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寻访文保二日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博 |

再次寻访文保之行,第一站到龙城北份梁村;这里还有一处县文保------梁氏宗祠。
冬至之日祠堂正在忙于祭祖,听守祠堂一个老人说祠堂本在龙城街上后被损坏,现在这个是新建的。
皇城

浮槎山;上下爬了三个小时,有一篇另记。

离开浮槎山,来到距离五公里的石塘镇马集社区马士龙村

市文保------马氏宗祠

享堂系十三世孙郡庠生嘉谋公主持建造,乾隆甲戌年(1754年)开工,乾隆丁亥年(1767年)建成。祠堂东西宽18米,南北进深30米,三进五开间,砖木结构。


石灰岩石鼓,雕刻有龙、虎、麒麟等吉祥物。

原籍北平宛平,洪武二十(1388)年迁至肥东浪波塘;马士龙为朱元璋时将军。


来到桥头集镇桥头社区-------龙泉寺
始建于曹魏年间至今1700年,因泉得名;

寺前水口









1938年6月日军占领双山,建造在1935年建成的淮南到芜湖裕溪口的铁路旁边的碉堡群,保护运输煤炭等战略物资。

当时建造三座形成火力无死角的据点,后来损毁仅存二座。






位于龙泉寺马路对面的龙泉社区大康村的康氏宗祠

明初陇西康晓益作为郎中行至龙泉山,看到此处山清水秀便定居于此从事桑农;生子康文、康春繁衍22代至今。

一进、二进始建于明万历年,三进建于清康熙二十(1755)年,光绪六(1880)年重修。

原籍北平宛平,洪武二十(1388)年迁至肥东浪波塘;马士龙为朱元璋时将军。


来到桥头集镇桥头社区-------龙泉寺

始建于曹魏年间至今1700年,因泉得名;

寺前水口









1938年6月日军占领双山,建造在1935年建成的淮南到芜湖裕溪口的铁路旁边的碉堡群,保护运输煤炭等战略物资。

当时建造三座形成火力无死角的据点,后来损毁仅存二座。






位于龙泉寺马路对面的龙泉社区大康村的康氏宗祠

明初陇西康晓益作为郎中行至龙泉山,看到此处山清水秀便定居于此从事桑农;生子康文、康春繁衍22代至今。

一进、二进始建于明万历年,三进建于清康熙二十(1755)年,光绪六(1880)年重修。
前一篇:肥东寻访文保二日记2
后一篇:肥东寻访文保二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