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古人“点赞”靠印章
古人“点赞”靠印章
现代人常用点赞表示赞同和喜爱。在很多古画中,除了有画家的题跋和落款外,也有很多后来收藏者的痕迹。也就是说,古人点赞都是靠印章,看到喜欢的画就在上面盖个章,也直接证明这张画我收藏了!
王献之 《中秋贴》(局部)
一共才30多个字,结果被乾隆盖了80多个章!
作为一个盖章狂魔,乾隆皇帝在这方面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宝薮》中记录了乾隆皇帝的印玺竟有1000余方之多!他尤其喜欢在书画作品上用题字盖印来刷取存在感,表示“点赞”或者“朕已阅”的意思。
印章的艺术作用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书画题跋和署款,书画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画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画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作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画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书画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不单题款署名,还要钤上一方篆刻的印章,书画若龙,印章点睛。这一点,可谓“华夏之独”(鲁迅语)。
书画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