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

2012年2月26日,由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主持的国家“973计划”“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新策略和新技术研究”项目启动工作会议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张礼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中国科技大学施蕴渝等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席真教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方晓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曲晓刚研究员、任劲松研究员、北京大学杨振军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涂建成教授等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出席了会议。武汉大学副校长蒋昌忠教授,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墨宏山副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陈拥军副主任,化学二处杜灿屏处长、郑企雨研究员,湖北省科技厅郑春白副厅长、基础处处长夏建民也出席会议。担任项目首席科学家是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院长周翔教授。
“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新策略和新技术研究”项目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七个单位共同承担。项目承担团队科研实力雄厚,成果突出,在核酸及核酸化学领域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具备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积累。本项目依托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十分完善的工作条件和硬件基础,汇聚了核酸化学、生物学、生物质谱、临床检验等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
该项目选择以核酸作为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1)研究癌基因、DNA甲基化基因和突变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规律,比较它们在疾病和正常细胞中的差异。
(2)解决核酸探针在疾病诊断中的特异性问题、设计、合成和筛选能特异性识别疾病基因靶点和多位点突变基因的探针分子。
(3)核酸适配子的高选择性灵敏诊断问题,通过化学方法修饰核苷序列或碱基而形成的结构多样性核酸适配子对肿瘤标志物和CTC特异性的识别可以大大提高,从而提高肿瘤疾病检测的灵敏度。该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建立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特异、灵敏诊断的创新性关键科学技术,发现若干针对肿瘤重大疾病的特异性、专一性、高灵敏度核酸探针,为进一步解决对这些疾病特异、高灵敏检测所面临的瓶颈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
“基于核酸的重大疾病诊断新策略和新技术研究”项目研究面向医学基础和重大疾病诊断,以创新为基础,以国民健康为己任,为与核酸相关的众多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并进一步为肿瘤的预后判断和指导个体化治疗的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保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疾病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技术,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促进我国医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做出贡献。通过项目开的实施,将培养出一支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广泛交叉的核酸领域研究人才队伍,为我国疾病诊断的创制水平、应对重大疾病能力、维持医疗体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学科、理论和人才基础。
http://s6/mw690/003uENFrgy6FPBoiSCFc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