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节日:【白露】
【 白露 】
海报|清可
天上的明月被风轻轻吹落
落在地上的草叶上
变成一滴不经意的泪珠
地上的蒹葭懵懵懂懂
接受这温柔的暗示
点染出水国万顷的露华
一种秋思,染作原野秋白
一分诗意,随寄故乡人家
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人间,天上
金风玉露正相逢

白露这个节气很是特别,它是一个以具体风物,物象命名的节气。
它不似清明、小满那样态度鲜明,说清平,说盈满;也不像小大暑、处暑那般节点分明,告诉你气温上升或收缩……它只举了秋天的一个意象,看,白露已缀上草叶青苔,寒增了几分,秋又深了一层。
《本草纲目》记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看过白露时节,清晨的美人蕉吗?它花如其名,色泽娇艳明亮,红艳的花盘儿往往令人眼前一亮,此时正值白露,晶莹的露水点染滋润,更有一种剔透、纯洁的楚楚风致。
古人向来都对“无根之水”颇有好感,而在雨雪霜露中,露又被奉为上品。白露自古以来,都倍受人们青睐,此时寒霜为至,暴雨未催,花叶因露水的滋润而欣然,人间因白露的宁静而温柔。
愿以“白露”之名,收玉露,数秋光。
白露白露。白者,秋白也,山明水净,晴空碧野。天地间最明澈的,莫过于那“在水一方”。秋天的湖,因为成熟沉淀,而明净透亮。
诗人说“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又说“西风吹老洞庭波”……其实湖水怎么会老?只不过秋天的它沉淀了,不似春天的萌生,不似夏天的生长,那时候的湖底勃勃的藻荇泛漾出碧绿的底色,有太多的生机和声音,直到秋天才得以消歇。此时的湖,清波水鉴,才是一方明镜。
因为秋收,这份沉淀,才有了厚积薄发的绽放,湖水如此,树木亦然。
比如晏殊词中所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蓦然明白其中道理,此时的人不必再为暑热焦灼,秋天的西风吹老了郁郁葱葱的绿树,不再是浓阴遍野,这天涯远路,就有了可展望的迢远。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所谓仲秋白华的明澈,更多是洗尽铅华的透彻。再喧闹的人间烟火,也有了几分清冽出尘的仙气。
寒生凝露,鸿雁来飞。雁阵自北而南,白露满山叶飞坠,称之为“来”。
玄者为黑,玄鸟即燕。红花半落燕归去,称之为“归”。
古人作秋声之悲:“悲哉,秋之为气兮!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百鸟感知到秋的肃杀之气,亦始储存食物,以备冬藏。此“羞”,如珍馐之馐。


蒹葭苍苍,桂香苒苒
槐叶飒飒,残荷潇潇
这种优雅,叫做白露

图|清可
【 蒹葭多情
】
仔细想想,蒹葭的浪漫在哪里呢?或许正是理想幽渺,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才更令人心醉。在那淡蓝色的蒹葭丛影里,是在水一方的伊人。
白露,正是仲秋,真该好好赏桂,好好闻一闻,那阔别重逢的桂花香。此时未到深秋,桂香尚是初放。正因这含苞初放,更有一种隐约微妙的韵味。

【 槐叶似金
】
古来的学子赶考,多在金秋。此时满地槐叶,学子不远万里赴京,踏着地上满是槐叶,“踏槐登科”,为命运决战,遍地的金黄,也带着一种古老的幽思。
这是一种属于“萧条”的美,它需要经过春天夏天的酝酿,才能徐徐展露出来。这样的萧条,仿佛哀筝泣诉,转轴拨弦,这是风尘阅历历练出来的苍苍之美,一种岁月悠长洗尽铅华的淡然之韵。
忍不住想同词人仲殊一般,写一句:“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春天和暖,万物懵懂萌生;夏天酷热,万物恣肆生长。秋天,因寒生而得以沉淀,果实的糖分收缩,绽放出颗粒半满的肥美来,秋天,是瓜果成熟、醇香悠远的季节。在集市上可能不易察觉,但放置于家里,这斗室之中,会陡然秋香蒸腾……

图|物道
【 白露酒,清香冽
】

图|物道
【 竹竿摇,核桃跑
】
这个时候的核桃外皮由青变黄,大腹便便,果仁鼓涨的都包不住了,然后它散发出一股属于泥土的,厚重又朴实的香气。

【 食桂圆,滋阴燥
】

【 吃芡实,皎水白
】
除却芡实之外,江南的秋天还有茭白、菱藕……这自水中而来的种种果实,或洁白娇嫩,或碧绿生青,有一种清雅韵味。
秋日香浓,莫负秋香。此时不妨吃好喝好,贴一身暖暖的秋膘。
候鸟们迁徙去来,越过千山,漫过层云。于它们而言,白露是“归来”的时期。半年的守候有了结果,人不也迎来了这明澈天然的秋色,迎来这馥郁扑鼻的秋香……这秋色下的沉淀,正自是一番归来。
白露时节,我也愿守候一份归来,或是一个未归的远行人,或是一封自他方的书信,或是一句久违的问候,或是一场期待的团圆……
仲秋已至,中秋即来,人间月圆,天地情浓。愿这份属于白露的“归来”,为你迎来一个花月团圆,迎一个人间长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