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之二十九--水东古镇2

分类: 电影 |
水东古镇有省文保3个(花戏楼、五道井、大夫第)、市文保2个(水东老街、天主教堂建筑群)。

古镇十八踏见证历史的兴衰,是水东古镇的标志,十八级台阶下三个水池,分别为饮用洗菜洗衣之用,充分体现古人用水节水的智慧。

位于水东老街古航道——沿井河的源头,有着用青石砌筑的石阶,因为有十八级,所以得名“十八踏”。
石阶旁有一口井,相传乾隆皇帝当年微服私访,临驾水东,来到此处,品尝了清冽甘甜的井水后龙心大悦,当即脱口而出:“此水真比得上杭州西湖里的玉泉水”,然后就赐名“十八踏御井”。

古镇十八踏见证历史的兴衰,是水东古镇的标志,十八级台阶下三个水池,分别为饮用洗菜洗衣之用,充分体现古人用水节水的智慧。

位于水东老街古航道——沿井河的源头,有着用青石砌筑的石阶,因为有十八级,所以得名“十八踏”。




过去是歌妓娱乐场所。



从“十八踏御井”继续往下走还有四口相同的泉井,统称“五道井”。每道井旁都有几个用格子隔开的水池,像“九宫格”火锅那样将井水分成几段。



宁东寺又称三官殿,位于水东镇老街入口处,建于唐代,现为水东镇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千年古刹。其鼎盛时期,有殿宇九十九间半,佛像三百六十尊,为历史上皖南第一丛林,千百年来一直名噪江南,香火不衰。


这是最后一口井,还没有修缮整理。



省文保单位“大夫第”是老街上唯一一家做官的人家,始建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马头墙,造型古朴典雅。



(文字部分摘自于网上)
前一篇:宣城之二十九--水东古镇1
后一篇:宣城之三十--宣州区文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