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节日:龙抬头|一年好运,抬头相见
龙抬头|一年好运,抬头相见
我们坚信,有这样一种生物伴随在我们身边,一次次庇佑着我们走过困苦,保护着祖国跨过险关,陪伴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二月二,龙抬头。
有俗语称:“二月二,龙抬头,好运绵绵无尽头”,是一个纳祥转运的好日子!
我们的祖先认为,龙是每一个国人的信仰,中国也是龙的故乡。这里栖息着无数的龙:有背生双翅的应龙;能焚尽万物的火龙;口吐幻境的蜃龙....他们有的栖息在海底,有的沉睡于山川,还有的隐没在云层。
可以说,这里的每一条河流都是龙的血脉,每一条山脉都是龙的脊梁,生活在这里的祖祖辈辈都是被龙所庇佑的子孙,正如我们一向爱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今日二月二,乃吉兆。睡龙梦醒,各施神通,万物生发,人间春回。一年好运,让我们抬头相见!
在古时,人们是通过观测天象来标示四季,确定农时。他们将黄道附近的星星划分为二十八组四大象,而坐镇在东方的七组星星蜿蜒成线,高低起伏,像极了在空中张牙舞爪的巨龙,于是古人将它称作为苍龙。
苍龙星宿在整个冬季都会一直隐没在北地平线之下,唯有每年的今天,代表龙角的角宿,才会缓缓从东方升起。睡龙醒,犄角现,这便是所谓的“龙抬头”了。
酝酿了一冬的花草们都卯足了劲儿,个个小腰板挺得直直的,任春风来去,也容光焕发,欣欣向阳。农人们见此,便知道春耕又要开始啦!赶紧挥舞着锄头,向新一年丰收的征程前进。
你看,花儿都开好啦!冬季里的伤痛也要痊愈啦!快快与万物一起,抬头挺胸大踏步,提起精神向前走,共同迈进这个崭新的春天,属于我们的,明亮、欢喜的春天。
《山海经》曾记载:“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应龙,是能够施云布雨的龙。但它是个懒家伙,最喜躲在云里睡大觉。
也因此,为了不让应龙睡过头,耽误农时,东北的某些地方会在二月二的清晨,拿一根长长的竹竿敲打房粱,小孩子们还会在一旁拍手唱着童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谓之“敲龙头”,喊应龙快快起床,润化万物,泽被苍生。

风水学中认为,“山管人丁,水管财”。而应龙司水,水润则生财。所以旧时,还有“司钱龙”的风俗。人们凌晨就早早起床,争前恐后地打着灯笼去河边或井边挑水回家,然后点灯、烧香、给应龙上供。毕竟,谁要是最先能将“龙水”引进家里,这一年定会财源宛若春江水,滚滚流来日夜长!
像山东、陕西等地区,从二月初一就开始敲锣打鼓,举行祭祀仪式,以期应龙回应。所幸应龙虽有些惫懒,但永远不会辜负每一颗虔诚等待的心。
我想,或许应龙就是这样,春天就是这样,它们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只要你还能够相信,还愿意相信,希望的种子也将在我们心间破土,保护我们遇难成祥,护佑我们万事安康。
相传汉武帝建造柏梁殿时,便有大臣进言在房顶上雕螭龙,不仅能驱水辟火,还能镇宅保平安。现今故宫用来下雨排水的“九龙吐水”石雕,依旧是它的模样呢!
很多地区都有正月不得理发的旧俗,但今天有螭龙保驾护航,大人们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去理发店剃头,也被称作“剃龙头”。修修碎发,理理鬓角,换一个干净利落的新发型,今年定能红运当头,万事不愁。
例如北京城会吃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手掌大一片,喊做“吃龙鳞”。饺子叫龙耳,馄饨叫龙眼,面条叫龙须,油糕叫龙胆.....大人都会拉着孩子多多吃上几口,因为“龙食腹中藏,来日金银堆满缸”。
将灰洒在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寓意:若是撒在门前,是“拦门辟灾”;撒在墙角,则是“辟除百虫”;撒在井边,寓意是“引龙护宅”。
肆虐了三年的疫情如今似乎安静了许多,但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再多撒一把香灰吧!愿螭龙多多抬头看顾我们,让各种疾病顽疾都不要再回来啦!重还山河无恙,天地皆安。
可能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谁也没真正见过。但是每一个中国人,却都能大致说出它的模样:身披鳞甲,头长须角,四足五爪...甚至只是念出它的名字,都感觉血脉里滋生出无穷的勇气与力量。
很难说清楚,这样神奇的力量究竟从哪里来。但我想,祖先们之所以相信有龙存在,或许是因为每一个平凡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太多艰难困苦,而龙又是这样强大又无所不能的存在,当我们相信有龙关照、庇佑着自己的时候,面前的困难好像都不会是不可战胜的。
那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它也会关照今天的我们,就像它一直默默关照着我们的祖辈一样。
龙抬头,好兆头,带来一年新奔头,日日皆有好兆头。
愿你在这个春天,带着神龙的眷顾,步履轻快,笑颜晏晏,向着美好,尽情奔跑。
前一篇:书香之旅:聚书的苦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