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的这些秘密,你都知道吗?
天坛是圜丘和祈谷两坛的总称
是明清两代皇帝 每年
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
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的祭坛建筑群
更重要的是它还有着许多神奇的秘密
1
天坛为什么盖的有点歪?
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这条纵贯北京城的中轴线大家绝对不会陌生。前门、紫禁城三大殿、景山,几乎北京城最重要的几大建筑都压在了这条中轴线上。但是,可以明显的发现, 天坛的位置却有点偏,在中轴线往东一点 。
要知道,天坛和故宫一样,都是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那会的北京城,还没有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作为北京独一无二的祭祀建筑群,天坛的选址完全可以在故宫附近挑个压着中轴线的显要位置,而不是现在的南二环边上。
http://proxy1.weixinla.com/http://mmbiz.qpic.cn/mmbiz_png/nBmZibkLGb1pDb70vibrCXCXXqVEn6G0ibBIAflQ8kIibZDiah34jfkGw9eWlIVUAzElLo5cTdRuJiaiaf35IjBrFJXpg/0?wx_fmt=png
那么,作为古代皇帝祭天的神圣场所,天坛这么重要的建筑,为什么偏偏选在了南边,又不建在中轴线上呢?
其实,这其中的根源不在于永乐皇帝和天坛的设计者们,而在于天上的太阳。 因为按照《易经》的说法,东南方向是皇宫的 巳位,是至阳之位, 是太阳光线最充足的方位,当然也就是建造祭天之地的最佳场所了。 所以天坛就被古人选在了北京城南中轴线靠东一点的位置。
2
祈年殿为何一圈都是门?
http://proxy1.weixinla.com/http://mmbiz.qpic.cn/mmbiz_png/nBmZibkLGb1pDb70vibrCXCXXqVEn6G0ibBVSSSIxOgD6DVkBbibVgFzq3UmcZztwuPuMQnhM6sDWaG2iaFeibRACFog/0?wx_fmt=png
祈年殿绝对算是天坛里的一个360°无死角的明星建筑。因为不管你从哪一个角度看,祈年殿长得都一样,一圈都是门,打开后四边都有穿堂风。可是,它为什么会被建成这样呢?
另外,《明会典》(明代官修的一部以行政法为内容的法典)明确记载了大祀殿(祈年殿初名)在1420年天坛建成之初是一座矩形建筑。可为什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重圆形尖顶建筑呢?
其实,这一切都要“ 归功 ” 于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 。由于 明武宗死后无嗣,所以作为武宗堂弟的朱厚熜就被张太后(明武宗之母)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破格提拔成了皇帝,也就是说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朱厚熜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天意如此,便号召群臣翻阅古籍寻找证据,没想还真被他搬出了不少“礼数”。比如, 天坛在永乐皇帝建造之初叫天地坛,于是他便在北京城的北边、东边和西边分别盖了地坛、日坛和月坛,以分担天坛祭祀的压力。
同时 他还 按照“天圆地方”的说法, 把天坛的主要建筑都建成了圆形, 矩形的大祀殿被改建成了圆形的大享殿。 在设计大享殿的时候,他 参考了中国古代传说中最早的祭祀建筑“明堂” ( 一个一圈儿开窗、四面通风的独特建筑 ) ,最后将 大享殿建造成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一圈儿开门、四面通风的三重圆顶建筑(PS:祈年殿于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依原样重建)。
3
圜丘为何是秃顶?
圜丘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据史料记载,祭天大典在冬至那天举行,开始祭祀时间为 “日出前七刻”,也就是天还没亮的时候。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寒冬腊月的凌晨,皇帝带着皇室宗族和文武百官,在圜丘坛祭天大典上瑟瑟发抖……由此可见,祭天大典不是一件什么舒服事儿,建造一个露天的祭天之地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那么,为什么圜丘坛依然被建成了露天的呢?
原来, 在嘉靖皇帝之前, 祭天和祭地这些祭祀活动,都是要在祈年殿里举行的。 在 嘉靖皇帝建造了地坛、日坛、月坛和圜丘坛之后, 祈年殿便成了祈谷的地方,祭祀的神仙是皇天上帝,必须是屋下祭。
而 圜丘坛却成了祭天的场所,是大报天的地方,必须在坛上祭 。但是,嘉靖皇帝为了更加贴近诸天神祇,便没有建造屋顶。而他之后的所有的明朝皇帝,甚至连清朝的各个皇帝也沿袭了这个规矩,把祭天的仪式安排在了圜丘坛上。
4
皇帝祭天时为什么住在西厢房?
天坛里的斋宫是历位皇帝来天坛祭天时的住所。 永乐皇帝建造天坛之时,天坛还算在城外,所以为了保护好皇帝,便在斋宫的外面特意修了一条御河。 因此斋宫有个外号叫“小紫禁城”。
斋宫在天坛西路,也就是天坛的西部,这座相当气派的建筑 在天坛的方位格局简直不能再惨了,位置偏僻不说,还是个坐东朝西的西厢房,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怎么能住这种地方呢?
http://proxy1.weixinla.com/http://mmbiz.qpic.cn/mmbiz_png/nBmZibkLGb1pDb70vibrCXCXXqVEn6G0ibB693TjtGNVSOicJmoKUcx8mJfHUYJB1NRlggn8tYysP5nq4so6pMeuEA/0?wx_fmt=png
其实原因很简单,天坛是祭天的场所,皇帝要对老天爷称臣,自称天子。 老天爷 坐北朝南,皇帝退居到天子之位,只能坐西朝东了 。
天坛是个讲礼的地方,按照从老天爷开始的排序,皇帝在天坛的地位确实不算太高。紫禁城里的琉璃瓦是金黄色的,而 斋宫虽然也是皇帝住的地方,琉璃瓦却是一水儿的青绿色 。面对高高在上的老天爷,皇帝也只能屈尊和平民老百姓一个住房待遇了。
5
七星石为什么是八块石头?
