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墨人生》——戏迷画家李美林漫谈戏曲艺术与绘画创作关系的影响体会(一)

标签:
粉墨人生画家李美林戏曲与绘画民族美术双年展 |
分类: 画家推介 |
对我影响最深的的当属小时候喜爱的地方戏曲。虽然大多是听不太懂的,但难得的热闹让那时的我流连忘返。后来才知道我听的戏叫做山东梆子,他是中国戏曲之一。传统表演程式与鲁西南一带的其他古老剧种如柳子戏、大弦子戏、大平调等一样,表演动作粗犷,架式夸张。如黑脸上场亮相时,双手举过头顶,五指分开;推圈走圆场时,右手推圈,左臂随之有节奏地摆动;表示愤怒、急躁等情绪时,有吹胡子、瞪眼睛、带活腮、晃膀、跺脚、捋胳膊等动作。其他行当“推圈”时,动作不尽相同
山东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健壮,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行当则以红脸、黑脸为主要脚色,唱腔慷慨激昂,高亢雄健,动作粗犷,架式夸张,舞台上洋溢着雄浑、豪放的阳刚之美。过去全用“大本腔”(真嗓)演唱,旦角尾音翻高,后来逐渐变化,多用“二本腔”(假嗓)演唱。也有用“大本嗓”(真声)吐字,“二本嗓”甩腔。其中净行的发音则带沙音和炸音,使唱腔粗犷奔放。女声各行当,都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鸣,声音圆润、音域宽广。
我走上绘画道路以后,不知不觉的更加关注了戏曲,戏曲本身高度程式化从绘画角度来审视实在是具有极其高超的形式感。戏曲的视觉元素都得之于民间艺术,它的质朴、绚丽、诡异为我的绘画的再创造提供了宽阔的空间与无限多样的可能性。或宽大或紧身的戏服,为造型酿就了天然变形的基因。让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游戏腕下之笔墨线条,让线条笔墨随着感觉在散步。
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征稿之际,我创作的《粉墨人生》荣幸入选获得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资格一次,作品于2018年12月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
《粉墨人生》 作者 李美林
领导嘉宾合影
画家李美林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开幕式
从美林艺术工作室到中国美术馆以前是那么遥远,现在是如此的真实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与画家李美林合影
作者李美林在《粉墨人生》前留念。作品已被主办方收藏,心中几份不舍几份欣慰
现场观者如潮
著名画家李魁正与《粉墨人生》作者李美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