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摩崖石刻10

分类: 文博 |

清江恂我昔游黄山诗石刻
碑文: “我昔游黄山, 奇致领一一。 今观浮山奇, 变幻又非匹。 缥缈云结胎, 穿镂月有窟。 岂容诧海蜃,
定可著仙佛。 引胜斗妍媚, 贪进昧凹凸。 天风欣欲起, 樯缆系教密。 颇防米老袖, 更虐晋卿夺。 惟应词客来, 乞架生花笔。
”
落款: “浮山不甚高, 而富于岩穴。 宝晋斋洞天一品, 苏公仇池之流也。 遍历诸岩,戏题岩壁, 山灵毋怪唐突。 乾隆甲午二月
, 郡丞江恂, 偕贰尹陈三辰来。 ”
此石刻为行书阴刻, 蓝色描漆, 长 130cm, 宽 65cm, 刻于隐贤岩内石壁上, 诗为纪游, 为见著录。
江恂(1709-1786) , 字于九, 号蔗畦, 广陵人, 清泉县知县,
作者时任安庆府郡丞。

: 清朱筠遊浮山记石刻
碑文: “遊浮山记 筠试士安庆毕事, 将之六安, 取道浮山。 以九月 七日至华严寺,日曛; 自抱龙峰上金谷岩, 左窥九曲洞,
仰滴珠岩, 顾绿萝庵, 不度; 入紫霞关, 折上首楞岩, 以望九子、 览大江; 由选佛岩登最高峰, 沿历金谷、 滴珠之顶, 呼炬,
过文殊峰而下宿寺中。 明日, 肩舆抵石龙峰, 入雷公洞, 盘壁过浩笑廊, 坐陆子岩, 遍读圣人题壁, 徘徊枕易窝侧, 礼远禄公石塔,
左拾级至九带堂, 观指月石, 下息于会圣岩; 行踏莲花石, 瓣丹宛然; 遂跻颠, 周瞰天池; 乃下折行绕云梯, 经张公、 观音诸岩,
立幻度松下久之; 逾烂柯石, 游佛母岩而还。 又明日, 出山, 爰题名于会圣之石。 ”
落款: “时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秋九月 九日; 同游者: 上虞张凤翔、 方海, 侍行者:宛平徐瀚文圃, 迎余于山中而与俱者:
石埭汪宝书、 桐城何英标准人、 大兴朱筠竹君记, 桐城姚訏初谷书, 怀宁王全士镌。 ”
此石刻为行书阴刻, 青石底并描黑, 长 142cm, 宽 66cm,刻于隐贤岩内壁上, 字迹秀丽。
与其它摩崖石刻或碑刻不同, 此方石刻本为石碑, 有意镶嵌于石壁上, 与周围石刻共存
朱筠, 字竹君, 号笥河, 清顺天大兴人。 乾隆时进士, 著有《笥河集》 。
《游浮山记》 石刻在浮山摩崖石刻中非常独特, 原文刻于平整青石碑面, 然后镶嵌于石壁。 浮山石质容易风化,
青石更利于长久保存。

清丘五典游浮山诗石刻
碑文: “壬戌春, 偕潘子彦升、 王子、 钱子介公、 方子游浮山。
浮山天地之奇域, 左右诸岩三十六。 烟峦雾壑竞奔趋, 云游湖光快心目。 我来正值春草长, 山僧招我云中宿。 紫霞关外有仙人,
绕云梯畔藏禅屋。 立者或似飞来峰, 侧者疑如武夷曲。 胜概期为十日游, 与客共入深林麓。 华严一夜到钟声, 明日阴晴未可卜。
”
落款: “淮阴丘五典修岩氏题。 ”
此石刻楷书阴刻, 题刻部分底部涂黑, 蓝色描漆, 长 56cm, 刻于龙虎关内石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