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14《黄梅戏》特种邮票赏析

(2014-11-04 11:32:30)
标签:

娱乐

分类: 新邮赏析

为通过戏曲艺术与中国画、邮票等形式的融合来传播中国古老的戏曲文化中国邮政于201476日发行《黄梅戏》特种邮票13枚。详情如下:

志号:2014-14

  图 序         图 名        面 值

3-1T       天仙配        80

3-2T       女驸马        1.20

3-3T       打猪草        1.20

邮票规格:33×44毫米

齿孔度数:13.5

整张枚数:16

整张规格:165×210毫米 

    别:胶 

防伪方式: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形齿孔、荧光喷码

设 计 者:张 

责任编辑:董 

印 制 厂: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

http://s16/mw690/003uuz2Yzy6NljDbcOXff&690

 

背景资料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代表作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等。黄梅戏起源于唐初,有1400年历史,其发源地有安徽怀宁说、安徽宿松说、安徽桐城说、湖北黄梅说,清末在安徽省安庆市,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此时才被称为黄梅戏,可以说黄梅戏的发源地是在安庆。曾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20065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梅戏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

黄梅戏《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陆洪非据老艺人胡玉庭口述改编为今本。1953年,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出。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在槐树下遇到董永,由同情而至钟情,最后结为伉俪。董永卖身于傅员外家为长工,聪慧的七仙女一夜巧织十匹锦绢,帮助董永脱离了为奴的命运,恢复了自由身。夫妻俩在回家的路上,唱起那段家喻户晓的“夫妻双双把家还”。没想到,玉帝却降旨,生生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七仙女写下血书,并告诉董永:“来年春暖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这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从诞生之初起,就深受民间群众喜爱。

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在黄梅戏传统剧《双救主》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是由安徽省第二届戏曲汇演安庆地区代表团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编剧,著名艺术家严凤英的代表作品,流传极广,其中一些经典唱段至今风行全国。剧本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了美满姻缘的故事。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打猪草》是黄梅戏早期演出的七十二折小戏之一,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说的就是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产生矛盾,通过对歌化解矛盾的故事。

 

设计赏析

    该套邮票由黄梅戏最具代表性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及《打猪草》组成,是我国首套使用数字中国画技术创作的邮票作品。

数字中国画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即是用数位板、压感笔为主要绘画工具,在电脑上进行的中国画创作。绘画时也是一笔一划地勾皴点染,与传统中国画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工具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带来了画面语言、笔墨趣味的一定改变。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设计优势十分明显,它既给人一种当代审美的趣味,同时又兼具黄梅戏应有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画面效果。

《黄梅戏》邮票充分体现了“戏”的特点,使各种应用到画面中的视觉形象都合理地融为一体。设计者在画面内容上十分注意细节的刻画,重点抓住每一出戏的某一服装或道具特色,如“女驸马”人物身上的蟒袍、头上的宫花和腰间的玉带,都以云龙为主题花纹;“天仙配”中人物手拿油纸伞;“打猪草”中人物身背竹篮,这些标志性细节意在点明剧目,体现了戏份,引起观者的共鸣。全套邮票从画面人物形象,到每枚邮票舞台化的背景,都充分体现了戏份。

邮票画面明确了戏份,重点就是凸显人物角色。邮票设计以影像资料和戏曲剧照为素材,确保人物服饰、姿态忠于戏曲原作。设计者参考了众多名家的表演,将画面人物定位为“按照传统黄梅戏章法扮戏的当代青年演员”,以发型、面妆以及肢体语言等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传承的特征,以人物的五官比例、位置、肤色和手势等传达出当今的审美意趣。票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兼备历史、文化性的亲和力和时尚性的吸引力。在人物的身姿上,使其达到一种多元化之美,充分体现出戏中的人物角色。

在对票中人物神情的刻画上,注重体现黄梅戏名家神韵的面部表情,设计者通过参考著名表演艺术家演出的影像资料,不断对人物五官进行修改,令3枚票中5个人物眉目传神,生动形象。比如第2枚邮票中的女驸马,其面部刻画,既有女性的特质,又有驸马的高贵。第3枚“打猪草”中,男女两童对视、对唱,活泼可爱。

用色方面,着重在黄梅戏舞台服装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中国画色彩元素,使整体画面更具传统审美韵味,同时也将三幅作品统一到一种色彩风格里,使成系列。设计者用数字中国画的技法,精心描画了人物艳丽多彩、恰当得体的服饰衣纹,经过处理,又增加了其色彩的厚重感和层次感。票中清新艳丽的人物风格和色彩处理,加上背景的淡彩烘托,使得《黄梅戏》邮票的戏曲效果十分出彩。

邮票设计者为南开大学文学院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青年教师张旺副教授。​​​张旺曾就读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师从国画大师范曾、杜滋龄,研究方向为数字美术、公共雕塑、商业绘画等。他主持南开大学“数字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的教学、研究工作。个人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德国ANIMAGO 数字艺术节、日中动漫艺术大展等国内外展赛并获重要奖项;为近百种图书、报刊、杂志绘制封面、插图;与多个知名游戏项目合作设计形象;出版有个人专集《古典与玄幻——张旺CG作品集》、《志怪与志人——张旺CG作品集2》、《骨力•风神——张旺白描作品集》;设计制作《十二生肖》等大型公共雕塑。​​

 

原地邮局

黄梅戏发源地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所在邮局:安徽省安庆市市府路邮政所邮政编码 24600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