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1937)
1922年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萍创立,
历史最悠久。在15年时间拍摄无声故事片142部、有声故事片50部;面对社会问题、引领电影教育引导和主流价值观,成为中国电影楷模。1937年被炸毁解散,具体见转载文章。
2.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1923-1925)
1923年由英美烟草公司创办于上海虹桥路附近。英国人海勃道夫主持。威廉·强生(W·H·Jansan)担任主任摄影师。该影片部成立伊始,在大量制作广告片的同时,也赴中国各地拍摄一些风景片和时事片,在影院与香烟广告穿插放映,以资宣传。1923年冬,曾在沈阳拍摄纪录片《奉军秋操》,吹捧中国反动军阀的军仪和武功。1924年下半年起,拍摄了《一块钱》、《神僧》、《慢慢的跑》、《心病专家》、《名利两难》、《三奇符》和《柳蝶符》等长短故事片。多属内容陈腐、质量低劣之作,因而屡遭报刊严厉批评。与此同时,英美烟草公司又凭其雄厚的资本收买影院,企图垄断中国的影片放映市场。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英美烟草公司慑于群众反帝爱国的强大声威,其收买影院的计划终成泡影,影片部的制片活动,也相应终结。
3.香港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1923.5-1925.5)
1923年5月14日,黎海山、黎北海、黎民伟兄弟公开募股成立,是香港第一间由港人成立的有规模的电影制片公司,初期以摄制新闻纪录片为主。一共拍摄了19部新闻纪录片和1部舞台艺术纪录片,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为〈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6届远东运动会〉。1925年5月因经济问题解散,黎民伟去上海。
1925《胭脂》1926《西施》《虞姬舞剑》《木兰从军》《黛玉葬花》《上元夫人》
4.长城画片公司;(1924-1930)
1921年5月由旅美华侨青年梅雪俦、刘兆明、程沛霖、李文光、李泽源等人成立于纽约,在美拍摄了两部介绍中国民族服装和武术的短片以后,于1924年将公司迁回上海。 在上海影戏界中自成一派,故有“长城派”之称。
公司并设有卡通片部门,由万氏兄弟绘制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27年起卷入古装片、武侠神怪片的浪潮,先后拍摄《一箭仇》、《妖光侠影》、《江南女侠》等近20部。1930年因营业不振而歇业。
1924年
《弃妇》 1925年
《摘星之女》《春闺梦里人》《爱神的玩偶》《一串珍珠》
1926年 《伪君子》《乡姑娘》《情天终补》《苦乐鸳鸯》
1927年
《浪女穷途》《一箭仇》《武松血溅鸳鸯楼》《黄天霸招亲》《哪吒出世》《石秀杀嫂》
1928年 《火焰山》《大侠甘凤池》《真假孙行者》
《妖光侠影》《蜘蛛党》《渔叉怪侠》
1929年 《风流督军》《大闹摄影场》《绿林叛徒》《聪明笨伯》《凤阳老虎》《儿子英雄》《侠盗一枝梅》
1930年 《江南女侠》
5..雷玛斯游艺公司(1923-1924)
西班牙人安东尼奥-雷玛斯从露天放映片开始,1908年发展成为拥有中国第一座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院。
1918年,雷玛斯再次投入巨资改建定名为虹口大戏院,英文名HONGKEW
CINEMA。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从此,中国的电影放映摆脱了对茶馆、游乐场等场所的依赖,进入了影院时代。
后创建的维多利亚影戏院(英文名VICTORIA
THEATER)、夏令配克”“万国”“卡德”“恩派亚”等6家影院,1923年组建了“雷玛斯游艺公司”,1924年停办。
1924年拍摄;矮子惧妻、不幸之年(愚夫得妻)糊涂警察、孽海潮。
6.百合影片公司(1924-1925)
1924年颜料老板绍兴人吴性栽创办,拍摄四宣扬封建道德、由“鸳鸯蝴蝶派”小说改编的影片《茶花女》《苦学生》《前情》《孝女复仇记》。1925年与大中华影片公司合并成立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吴性栽任董事长。
7.大中华影片公司(1924-1925)
大中华于1924年 2
月由冯镇欧投资成立,主要创作人员大都是受过西方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陆洁编剧、顾肯夫导演、卜万
苍拍摄,,曾拍过两部影片,《人心》《战功》有模仿西方影的创作倾向。由于资金不继,吸收宝塔公司施彬元、徐欣夫、李相甫、周鹏等,陆洁专业加入公司管理。因股董分歧于1925年6月与百合影片公司合并。
8.新中华影片公司
1924年拍摄《侠义少年》
9。大陆影片公司
1924年拍摄<《水火鸳鸯
》
10. 联合影片公司
1924年拍摄
《水落石出 》、《五分钟》
11.神州影片公司(1924-1927)
1924年10月 神州影片公司在沪成立,设址于新闸路辛家花园。由曾留学法国、专习摄影的汪煦昌与杨迺庆等创办于上海新闸路。
推行“潜移默化”的制片方针,对演员的要求比较严格,出品的影片,不仅注意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又十分重视艺术表现形式,有时甚至重视形式胜过重视内容,特别在“人性”、“人情”的渲染上颇下功夫,借以从情绪上感染观众,独具特色。
先后拍摄故事片《不堪回首》、《难为了妹妹》、《可怜天下父母心》等8部。这些影片比较讲究艺术表现的形式,注重电影艺术的特性,因而不为广大市民观众所接受,却受到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的青睐,被称为“神州派”。公司还编辑出版不定期刊物《神州特刊》。1927年因资金匮乏而停业,杂志也随之停刊。
1925年 《花好月圆》 《不堪回首》 1926年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上海之夜》 《难为了妹妹》 《道义之交》 1927年
《好儿子》 《卖油郎独占花魁女》
12.1924年东方、中华、爱美、晨钟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