七星石在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场地中,是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的七块巨石。但是,在七星石的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所以七星石实际上是由八块石头组成的。那么, 七星石 为什么是八块石头呢?
关于这个,有一种说法是:七星石原是明朝嘉靖年间设置的七块镇石,寓意泰山七峰。满清入主中原之后,为了表明满族也是华夏民族的一员,乾隆皇帝诏令于东北方向增设一小石,寓意华夏一家、江山一统。
相比之下,一般更认可第二种说法。七星石之所以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是因为 我国古人不把北斗七星当作勺子,而是把它当作玉皇大帝巡游四方所坐的“地车” ( 《史记·天观书》:斗为地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 ) 。 天坛作为祭天之地,玉皇大帝的地车当然也在祭祀之列,七星石摆成北斗七星状就解释得通了。
而 第八块小石头,它在七星石中的方位,刚好对应着天上开阳星的辅星 ( 我国古人看它距离开阳星不远,于是便把它叫做“辅” ),这说明古人对天象的观测非常准确,这样一颗比较暗的辅星,都没有被落下。所以很有可能,古人一开始设置七星石的时候就是搁的八块。
6
丹陛桥上的路怎么走?
丹陛桥也称海墁大道,是天坛内坛的主轴线,是连接祈年殿和皇穹宇的南北大道。任何走上这座桥的游客,想必都会被中央那条稍微凸起的石板道所吸引。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条路并非皇帝祭天时所走之路,而是只有宦官才能走的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这里面大有学问。其实丹陛桥的路面并不是水平的,而是 南端高约1米,北端高约3米,由南向北逐渐升高,象征着皇帝的步步高升 ,所以丹陛桥其实是一条“升天之路”。
http://proxy1.weixinla.com/http://mmbiz.qpic.cn/mmbiz_png/nBmZibkLGb1pDb70vibrCXCXXqVEn6G0ibBgo6uPAwicebES20V37XY70NhJHX9N1ak5m7A0y31kMuGAMneAnFugBg/0?wx_fmt=png
而桥面正中央的那条石板路就是所谓的 “ 神道” ,而右侧为 “御道” ,左侧为 “ 王道” 。祭天之时,王公大臣走王道,皇帝走御道,而宦官则走神道。 之所以宦官走神道,是因为宦官的手中捧着皇天上帝的灵位,代表的是“神” ,所以必须走中央,而皇帝只能屈尊走“以右为尊”的右侧。
除此之外,皇帝在登上丹陛桥之前还必须先在桥东的具服台漱洗更衣,甚至明朝皇帝到此还要脱掉鞋子,以表示不将丝毫微尘带到神坛之上。
7
天坛哪里体现了“天”的内涵?
天坛的特殊性体现在一个“天”字上,所以天坛中的建筑在细节上处处为这个至高无上的“天”服务。
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 圜丘 ,它无论在尺度上还是在构件的数量上,都集中并反复使用了“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那么,为什么是“九”而不是其他数字呢?因为 我国古人认为“九”为数之极,是最尊贵的象征 。
http://proxy1.weixinla.com/http://mmbiz.qpic.cn/mmbiz_png/nBmZibkLGb1pDb70vibrCXCXXqVEn6G0ibBVKtmjkJeiaXZDCmCMlcBJbAOuaXZGxjwAbGq4URtpticxxpacm1kDvoA/0?wx_fmt=png
圜丘坛与“九”的关系极为密切,比如它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被称作 “ 天心石 ” 。从中心面向外,
3 层台面每层都铺有 9 环扇面形状的石板,上层从第 1 环的 9 块到第 9 环的 81 块,中层从第 10 环的 90 块到第
18 环的 162 块,下层从第 19 环的 171 块到第 27 环的 243
块。 3
层总计 378 个 9 ,共 3402
块,象征“九重天” 。
8
天坛体现了古人的哪些天文观?
天坛的围墙俗称天地墙,北边为圆形,象征地象,南边为方形, 象征天象,体现了中国古人 “天圆地方” 的朴素天文观。
祈年殿的殿正中有 4 根通天柱,象征着一年有 春、夏、秋、冬四季 。中层有
12 根金柱,象征着一年的 12
个月 。外层有 12
根檐柱,象征着一天的 12
个时辰 。中、外层相加共 24
根柱,象征着一年的 24
个节气 。三层相加共 28
根柱,象征着 周天二十八星宿 。
除此之外,顶部还有 8 根童子柱。三层加顶部共计 36 根柱,象征着 三十六天罡星 。而祈年殿东边的七十二连房则象征着 七十二地煞星 。
圜丘四面石栏上雕刻花纹的石板数,第一层每面栏板 45 块,四面共 180 块,由 20 个 9
组成。 第二层每面栏板
27 块,四面共 108 块,由 12 个 9 组成。 第 3 层每面栏板 18
块,四面共 72 块,由 8 个 9 组成。三层台面的栏板总数为 360
块,正合历法中“ 一周天 ”的
360 度 ,也就是 一年中的
360 天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