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勒名作 - 《祈祷的手》

标签:
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素描-祈祷的手附版画作品文化 |
分类: 文学艺术 |
(附德国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 · 丢勒版画作品)
http://s13/mw690/003uutGqzy79DgVsCPG0c&690-
http://s3/mw690/003uutGqzy7aqfTJcfUb2&690- 《祈祷的手》" TITLE="丢勒名作 - 《祈祷的手》" />阿尔布雷特 · 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 -
1528)是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最著名的民族画家。他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是德意志民族艺术的奠基人。
在德国美术史上,丢勒所处的时期被称为“丢勒时代”,而他的艺术作品也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广泛收藏。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还要数绘制于1508年的素描名作《祈祷的手》。
灰色的背景上,只画着一双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手。合拢的双掌伸向天空。这双手皮肤粗糙,筋节突起。很明显,这是一双普通劳动者的手。这幅画作具有独特的韵味:关节的僵硬和手势的温柔形成对比;粗糙的双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难,与祈祷的虔诚形成对比;遒劲的双手和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
而这幅画之所以具有强大震撼力,还源于下面一个故事。
这个家庭生活尽管窘迫,然而其中两个孩子却有一个同样的梦想。他们是法兰西斯和亚尔伯,俩人都希望可以发展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天分,不过也知道父亲无法在经济上供他俩到艺术学院读书。
http://s9/mw690/003uutGqzy79Di3m4Gsd8&690-
亚尔伯在艺术学院表现很突出,他的作品比教授的还要好。他毕业后,并没有忘记他的承诺,立刻返回自己的村庄,寻找
4 年来一直在矿场工作,供他读书的哥哥法兰西斯。
他返回家乡的那一天,家人为他准备了盛宴,庆祝他学成归来。席间,亚尔伯起立,答谢法兰西斯几年来对他的支持,并表示该由他来支持哥哥去实现梦想。然而法兰西斯却满含热泪,拒绝了弟弟的好意。
原来 4
年来在矿场的工作,已经毁了法兰西斯的手。他的关节动弹不得,现在连举杯庆贺都不可能,何况是挥动画笔或雕刻刀呢?但是,法兰西斯仍旧为弟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感到十分高兴。
几天后,亚尔伯不经意地看到法兰西斯跪在地上,合起他那粗糙的手祈祷着:“主啊!我这双手已无法让我实现成为艺术家的梦想,愿您将我的才华与能力加倍赐于我弟弟亚尔伯。”原本对哥哥已十分感激的亚尔伯,见到这一幕立刻决定绘下哥哥的这一双手。
时至今天,丢勒的速写、素描、水彩画、木刻、铜刻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馆找到。不过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这幅《祈祷的手》。
这个流传的感人故事,应该是画家自己的人生的经历吧,百度有这样的介绍,我们不妨也看一看:《祷告的手》是一幅名画,它记录着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叫丢勒和奈斯丁,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成为画家。由于贫穷,他们必须半工半读才能够继续学业。可因为工作占去他们许多时间,两人的画艺进步很慢,梦想遥遥难及。这种生活状态,让两人都倍感焦急。困惑了良久,两个人想出一个办法,决定以抽签的方式决定,一个人工作来支持彼此的生活费,另一个人则全心学习艺术。
丢勒赢了,得以继续学习。而奈斯丁则辛勤工作,供应两个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丢勒前往欧洲各城市学习,奈斯丁继续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工作着,赚取着两个人的生活及奈斯丁的学习费用,守卫着自己的承诺。几年后,丢勒成功后,按照两个人当初的约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学习的协议。可他发现,由于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原本优美敏感的手指已经僵硬扭曲,遭到终生的损坏,已经不能灵敏地操作画笔了。丢勒心痛如绞。奈斯丁却宽厚地笑着,他竟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无法完成自己艺术家的梦想而难过,心中却尽是为朋友成功的兴奋。
这天,丢勒去拜访奈斯丁,发现奈斯丁正合着双手,跪在地上,安静而诚挚地为他做成功祷告。天才艺术家双眼潮湿,将朋友那双祷告的手画了下来。这幅画成为举世闻名的《祷告的手》。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背后,其实都有一双,或者更多双这样的手,值得我们铭记。
http://s12/mw690/003uutGqzy79Di31e435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