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内部审计中,经常会出现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的怪圈,同一家被审计单位去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今年又出现,或者在不同的年份里类似或者共性的问题此消彼现,使得审计工作陷入一个投入时间、花费精力却无法收获工作成效的困境之中。
究其原因,以下这几方面的缺陷是导致这一怪圈形成的罪魁祸首:
1、被审计单位员工的风险意识淡薄
作为组织的员工,往往大多数人认为所在岗位的责任仅限于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甚至持有错误的权力观和业绩观、牺牲组织的利益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并没有风险意识去主动防范风险漏洞并维护组织的健康运营。这种风险意识的淡薄并不会引起员工对于本年度审计问题的关注,加之上级领导无法投入很多精力去及时监控、追踪下级的行动情况,就更谈不上审计问题在以后年度的工作中得到纠错改进。这样一来,导致重复的问题重复发生,但却得不到重视和改正。
2、审计监督职能履行不到位
“查多报少”甚至“查而不纠”是导致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的重要原因。审计人员的工作重心常常放置于“查错”上,却忽略了“纠错”的任务,孰不知审计人员的职责最终是要落实到问题的整改上,而不是发现问题就终止审计。在被审计单位存在整改问题的主动性差的现实状况下,即使规定被审计单位主动整改,但这种“自纠”的方式如果没有独立第三方的监督也会流于形式,导致屡查屡犯现象滋长。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审计问题重复出现的根本原因还需要追溯到制度的缺陷上。审计人员往往将审计资源安排在实质性测试的环节上,忽视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审查以及对内控制度缺陷的弥补和纠正。制度上的漏洞导致审计治标不治本,缺乏严格制度的约束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问题屡查屡犯的蛀虫。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们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组织和审计人员跳出这个困境。
1、增强组织员工的风险意识
被审计单位应当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及守法合规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员工正确的业绩观和权利观,各部门的领导应当身体力行,做好严守法律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先行者。在员工的考核体系中应当向员工渗透风险的自我把控意识,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审计问题的整改工作中,及时堵塞各个岗位的风险漏洞,让组织的运营处于一个整体安全、健康的环境中。
2、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审计问题能够得到根治离不开审计人员的监督。作为审计人员,我们需要将审计工作进行到后续跟踪阶段。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许一次审查无法做到审计问题的彻底改正,因为除了审计人员的跟踪检查落实不到位,审计资源的限制也会导致跟踪过程中部分审计问题的遗漏。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跟踪问效,对于存在的审计问题一查到底,严格整治。另外,为了有效配置审计资源,重要性原则仍然是必须遵循和谨记的。例如,审计人员可以建立问题清单和追踪日志,统计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屡查屡犯的问题并进行重点监督,加强追踪检查,如遇屡查不改的行为则严格依法处理。
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并能得到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止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的根本保障,在制度上查漏补缺是彻底治理屡查屡犯问题的最直接的手段。审计人员应当辅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其内控体系,除了规范其经营管理活动外,还要协助其健全组织权责分配制度、问责机制、绩效考核以及奖惩制度的建设等,从源头上遏制屡查屡犯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