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电影宗师张彻弟子
(2023-03-10 14:35:16)分类: 电影 |
张彻是50-70年代影坛武侠电影宗师,在他的影响下出现难以计数的武侠电影作品,也带动武打指导、龙虎武师这一独特群体。他自己虽然不会武术更不是武术大师却有一群武侠电影弟子,虽然没有正式拜师,参与的时间和接受传承时候不一样;为了表达方便根据接触时候早晚分为六代。
第一代;
王羽、罗烈、郑雷、午马
王羽是嫡系,一开始就跟他,张彻对其宠爱有加。罗烈算半个,因为能说会道开始认为其老实张彻对他不错,让他出演正面角色;时间长了童年在社会上长期形成的投机取巧玩世不恭性格暴露,出演亦正亦邪人物得心应手最后与张彻闹翻。
郑雷在张彻电影里没有大的发挥,只做3-4号角色,没有出彩的表现。午马在张彻手下没有什么作为,直到离开邵氏后在《倩女幽魂》燕赤侠和《笑傲江湖》刘正风才有起色。
第二代;
狄龙、姜大卫、陈观泰、王钟、李修贤、陈星、郑康业、吴宇森
这一代的弟子中,最爱姜大卫,会来事儿,有事没事围着张彻转。狄龙就显得木讷一点儿,没有姜大卫机灵和能说会道,而且他的国语也的确比不上姜大卫。毕竟张彻的国语还是要好过粤语的,用国语交谈会轻松很多。
陈观泰是张彻专门发掘,用来对抗嘉禾的李小龙的,虽然最后没能比过,但是在他身上开发出的民国功夫片倒是最大的一个贡献。
王钟的整体形象与狄龙和姜大卫无法抗衡,张彻于是用时装片来打造他,利用他身上独有的一种“爆裂”气质让他出演一些更多表现内心和情绪张力的角色。张彻到台后丢下他与李修贤一起参与拍摄警匪片,自编自导《金手指》为代表作被誉为写实警匪片创立先锋。有两个角色不得不提,一个是《武状元苏乞儿》的莫大叔,第二个就是《黑社会》的“吹鸡”。至于郑康业,他的外形的确受限,张彻都是给他一些配角,以一些比较有性格的小人物为主,让他发挥自身的优势。吴宇森做演员不成功,张彻让其在导演方面发展,果然成为名导。
第三代;
傅声、戚冠军、王龙威、梁家仁、李修贤
最喜欢傅声,喜欢搞笑讨人喜欢,他被张彻发掘,主演动作片《方世玉与洪熙官》中方世玉一角,随后迅速走红。傅声擅长出演功夫喜剧,搞笑本领一流,喜欢飚车的傅声在1983年因车祸身亡,其突然死亡对他打击很大。
戚冠军和陈观泰比较像,都是比较内敛一些的人。其实他比陈观泰还要内向一些,但张彻还是让他和傅声组成搭档,让傅声负责搞笑,戚冠军负责揍人。
王龙威功夫了得,一张脸不用化妆就已显坏人本色,张彻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基本上让他出演反派角色。梁家仁形象可正可反,张彻也让他在这两种角色间都尝试了,表现都还可以。李修贤在邵氏时并没有太大作为,因为喜欢扮演警察,后来在警匪片题材电影上有上佳表现。
第四代;(台创业时期)
这一时期比较多,台长弓时期招募的长弓六将;如“锅盖头”郭追、“冷面人”鹿峰主要扮演一些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搞笑”江生、孙建是跆拳道黑带五段,可以饰演木讷的好人,也可以是腹黑的小人。韦白外形不差,但他在张彻下面没有太好的发挥、“莽撞”罗蟒是其中唯一一个港人。《五毒》《残缺》是代表作,由于刘家良的离去武术指导没有了,所有武打动作都是徒弟自己创立;反而比较新颖有特色。但是归宿不好,张彻离开台后期基本跑龙套,没有大的发展。
还有李艺民、陆剑明、狄威、叶天行、唐炎灿等、
第五代;程天赐、钱小豪、龙天翔、杨雄、赵国、王力、刘晃世、朱客、余太平、萧玉、谭镇渡、萧玉龙、
李振标、魏添才、王华、林志泰、黎曜文、周坚平、李中一等。
龙天翔,生于50年代中期,早期是邵氏演员,第五代弟子之一。经常在张彻后期执导的电影中担任主要角色,邵氏后期较著名的武打演员之一。
钱小豪是张彻到台前收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
第六代;
董志华、杜玉明、徐小健、穆立新
是张彻到内地拍戏时的主力由内地京剧演员中选拔担任。但是由于张彻当时年事已高,创作能力和精力都有所下降。在内地的几部片子几乎是炒之前的冷饭,所以成片质量惨不忍睹。
虽然他在内地的几个弟子身手都还可以,但是的确没有好的角色让他们发挥,导致他们逐渐被人们遗忘了。
其中董志华儿子董之健、儿媳王京花比较出名。
1989年是张彻从影40年,众多弟子为给他祝寿参与拍摄《义胆群英》为张彻筹集资金养老,阵容强大、群星璀璨。
(文章内容摘自于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