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2024-01-17 08:51: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博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博物馆位于西湖湿地公园东岸,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馆舍主体建筑为4层,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文物库房2000平方米,现有藏品5000余件,其中一级藏品15件,二级藏品43件,三级藏品845件。2014年12月建成开放。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建筑外形以铜陵出土的青铜器——春秋兽耳鸟纹鉴为设计原型而建造。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博物馆圆形铜幕墙由近3000平方米的菱形青铜板拼装而成,用铜达50吨,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装饰铜幕墙。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三足炉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矿石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青铜文化展》 分为6个部分,展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馆藏青铜器260余件,以及当代铜工艺品80余件。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熨斗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镜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出土的陶制品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万世吉金·铜都铜蕴”青铜文化主题展,引导人们穿越千年时光,一览中国青铜文脉的起伏迭宕。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沧海巨变·铜脉溯源”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绵延千年·矿冶遗存”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都瑰宝·青铜遗珍”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开采铜矿所用工具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中国最早的硫化铜冶炼遗物——冰铜锭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从入围201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夏商时期的铸铜遗址——师姑墩遗址、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中国早期块范法、焚失法、失蜡法等青铜铸造技艺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置铁官48处、盐官36处、工官10余处,而铜官仅有1处,一方面说明汉代铜资源的相对缺乏,另一方面体现了对铜官的重视。而西汉唯一的“铜官”、六朝著名的“梅根冶”、唐宋时期的“铜官场”“利国监”等官方重要的采冶机构均设于此,世称“中国古铜都”。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商代青铜编钟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窃曲纹大铙,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流行于商代末期,大部分用在军队。用来退军时敲击,示意停止击鼓之用。


1983年12月,西湖乡童墩村的农民王方明兴修水渠取土时,铲出来两个“铜疙瘩”。随即上报文物部门,经专家鉴定,这组“铜疙瘩”为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商饕餮纹斝(镇馆之宝一级文物)通高33厘米,口径18.1厘米,腹径13.8厘米,筒腹,口外侈,高颈,菌状双柱,柱顶饰涡纹,平底,三角锥足,腹部上下各饰一周饕餮纹。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饕餮纹爵 商代早期。高23厘米,长18.9厘米。直壁平底,菌形单柱,柱顶饰涡纹,三角锥足,腹部饕餮纹,上下一周连珠纹,以弦纹作界栏,饕餮纹以鼻梁为基准线,两边为对称的目纹。*(镇馆之宝一级文物)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兽面纹鼎 
敞口平沿,方唇鼓腹,沿上双立耳外侈,三蹄足。腹部雕饰兽面纹一周,共三组,中间用扉棱间隔,足膝部有两道箍形圈饰。全器形体大气凝重,雕饰线条粗犷简练,风格豪放朴实,为南方青铜器中难得的一件重器。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时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通高51厘米,口径44厘米,腹围128厘米
出土地点:1981年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出土
用途:炊煮器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龙柄盉  西周。调味器。高18.2厘米,口径12.6厘米,柄长18厘米。上部盆形敞口,颈部饰一周变形窃曲纹,下部鬲形三袋足,曲柄仰起,顶端为龙首,双目圆瞪,俯视器口。整件器物构思巧妙,造型别致。
出土地点:1979年10月义安区钟鸣镇出土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汉设铜官·丹阳善铜”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铜陵记忆之五十二--博物馆1
“吴楚争霸·鹊江烽火”“现代铜都·展望未来”六大板块,将三千多年青铜文明历史画卷展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