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部教育热土上的“耕耘者”——西安市蓝田县文姬中学白玉稳先进事迹侧记

(2013-08-13 22:31:50)
标签:

新闻稿件

人物通讯

校园

2013年08月13日09:29|来源:海外网|字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陕西电 他,一个大山的儿子,从秦岭腹地成长起来的青年,在蓝田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由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导主任,到省级骨干校长……

他,一个有十多年肝病史的患者,被医生判为另类“废人”,却在蓝田教育的前沿阵地,以惊人的毅力,不屈的意志,倾心坚守…

他,当教师,带出的班级,综合成绩位列全县前茅;当教导主任,配合校长把一所位居下游的中学办成了全县名校;当校长,5年时间,把一所位于偏僻山乡的中学带进了当地名校行列,1年时间,使一所城郊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估提升了14个位次……

局领导说:他走一所学校,成就一所学校;教师们说:他做人有一腔正气,做事有一身锐气,管理有一股豪气……

他就是在蓝田教育系统颇负盛名的优秀教师,现任蓝田县文姬初级中学校长的白玉稳同志。

修身强能

1965年3月,白玉稳出生在陕西省蓝田县汤峪镇汤三村的一户山里人家。他在一座距家十多里山路的庙里(汤二学校)完成了小学和初中学业。当时山村初中没条件开设英语,1986年高考时,他以四分之差黯然落榜。但他不弃不馁,积极参加了长安师范组织的小学教师培训班。两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山村小学教师。

身为一个中师毕业生,他认为要当一个好教师,自己知识还很不够。二十多年来,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他孜孜以求……

1992年至1995年完成了西安教育学院历史教育专科学业;2001年至2004年完成了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学业;1999年参加了西安市中学校长岗位培训;2000年相继参加了西安市第六期中学校长提高培训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校长培训;2002年参加了西安市第三期中学校长高研班; 2004年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三十六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2006年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学院举办的陕西省中学骨干校长培训;2008年参加教育部校长培训。

在学习上,白玉稳同志经历了不少艰辛。白天从事教育工作,晚上自修专业课。冬夜坐在炕上,手抄笔录,夏晚热水汗流,赤身伏案。逢节假日,他还要骑自行车到距家八十多里的西安听辅导课……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学习和探究精神,为他从事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白玉稳同志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最新教育动态。他站在教改前沿,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教育课题:论文《 “人的因素”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获西安市教育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新课程背景下优生中偏科现象的思考及对策》获陕西省教育学会论文评定一等奖;《常规+细节+坚持=奇迹》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与专家交流,并在《陕西教育》的校长论坛专栏发表;《常规+细节+坚持=奇迹》获教育部优秀论文三等奖。他的十多次题为《梯次发展管理评价在常规教学中的实践》报告在阎良区、西安市、河南省息县、成都邛崃等地引起强烈的反响……

爱岗敬业

白玉稳同志一直衷爱着教育事业。担任学校领导后,一直从事初三语文教学。他与同志一样参与集体备课,一样代课,一样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一样接受师生与家长的监督和评议。在学校随处可以看到,他开关路灯,打扫卫生,关窗户,挂风钩,教学楼上巡查,教室中听课的情景。他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他积劳成疾。2002年,他罹患糖尿病和肝病,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追求。患病治疗期间,他以超人的意志和毅力,忍受着病体和精神的折磨,一如既往地实现着他的教育理想。

2003年病情加重,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一直按处方自己买些药吃,有时候甚至把药熬好带到学校喝。按说,他早就应该请假去休养治病,但是他放不下学校的工作,总幻想着身体还能挺得住,总想着等干完下一件事再休息……

2007年2月28日上午8点,白玉稳到教育局办事时脸色发青,两腿无力,局领导和同志们督促他赶快去看病,办完事后,他就在妻子的搀扶下去医院检查,大夫认为情况严重,应即速转往西安。就在妻子联系医院时,他突然口内大量喷血……,到医院时,医生说高压只有50,低压已消失,全身仅剩三分之一血液,再稍晚一点就没命了。他被整整抢救了十天。

手术后三天,他躺在病榻上拿起学校创办的《教研窗口》粗稿,亲自审阅修改起教师论文……

住院期间,躺在病床上的他依旧放心不下学校的工作,不时与前来探望他的校领导交流看法。他仍在思考尧山中学的发展,关注中考,仍要向他们倾诉自己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教研组长要做研究型教师,教导主任要做专家型教师,校长要做导师型校长……”

出院回家休养,他瞒着家人偷偷写起论文——《尧山初级中学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培训模式初探》、《新课程背景下优生中偏科现象的思考及对策》,但是仅仅隔了十多天,因过度的劳累,肝病复发,他再次住进医院……

当谈到自己的病时,白玉稳感慨地说:“我感到很惭愧,这学期开学只工作了一天就病倒了,我的身体太不争气了……”

听说白玉稳校长住院了,很多学生,家长,村民,村干部,同事,领导都来看望他。甚至以前和他并不熟悉的校长,一些曾和他有过摩擦的人也都从蓝田赶到西安看他,每天到医院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所产生的巨大的磁效应。

