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50年代电影人187
(2022-08-03 14:30:11)分类: 电影 |
1286秦羽:
本名朱萱,又名秦亦孚。编剧/演员 朱湄筠(母) /
朱启钤(外祖父) / 朱光沐(父)
演员;1954《碧血黄花》1957《情场如战场》
1960《玉郎戏凤贺春宵》1961《夫证妻凶》《小甘罗拜相》1962《新夜光杯》《新姊妹花》
1963《大侠金葫芦》《天降福星》《金钥匙》《凤阁惊魂》《难测女儿心》
1964《天从人愿》《玫瑰夫人》《孝子贤孙》《冒牌丈夫》1965《情长意更长》1966《七彩胡不归》
港大毕业,是当时学历最高的演员。在念书时即演出《碧血黄花》,后因话剧《清宫怨》走红,此后她主要开始编剧工作,和张爱玲、宋泣同为电懋编剧委员会成员之一。
编剧作品:
1958年《红娃》1959年《玉女私情》《三星伴月》《二八佳人》1960《母与女》《同床异梦》《野玫瑰之恋》1961《星星•月亮•太阳》1962《南北一家亲》1964《啼笑姻缘》1966《苏小妹》
获过两次金奖最佳编剧,分别是易文1961年导演的《星星•月亮•太阳》,和王天林1966年导演的《苏小妹》。
1287. 庞秋华(1928-1991年)港作曲家、填词人和编剧,籍贯广东南海,乳名庞品行,早年从事粤剧,1955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伦文叙与李春花》撰曲,其后在1957年在《阴阳扇》一片中担任编剧,成为庞秋华首部编剧的电影。同年,执导唯一一部担任导演的电影《呆佬遇鬼》。在1968年退出电影界,其最后参与制作的电影是同年的《狄青三取珍珠旗》。
1960年代曾替百代唱片撰曲和填词,亦曾任风行唱片的制作主任。1970年代加入丽的电视综艺节目组,亦参与日外购剧粤语版主题曲的填词工作。
编剧;1957《呆佬遇鬼》《阴阳扇》1958《韩湘子雪夜过情关》1959《燕子衔来燕子笺》
1288..尤奇 演员
1957《阴阳配》1958《鸳鸯谷》1959《独立桥之恋》1960《可怜天下父母心》
1961《夜半幽灵》1962《患难真情》
1289.尹灵光 演员
1957《蟹美人》《千里送京娘》1959《冤枉相思》《妹仔王挂帅平西》1960《金麒麟五福临门》
1963《火烧红莲寺》《教子保山河》《母子碑前鹣鲽泪》1964《龙江三虎》
1967《玉郎三戏女将军》《蓬门淑女》《英雄本色》《儒侠》《大刺客》1968《武林三凤》
1969《豪侠传》《保镖》1970《游侠儿》1971《大决斗》1974《阿牛入城记》《怪人怪事》
1975《小山东到香港》1976《星座趣谭》《广东好汉》《半斤八两》1978《鬼马狂潮》《子曰 食色性也》
1979《军阀趣史》1980《乾隆皇与三姑娘》《滑稽时代》1981《尸妖》《蛊》
1984《五郎八卦棍》《伊人再见》1990《表哥,你好嘢》
1290白兰(1938年-)原名傅锦满。演员
1955年考入「中华电影公司」,后来公司发生财务困难,就把她租借給亚洲公司,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台语片《朱洪武》,此后常以中华公司的基本演员身分外借给別的公司拍戏,因此有「出租明星」之称。
1965年以主演的《自君別后》一片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她表现的不仅是时代的悲愁,更是女性历史的悲情﹔另外,在票选的十大女星中,又高票当选影后,成为台语片唯一双料影后。同年,自组华兴公司拍摄台语片,并且赴日本与千叶真一合演《海陆空大决斗》(原名《白色银翼》),是首位到日本拍戏的台语片明星﹔共演过一百五十余部台语片。
1968年加盟中影主拍国语片﹔曾经主演李行导演的《玉观音》,以及参与《生命之歌》《抢婚》《武圣关公》、《葡萄成熟时》等国语片的演出。1970年与任职航空公司的徐敏结婚,从此退出影坛,移民澳洲。
前一篇:港50年代电影人186
后一篇:港50年代电影人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