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之十二-------鲁谼八景

标签:
安徽安庆 |
分类: 旅游 |
位于桐城市吕亭镇境内,与龙眠山一脉相连。吕亭镇是桐城四大著名古驿之一。三国时,该地为曹、吴争夺的战略要地,域内三国遗迹甚多。近现代,该地又成为桐城革命的发源地。
从合肥走老合安路快到桐城10公里处有一个吕亭镇,看到鲁谼八景的标志。上次路过就看到没有停下来,这次就进去看看啥八景。桥旁边有一条路通往山里,沿着河边一直走2公里右拐进去1公里就看到一景----谷林寺
寺为新建的,太新了。基本上是重建了,没有任何古意。寺前有康熙辛未年建的普同塔,近期恢复或建设的鲁肃读书亭、千佛塔、放生池、清泉等,寺北的山上还建有岳王庙。
第二景-------鲁肃读书处,寺旁有亭,传三国时鲁肃屯兵于此,为安于研读兵书,亲率士卒就地取材,用粗质麻石、松木和青瓦,建成仅容一桌、一椅的四柱落脚的读书亭,并在亭柱上铭刻一幅楹联,曰:“治世以文,勘乱以武”。
寺庙很是宏伟,现在人特别喜欢在寺庙上花钱。这是进入山门后的一座桥,通向寺庙。
现有佛殿三进,前进为韦驮殿,中进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后进为大雄宝殿,长15米,宽10米,高13.5米,中间供三尊大佛,左供文殊菩萨,右供普贤菩萨,东西两旁供十八罗汉。
据说是老家在桐城的九华山僧人化缘而建
谷林寺位于吕亭镇吕亭村,旧称清泉寺。始建年代不详。明永乐年间,僧了美重修,崇祯时毁于兵乱。清顺治三年,僧元白重修。康熙四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南巡时,敕赐“谷林寺”御书匾额,清泉寺由此更名为谷林寺。
天王殿
大雄宝殿为主殿
果然能一尘不染?
僧人休息之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寺宇年久毁损,经报省宗教事务处批准,旧寺全部拆除。












二十世纪末,谷林寺所在的村及周边群众,遵照有关宗教政策,将古寺恢复。
第三景-----乌龙喷泉

第四景倪楼农会旧址,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今属鲁谼乡板桥村倪家楼。旧址为倪氏享堂,两进各三开间,砖木结构。民国36年(1947),在中共桐北地区党组织领导下,以倪楼为中心,建立了13个农会小组。入冬,成立倪楼农会,打土豪,分田地,声势浩大。民国37年(1948)正月,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25师突然袭击,农会领导成员李小楼、占新才、倪益恩、桂仲福、项家玉、黄干事(名不详)、方四指(名不详)等七人牺牲。今旧址前进保存完好,后进已毁。1986年4月,县人民政府公布此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谼革命暴动旧址,位于县城西北9公里,今鲁谼乡倪店村倪氏祠堂。该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砖木结构。原为三进,每进五间另加东侧脚屋11间,总面积399.6平方米。1930年6月中共鲁谼区委书记黄少庭,在鲁谼山策划农民革命暴动。7月初,县委书记吴克正来倪氏祠堂召开动员大会。事泄,遭桐城自卫团袭击,吴克正在掩护群众转移中牺牲。建国后,祠堂后进房屋保存完好,为倪店小学使用,脚屋归倪店村管理。1985年9月,县人民政府公布此旧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景即今倪店村倪氏祠堂,坐北朝南,面积399.56平方米。前门有一开阔场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该祠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十分精巧。分三进,每进五间,另加东侧脚屋十一间。1930年6月中共鲁谷共
区委在此筹划农民革命暴动,历时20多天,发展武装赤卫队员150余人。鲁谼革命暴动是桐城境内最早的一次农民革命暴动。
设计效果图
也是新建的,还在建设之中。
与寄母山试剑石









位于鲁谷共 山试剑岭,石高1.53米,宽1.73米,灰青色,呈半圆球形,状若中剖,东北方向为剖面,光滑平整。阴刻行书三行:“此石,三国吴鲁子敬试剑古迹。士人汪天笑叙”。传鲁肃当年屯兵在此,与曹军对垒,为鼓舞士气,以剑劈石。寄母山,传为鲁肃寄母处。鲁肃携母出征,途中母病,寄养于甑苤山西,战后探母,母已谢世,肃扶柩上山,葬于山巅。后人称岭为“望母岭”,山为“寄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