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匠心:让色彩说话——访《秦腔》邮票设计者录洁囡、郭线庐(续4)
(2022-08-13 20:51:58)(接续3)在“游西湖”邮票中,则以清秀端庄的小生妆容和惊惧躲闪的动态,塑造了太学士裴瑞卿儒雅文弱的书生形象。为小旦李慧娘塑造了鸭蛋脸、凤眼、朱唇、肤色明亮的妆容形象,并且画了眼帘,眉毛选用上扬的平眉,美貌中带着一股英气,以突出其勇敢。
服饰、道具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
邮票的人物服饰华丽而不失古朴,精细而有生活特色,通过不同的色彩、质地、纹饰,传达了秦腔特有的文化内涵。
在秦腔中,不同的服饰色彩、纹饰图案代表不同的人物身份、性格气质。例如,浅色代表年轻,深色代表年长;花草虫鱼代表文雅,而龙虎山石则代表着勇猛与权威。在“游西湖”邮票中,裴生身着绣有花草纹饰的灰蓝色道袍,符合太学士的身份,灰蓝色也象征其儒雅沉稳的性格;而一袭白衣、手持阴阳扇的李慧娘将受惊的裴生挡在身后,怒视手持火把与刀的廖寅,把她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封建黑恶势力的愤恨揭示得淋漓尽致。“三滴血”邮票中的丑角周仁祥身着绿色华服,不仅表明其富有的特征,也与身着单色素衣、身体前倾、须发雪白的其兄周仁瑞,在贫富、性格、身份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火焰驹”邮票中,红、黑、蓝各色蟒袍搭配同色系的靠,以及将官特有的头饰,彰显了3位武生英姿飒爽的夺人气势。
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3枚邮票中还分别以马鞭、阴阳扇、刀、火把以及取血用的刺针、盆、架等道具,丰富了邮票的故事性和生活气息。
绢本重彩的创作方式
与过去发行的戏剧系列邮票相比,《秦腔》邮票故事性强,人物众多,包括生、旦、净、丑各类角色11人,创作任务艰巨复杂。
两位设计者首先尝试了多种构图方案:有人物与不同道具和建筑的组合、人物与图案的组合,也有3枚邮票采用不同色调处理的方案,在得到发行部门的认可后,才确定了画面内容与构图并全力以赴地进行创作。
票图上的人物形象基本上是根据经典剧照创作的,但也对其中一些人物的动态、位置、大小进行了局部调整。例如,“游西湖”里的旦角慧娘,剧照里的演员比较矮小,如果在邮票中把这个人物形象也画得太小的话,就会让人感觉以此来对抗杀手廖寅所代表的黑恶势力会显得过于弱小而有些力不从心,因此邮票中慧娘的身体比例被适当放大了一些。再如,“三滴血”邮票表现的是第三次验血的场景,虽然这个场景中还有很多其他角色,但票图不可能把所有的人物都表现出来,所以就挑选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4个人物。
在创作形式上,这套邮票采用了中国传统绢本重彩的方式。录洁囡告诉记者,由于绢能很好地承托起工笔重彩画的相关技法,并呈现出既清透典雅又沉稳厚重的色彩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入、细腻、生动、饱满,所以绢与工笔重彩的搭配可谓绝妙,而绢的这些特性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秦腔艺术也有很高的契合度。纵观《秦腔》邮票的画面效果,绢本重彩的形式更好地呈现了秦腔艺术朴实、豪放、浑厚以及富有夸张艺术语言的独特风格。一般邮票设计图稿的尺寸是邮票原大的6倍,为了深入刻画人物细节,设计者特意选择了60厘米×80厘米的大尺幅进行创作。
明快热烈的色彩烘托秦腔的豪迈
色彩运用是《秦腔》邮票的一大亮点,假如色彩会说话,这套邮票的声音一定是慷慨激昂的秦腔。在“游西湖”邮票中,李慧娘身着一身缟素,隐晦地表述了其“鬼魂”的身份;“三滴血”邮票中,周仁祥的绿色华服与庸官晋信书的红色官服形成鲜明对比,红绿色彩搭配映射了这场啼笑皆非的闹剧,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迂腐;“火焰驹”邮票则用火爆而强烈的色彩表现了剧中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为增强画面的表现力,票图除了使用传统的石色、水色,还采用了描金技法。例如,在“三滴血”邮票中,周仁祥衣帽的花纹和晋信书官服胸前的装饰纹样都以描金法进行勾勒,强调了人物服饰富丽华贵的效果。
“这套邮票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郭线庐总结说。两位设计者在设色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邮票提炼出单纯明快的民间传统色彩搭配,在保持画面色调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强化了色彩对比,通过色块的大小以及色相的对比、呼应,创造出一种节奏与韵律感,令画面效果更加丰富生动。
这套邮票的设计过程既是对秦腔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的过程,也是一次对色彩表现空间的探索过程。录洁囡表示,以往自己创作的工笔重彩画在色彩上一贯淡雅、含蓄,而这套邮票却用色大胆热烈、明丽浓郁。这与秦腔的特点有关,因为秦腔的特点就是豪迈、慷慨、激昂,过于柔和温润的色彩表现不出秦腔的大气磅礴。
为保证邮票的准确性,马友仙等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对邮票画面的剧情表现、人物形象、动态、服饰、道具等提出了专业性意见,设计者据此做了调整修改。后期又通过电脑技术完善了手绘图稿中的细节部分,使其更加完美。
“把传统绘画、现代设计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去表现秦腔这一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次难得的实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郭线庐由衷地感慨道。
设计师简介
录洁囡,女,1987年生于河南郑州,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特邀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展览并获奖,曾入选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2015年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2016年顺利结项。
郭线庐,男,1958年9月出生,陕西潼关人。1986年获艺术学硕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美术学院原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设计《西安城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六十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个18《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等多套邮票作品及相关邮品。
(来源:中国集邮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