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歙县68---英坑村

标签:
情感 |
分类: 文博 |
经过五春村开了半个多小时到达四面环山的英坑
英坑;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原名锦里 又名锦川 两山夹一坞。
7个自然村,1个村民组、841户、2400多人。

村口水口林


开泰亭


永年桥;单孔古石拱桥、位于村口,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




锦川河;流入昌源河





桥亭


旁边金竹8位烈士墓










村民开门,祠堂碑文记载;黄氏一分为六,按照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号,祠堂捐建为乐、御、书三房。

前堂游廊疏旷,明堂阔大,勇道堂皇,两角有三角房,大门外阶级五梯,黑漆枘栅,八字门楼,悬“两文元一翰林”匾额,皆外籍写焉。
中进制度,梁柱皆圆,上堂梁柱皆方,共计柱脚壹百零六,梁有柒拾,梁柁星拱,陆离并列,椽头马缝,错落难明,先人之创垂,盖尽善焉。”


左联“承楚国之脉以衍庆太湖凤舞龙蟠地脉钟灵开世业”左供太子为主坛,右为幼室,前有栏杆,两边扶手,阶级五级,两厢有房,天井微小。

2016年再次修复



旁边的社屋仅存最后一进。
























翻山可以到金竹村,时间来不及没有去。


7个自然村,1个村民组、841户、2400多人。

村口水口林


开泰亭


永年桥;单孔古石拱桥、位于村口,建于明万历初年(1573)




锦川河;流入昌源河





桥亭


旁边金竹8位烈士墓



水口别具一格长300米,首尾有两处水口林。








村民开门,祠堂碑文记载;黄氏一分为六,按照儒家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号,祠堂捐建为乐、御、书三房。

前堂游廊疏旷,明堂阔大,勇道堂皇,两角有三角房,大门外阶级五梯,黑漆枘栅,八字门楼,悬“两文元一翰林”匾额,皆外籍写焉。



左联“承楚国之脉以衍庆太湖凤舞龙蟠地脉钟灵开世业”左供太子为主坛,右为幼室,前有栏杆,两边扶手,阶级五级,两厢有房,天井微小。

2016年再次修复



旁边的社屋仅存最后一进。

























翻山可以到金竹村,时间来不及没有去。

林名川自然村(龙门坑)
槐竹山自然村

前一篇:黄山歙县67---五春村
后一篇:黄山歙县69---民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