治校方略

从白玉稳校长的工作经历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是一个在教育园地有着极强的进取精神和极富领导才能的“拓荒者”。他每到一处都表现非凡,且硕果累累。他每到一校必然令那里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变,给那校带去“福气”,让那校名声大振。他把“传道”和“授业”做到了极致,赢得了同事的认可和拥戴,获得了领导的信任和赞赏。他的精神、才华和业绩产生的“核能裂变效应”,启迪和感召了一大批人,带动了学校的发展,促进了蓝田教育的腾飞。

1990年,二十五岁的他就被调派到汤峪镇上峙峪小学担任校长。这是一所完小,4名教师,六个年级,100多名学生,复式班教学。因为学校在山梁上,吃喝都要往山上送,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很多老师都不愿到这里来。但他到这里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教学质量从排名倒数的现状转化为全乡的前列,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群众办学热情高涨,自发集资15 万元,建起了九间两层教学楼,扩建了操场。“建楼房,修操场;白玉稳是个好校长。”在当地传为美谈。

1999年6月白玉稳被派到史家寨中学担任校长。如果说峙峪小学担任校长使他小试牛刀,那么担任史家寨中学校长就使他大显身手。

史家寨初中是座落在蓝田西南边沿的一所农村学校,当时教学质量在全县处于中下游水平。严峻的现实造成教职工极大的悲观厌教情绪,生源流失严重,原本1200名学生的学校,仅剩600多。这是一种现实,令教职工深感迷落和无奈;这是一次选择,令学生在焦虑中热切期待;这是一种机遇,令当地群众眺首企盼能人的出现;这是一次挑战,可使弄潮儿搏击风浪。

走马上任,通过深入调研,白玉稳终于弄清了阻碍学校发展的症结。于是实施学生暑假军训,与村干部、派出所、联防队、当地有名望的人士以及学生家长反复沟通,多次座谈,共商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的良策,并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和说情,坚决把扰乱学校秩序、伤害学生的当事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严惩了不法分子……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使校外周边环境,校内校风、教风和学风,得到了根本性扭转。这一转变使得原来曾经流失于他校的学生都又陆续转回来了。

整治初见成效后,他提出了135工程,即:“要让学校一年走出低谷,三年走出片区,五年进入蓝田名校行列。”这在当时的环境和态势之下,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六年后,当他离开史中时,这些当初的承诺、愿景和目标都变成了现实!

那么,白玉稳究竟有什么“灵丹妙药”能让一所濒临衰落的学校重振雄风呢?妙手著华章的真谛又是什么呢?

柔性的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是白玉稳治校的根本所在。他要求校领导不能随便批评教师,要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他人,要用真诚至爱感化教师,凝聚人心。他对主任们说,不要让教师找上门来解决问题,要多走动,多了解,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替教师解决问题。在史中6载,逢年过节他一定会去探望曾经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孙民录,以及退休教师肖育英等老同志。他曾带头捐款资助父母相继去世家庭生活困难的青年教师宋波峰;曾促成四对有情青年教师结为夫妻;为岳缠志、田惠义、何均超、白小强等有着不同困难情况的老师到处奔波,排扰解难。受到他多方关照的鲁奋勇老师在他的病床前感慨地说:“你是我们心中的一棵大树,你可千万要挺住啊。”

他本人曾在学校管理研讨会上深情地表示:“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也没有救济基金,不能给教师更多的支持援助,也给不了教师多少福利,我们只有用真诚,用关怀,用热情去引导教师把爱家与爱校,爱子与爱生统一起来,把个人的职业与教育事业统一起来。

这就是白玉稳一颗赤子之心的真实表露,也是他之所以赢得人心的秘诀。

刚性的制度约束。他在认真总结了史中发展的曲折过程后,亲率校领导班子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亲自起草各种制度、方案、纲要、公约、建议等三十三种,涵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并通过自己的勤政作风,逐步使学校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走向了科学发展之路。

务实的教研引领。新课改一开始在史中也遇到了阻力。教师们疑虑很大,担心打破了传统教学法、教学计划,教学任务难以按时完成。看到这种情况,白玉稳亲自出马,硬是以一个语文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浅薄基础,迎难而上,研究起数学课教研教改问题。他选取了一个新课题——市教研室推广的汪香志老师的《三环五步教学法》,并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他找到县里的数学教研员,教师进修学院的专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请教研讨,直到这些专家认可了他提出的课改方案。他深知“欲下达者先其身”,所以自己先必须成竹在胸。在开会时他亲自讲解数学课教研教改如何进行,讲得头头是道,连演讲稿都不用。这对教师们触动很大,年轻教师纷纷同意进行课改实验,以数学教研组打开突破口之后,其他教研组也迅速跟进。

