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沪民新影片公司
(2023-06-02 09:56:11)分类: 电影 |
前身是1921年由黎民伟、黎海山、黎北海筹组的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1923年5月14日,黎海山、黎北海、黎民伟兄弟公开募股成立,是第一间由港人成立的有规模的电影制片公司,,由黎海山任经理,黎民伟任副经理,初期以摄制新闻纪录片为主。
1924年黎民伟带摄影机到北京,为梅兰芳拍摄《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以及其它京剧舞蹈片断,剪辑成一部两本长的戏曲短片,曾多次在影院映出。同年冬,民新在广州建立摄影场,拍摄了一批新闻纪录片。
一共拍摄了19部新闻纪录片和1部舞台艺术纪录片,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为〈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6届远东运动会〉。1925年5月因经济问题解散。1926年黎民伟迁上海。在上海建立厂地,除摄制影片外,还承办代理拍片、冲洗、染色和放映等业务,并开办民新影戏专门学校,培养人才。公司主张“宗旨务求其纯正,出品务必求其优美”。
1926年12月,黎民伟将港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的部分电影器材运到上海,与李应生共同创办民新影片股份有限公司。迁沪后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由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导演,梁林光摄影的《玉洁冰清》。
1926年,与明星、上海影戏、大中华百合、神州组成六合影片营业公司 ;
1929年李应生退出,1930年并入罗明佑的华北电影公司,不久并入联华。
1936年,联华业绩下滑,1936年7月退出联华,恢复“民新”公司名义拍片,在完成《母爱》等3部影片后,于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歇业。
目录;
1925年,《胭脂》,香港第一部长故事片
1926年,《玉洁冰清》,卜万苍导演,欧阳予倩编剧; 《三年以后》,欧阳予倩编导
;
1927年,《天涯歌女》,欧阳予倩编导; 《海角诗人》侯曜编导,灵肉冲突;
1928年,《木兰从军》,侯曜编导,上乘古装片;
1929年,与联华合作拍片;《热血男儿》《风流剑客》
1930年,并入联华,
1936年《母爱》《灵肉之门》
1937年《新 人道》
“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明智、挽救影业”;且提出“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国片复兴运动;
影史地位;香港电影之父的黎民伟创办的中国早期电影制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