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错字小谈
2022-07-27 12:31:11
标签: 季司亦 随笔 谢国超 拾字路口 杂谈
我们语文学得不是特别到位的人,都容易念错别字,有的念习惯了,即便被人纠正过也不愿意改。那么,我们念错的都是自己陌生的字吗?也不尽然。很多专业的人士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用语都会念错,外人如果发现了,往往质疑他们是不是冒牌的,毕竟这些字普通大众可以念错,专业人士可不应该呀。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很多医生会把“酵母”的“酵”念成xiào,这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开讲啦》节目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院士把“臭氧”的“臭”发音为xiù,被主持人委婉地纠正了。其实正确的发音在电视上经常能听到,不按对的念纯属习惯性偏执。
季羡林先生是研究梵文的专家,按说“梵”这个字的读音谁念错他都不能念错,可是我看过他的受访视频,他就把这个字念fán,连他的学生钱文忠教授也是这么念。
我还经常见工科的老教授讲课,把“机械”的“械”发音为jiè。小孩认字读半边的毛病,原来在教授身上也存在。
音乐专业有一个词叫“和弦”,我们都知道“弦”只有一个发音是xián,但很多老艺人都念作xuán,这大概是和“旋律”的“旋”混淆了。
地理专业,有一个名词叫“喀斯特地貌”,“喀”的正确读音是k,但是念成k的地理老师不在少数。还有“秘鲁寒流”“准噶尔盆地”“海参崴”等词,专业人士只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错的,也常被他们念错。
历史专业的就更多了,不过我记不住那么多例子,这里只举一个吧。我初中老师把“月氏”直接念成yuè
shì,百家讲坛上面的老师们对这个词的念法也是五花八门。
中文专业的应该不会错了吧?也没有。康震老师是文学博士,可是他念《将进酒》里面的一句“呼儿将出换美酒”,“将”发音为qing。其实这个字只有在“将进酒”里面才发这个音。
以上举的念错字的例子都是正儿八经的念错了,而不是方言或者曾经有过某个读音后来纠正了。一般人都念不错,专业人士反而念错,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所以我写下来娱乐一下。
——2022年7月27日
《拾字路口》
念错字小谈
我们语文学得不是特别到位的人,都容易念错别字,有的念习惯了,即便被人纠正过也不愿意改。那么,我们念错的都是自己陌生的字吗?也不尽然。很多专业的人士对自己专业领域的用语都会念错,外人如果发现了,往往质疑他们是不是冒牌的,毕竟这些字普通大众可以念错,专业人士可不应该呀。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很多医生会把“酵母”的“酵”念成xiào,这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开讲啦》节目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院士把“臭氧”的“臭”发音为xiù,被主持人委婉地纠正了。其实正确的发音在电视上经常能听到,不按对的念纯属习惯性偏执。
季羡林先生是研究梵文的专家,按说“梵”这个字的读音谁念错他都不能念错,可是我看过他的受访视频,他就把这个字念fán,连他的学生钱文忠教授也是这么念。
我还经常见工科的老教授讲课,把“机械”的“械”发音为jiè。小孩认字读半边的毛病,原来在教授身上也存在。
音乐专业有一个词叫“和弦”,我们都知道“弦”只有一个发音是xián,但很多老艺人都念作xuán,这大概是和“旋律”的“旋”混淆了。
地理专业,有一个名词叫“喀斯特地貌”,“喀”的正确读音是k,但是念成k的地理老师不在少数。还有“秘鲁寒流”“准噶尔盆地”“海参崴”等词,专业人士只需要稍微注意一下就不会错的,也常被他们念错。
历史专业的就更多了,不过我记不住那么多例子,这里只举一个吧。我初中老师把“月氏”直接念成yuè shì,百家讲坛上面的老师们对这个词的念法也是五花八门。
中文专业的应该不会错了吧?也没有。康震老师是文学博士,可是他念《将进酒》里面的一句“呼儿将出换美酒”,“将”发音为qing。其实这个字只有在“将进酒”里面才发这个音。
以上举的念错字的例子都是正儿八经的念错了,而不是方言或者曾经有过某个读音后来纠正了。一般人都念不错,专业人士反而念错,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所以我写下来娱乐一下。
——2022年7月27日
《拾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