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他把对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重点工程,他亲自备课,参考大量的教育书籍,为教师做专题辅导,许多先进的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如新课改理念、电子备课技术等,都是他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夜晚钻研自修的。他组织他们观看课堂实录,倾听专家点评,及时吸收新观念,新教法;他教会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科学利用幻灯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青年教师制作课件、幻灯片等;分期分批地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培训和考核。他以学科带头人,业务领导双重身份,先后引、帮、带了十余名弟子,使他们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科学的管理评价。白玉稳校长较早地在教育教学上实行了尊重个体差异、分层多元评价的办法,根据教师的教龄、学历、业务能力将教师分为合格型、骨干型、研究型三类,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实施分类目标评价有效激发了各个层次教师的热情,促进了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百分位”评价方式,把以绝对分数方式转化为以相对提高幅度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水平,使得每位学生都可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白玉稳校长在蓝田教育界就创造了许多的第一:第一个开通校园网,第一个建立电子备课室,第一个在学校组织下对教师进行全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第一个创办农村学校校报校刊,第一个创建拥有国际域名的优质教育网站,第一个实行百分位目标跟踪评价制度,第一个实施学校领导包级包组目标责任制度和随机听课制度,第一个开展了教师与学生结对领带活动……

仅仅6年,史中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已稳定在全县前五名,学生人数从1999年的600多人增加到1100多人。那时尽管学校的硬件设施还不健全,教师的整体素质也算不上最好,但却是最具生机与活力的一所学校,课改远远走在了全县前列。史中已经成为全县的一所名校。

2005年9月白玉稳奉命调往蓝关镇尧山中学任校长。在这里他没有照搬史家寨中学管理模式,而是根据这里的实际,探寻新的管理途径。在这里他整顿纪律,修缮教师住房,改革学生食堂管理体制,改造学校用电线路。他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努力实践教育局“梯次发展管理评价”,写出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和教研文章。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又是仅用了一年时间,尧山中学的学校形象,评论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各方面工作走向正规化,5年没领过奖的尧山中学,在2006年全县目标考评中被评为“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李武刚,殷旭华两位教师竟然破天荒地在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二、三等奖……。尧山中学在全县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一举向前跨越了14个位次,“尧山现象”在蓝田引起轩然大波,令社会舆论哗然。

又是一个两年时间,白玉稳校长带领泄湖镇初级中学,成为蓝田县大学区的学区长学校,校本研修示范校,素质教育示范校。由于个人能力出众,业绩斐然,在蓝田教育界享有很好地声誉,前几天,局党委有将他调入县城的文姬中学工作,他有开始了新的征程。

白玉稳同志用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推进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观念新,思路明,举措得力,使史家寨初中、尧山初中迅速转差创优,成绩跃居全县前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教育部门领导的肯定。教育局领导在评价白玉稳时说道:“尽管白玉稳同志身体多病,但他对教育事业有着真挚的情感,有着较高的政治觉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他的身上充满着对工作的激情,洋溢着一种不懈追求、勇于创新的精神!”

大爱无声

白玉稳对教师的关爱无微不至,对学生更是倾注了满腔热情。每天他都是第一个赶到学校,先到教学楼各个班级转转,了解情况。教师们说,全校上千名学生,白校长有时候对学生情况摸得比班主任还清楚。

学校门前是一条很长的缓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白校长安排一些教师晚上轮流值班路巡,向上有5里路,向下有3里路,有时候白校长就亲自路巡以防意外。

教学楼一、二层之间有个铁门,晚上放学就锁了。有一次,有个学生睡着了,到放学时间还没下楼,值班老师也没有仔细检查就把楼门锁了。晚上9点多,白校长进校园的时候,被楼上的女生给叫住了,白校长连忙把门打开,并批评了值班老师。女孩家住在孙家坡,离学校有10里路,白校长怕出意外,亲自把女孩护送回去。

三年级有位姓陈的学生,家境贫寒,父亲长期卧病在床。有一次他在校外被两名初三学生和一个社会青年殴打敲诈。白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顶住各方压力和说情,坚决把此事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严惩了当事人。

有个学生龚某,是个孤儿,在结对领带活动中,白校长专门把他作为自己的领带对象,从学习、生活上多方关照。他带着孩子一起吃饭,承担孩子上学的一切花费。直到孩子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在蓝田,白校长从那个中学调到另一个中学,一些学生也会跟着转到另一个中学,他们离不开白校长春风化雨般的爱……

这就是白玉稳,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人,尽管岁月无情,但永远改变不了他山里人的那种质朴,那种厚重,那种执着!改变不了他大山般的挚子情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所工作过的学校,已成为令人瞩目的蓝田品牌名校!顾明远,任小艾,许建国,吕志军,梁朝阳等专家学者深入学校调研;教育部、省、市、县各级领导来校视察指导;《西安日报》、《陕西日报》、《各界导报》、《教师报》、《陕西教育》、《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蓝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来校采访报道;他个人事迹先后被多家报刊媒体专题报道……

白玉稳同志的人生价值在他从事的教育工作中得到了高度而充分的体现,他把生命的所有热度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西部的教育事业。

我们希望他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张永虎 肖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