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科普》精读

(2017-11-27 17:44:50)
标签:

杂谈

  我拿到的是大学科普丛书于科学教育专题的一期读物,在这一期中我感受到这本书对于“科普”两个字的重视和贡献。

  我就谈一下第一次阅读了这本书后我的想法。首先这本读物整体排版上十分明朗清晰;它把握好了全局涵盖社会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在每一篇文章中他们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及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人群中每个人自己的所想做的科普。最让眼前一亮的是这本科学教育专题的依然穿插着适量科技的篇章——十大科学发现和人物还有科学故事、科学小说等;它们不但没有削弱这本的主题,反而使这本更有趣,更富有文采。加上个科学家或者学者感想和他们默默贡献的事例,无不更加突出我们需要科普,我们需要全民科普。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社会,任何一个八卦小事都会成为焦点,而科技方面的似乎冷门了一点。当中国量子卫星有重大突破时,没有大众给予他们鼓励当中国卫星发射失败时,大众没有看到科学家们背后默默为科技付出的汗水,只抱怨着,嘲讽着。我们这些人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硕果,却没有丝毫真诚的感谢,甚至连表示都没有。所以我们需要科普,需要关注闪着耀眼光芒的科学家,学者。

  的确,当今我们缺少科普,需要科普。也许不是大家不想了解,或许是自己懒得去搜索或者询问;加上浏览器的新闻满篇基本是娱乐综艺;导致我们部分青少年写作文也不再歌颂那些真正淡薄名利科学家,取而代之是一些靠着吃瓜群众给热度的明星艺人。现在科技在进步,科学家在奋斗,而我们这些享受着种种高科技的人为什么不能多了解,多支持科学。大学科普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有中国代表性的大学教授和学者的精彩论文,也有所有为科普贡献的教育人士一针见血的观点;让我想不到的有我们大多数年龄段学生的科普文章。这一些不同的文章一起形成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目前科普的一个缩影。正是如此,大学科普这一本读物有了它独立存在的意义我也相信正是这样所有编辑者以及老师学者教授有了坚持不懈的动力。

  谈了这么多片面笼统的观点,下面也说说本刊物内容上感想。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这本刊物上有我大学,中学老师的文章。也许熟悉,所以有更多感触。这几位老师他们虽然从事不同教育领域,但是都围绕着科学教,如进行解释说明设立科学教育、特殊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的意义以及前景的大学教授们,这一切正是为科普,为科学贡献一份力量;而中学教育中也进行展示所设立的科普基地以及里面的科技项目,这正是激励一群群花季或雨季少年能够接触科普,感受科普,创新科普,发展科普,贡献科普。

  这只是大学科普丛书中的一本,也只是其中一个专题。但它让我看到每一个教育大家为中国科普所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有各位顶级科学家在没有掌声,高处不胜寒的巅峰依然奋斗着,这也是大学科普给与每一位大学生以及未来祖国栋梁的最好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