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2024-03-08 08:24:3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博
因为还有二个市文保没有找到以及部分石刻没有看到,就再次进入浮山风景区。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这次是从东门进去的,上次这条线路没有走过,错过不少风景。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首先瞻仰‘’双瞻阁”始建于1929年,是房秩五老先生的故居,或称房老别墅。它坐落在浮山东部金谷古刹之下,背倚狮子山,前临石溪河,与繁华的水码头“白杨古镇”石溪,遥遥相对。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阁名源自《诗经》“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圮兮,瞻望母兮”,有思亲之意。阁成后,房老先生早晚必登楼眺望,一则瞻仰彼岸父母双亲的坟茔 (墓在董家山,柳峰、石溪环绕墓前后),二则可饱览湖光山色。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原由三部分组成,前为门楼,中为阁楼,后为脚屋,四周有土围墙,占地1913平方米。院内有四季桂,四季开花,以秋花香气最为浓郁。院东有抱龙泉,味美甘饴。双瞻阁名初为上海知名人士沈尹默所题,后为张恺帆所书。大门前三字,系仿照房老先生书箱上墨迹写就。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当年,楼下为房老先生及其家属卧室与客厅;楼上为藏书之所。现在作为办公地点不容许参观,这样很不好;文保单位应该开放,何况是旅游景区。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只能在后面拍张照片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房轶武长子、长媳墓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房师亮(1903年-1984年),系房秩五长子,1921年就读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次年,赴德国留学。1925年赴莫斯科接受军事训练,次年回国,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1929年与其妻鲍训经一道再度留学德国。1937年,毕业于维尔茨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抗战后回国。历任广州军医分校解剖副教官、南京军政部学兵队教官。1940辞去军职,转入医学界。历任昆明昆华医院小儿科主任医师、同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川南医士学校校长、川南行署卫生局副局长、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政协安徽省副主。  1984年卒于合肥,葬于浮山双瞻阁后。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方有智外公吴应宾墓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一遍荒冢,不是守门的人指引几乎无法确认。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九曲桥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垂虹井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金谷岩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天珠石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吴观我指天处;在滴水洞洞口前的天珠石上,纵48厘米,横250厘米。刻文为:“吴观我指天处。”自右向左阴刻,每字约13厘米见方。左侧刻:“外孙智题。”小楷阴刻,竖书1行。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天珠石背面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金谷岩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古井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古歙县书法家黄琰题词“进一步”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盘谷关 和斋题”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石壁上,长0.8米,宽0.42米,楷书。明陈于阶题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盘古关又叫紫霞关位于金谷岩与棋盘洞之间的山道上,它是一块整石,形成巨大的天然石拱门,形若关塞,故名紫霞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它又是一个典型的象形石,从西北看紫霞关,它是一只伏地而拜的玉兔;若出紫霞关回头看,恰似一个大象的鼻子。关顶之石平整,又称仙人床。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洞里秉卷试一登, 绕云架壑几千层。石龙亭古奇难画, 金谷泉流冷欲冰。   折得野花权当, 飞来幽。看山未了寻常兴, 对客挥毫愧不能。    凤仪山人钱元鼎书”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上,长0.62米,宽0.26米,行书。明诗人钱元鼎题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流水潺湲绕石庵,庵中燕雀语呢喃。树坛满地日当午,花雨沾衣月正三。   思入青云依斗北,望随彩鹞过江南。登临莫谓悲迟暮,且倒酿三笑酣。慎庵”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长0.36米,宽0.2米,行书。明书画家诗人钱元鼎题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石关新诗紫霞题,从此游人路不迷。墨客一来山改色,独为称拂虹霓。    先生题刻”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上,长0.33米,宽0.17米,草书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紫霞关”   此石刻长0.6米,宽0.22米,隶书,明陈于阶题
“浮山东去白云稠, 树里残阳一望收。花鸟到春随意懒, 壶觞有兴待吟留。    诗题僧宇情皆旷, 琴松声韵语悠。 安得此峰图在幅, 竹房终日与相酬。”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长0.8米,宽0.24米,楷书。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唐心........... 道光一十六年六月日立” 道光一十六年即公元1836年。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游浮山 山形原有象,地轴岂无根? 帷此浮丘境, 相同纵眺论。   
 蜃光分面目,鳌背立乾坤。揽遍超然会,凭虚不动尊。   
 十年怀此胜,喜践梦中奇。水通峰半势,云浮僧与随。    
古今多屐齿,贤圣一枰棋。问法松涛语,洒然归去迟。三韩杨极题"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上,长0.53米,宽0.53米,楷书,时间不详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康熙丙寅春三月芝山董起蛟程梅黄琰王吴廷珙来游浮山中途遇同行至山金谷岩后遇洪程之源共八人董起蛟芝山人余皆黄山人也 琰记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楷书,清康熙丙寅即公元1686年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仙人床 石枕石床接太清,谱将混沌合空真。仙人一去无云卧,懒听游山屐齿声。颖川 刘凡”,此石刻位于紫霞关,长0.8米,宽0.44米,行书。时间不详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凭空胜地石楼采,谁与撑持好怪哉。许是函关凝气远,更多仙榻卧云台。怀李核”   
此石刻位于紫霞关上,呈扇形,其直径为0.33米,草书。题于清道光甲申即公元1824年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铜陵记忆之六十一--三游浮山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