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2019-09-15 15:07:13)
标签:

安徽合肥市

分类: 长住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05/e523038a0f4f46b286848d78b9cc90e4_th.jpg(网上摘的老照片)
位于淮河路老市府广场旁边的江淮大戏院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安徽省和合肥市的重要会议几乎都是在这里举行,重要决策都是在这里决定的。江淮大戏院在安徽的地位,就相当于人民大会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因此,安徽人特别是合肥人对江淮大戏院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今天的江淮大戏院
    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这里作报告或欣赏演出,众多著名艺术大师曾先后来戏院献艺。严凤英的第一场演出就在这里,由于受到欢迎延续演出40场,1958年梅兰芳来安徽演出也在这里。应该说,江淮大戏院曾为我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特别是繁荣我省文艺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已经成为通俗演艺场所了,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结果吧!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江淮大戏院所在地的前身是一所小学。据资料记载,这所小学曾是合肥最早的小学堂——城东学堂,193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战士范鸿仙,已被改名为县立第一完小的城东学堂又被命名为鸿仙小学。抗日战争期间,鸿仙小学周围被夷为平地,解放后,逐渐在平地上形成了菜市场。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门楼石雕做工精细,非普通建筑可比。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工艺精巧、设计中西结合,造型新颖,在现在也不落后。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门有些斑驳破旧,率显沧桑。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西式立柱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1953年1月安徽大剧院开始建设,1954年12月30日建成。开业之际改为江淮大戏院,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题名。建筑面积3590平米,民族古典风格。戏院为琉璃瓦屋顶,观众厅分为上下两层,有1420个沙发软席座位,四周赤柱悬挂着宫灯,内装饰以立体藻景浮雕为主,屋顶用仿明代黄绿两色琉璃瓦盖成,厅内梁柱用古典宫殿图案浮雕装饰,配以宫灯、壁灯。天棚每个方块,均以彩色霓虹灯透光。整个剧院外貌大方、凝重,厅内华美、端庄。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这种旋转楼梯恐怕只能在电视里看到!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由于社会发展,文化娱乐项目越来越丰富多彩。1984年后改为个人承包。
随着岁月的流逝,由于年久失修、安全隐患等原因,被有关部门鉴定为危房的江淮大戏院被迫于1997年停业。2006年1月,通过招商引资,修葺一新的大戏院在停业9年之后,和很多演艺广场一样,承担起了夜生活消费的功能。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消失的合肥剧场
江淮大戏院旁边,曾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建筑-----合肥剧场,是真正属于合肥老百姓的剧场。
  它的前身是寺庙——由福建省旅肥同乡会十二姓在清乾隆年间建成的天后宫,当时为祀奉天后娘娘所用。每到春节时,就会有杂耍百戏和徽班演出,因而成为了合肥最古老的戏曲演出场所之一。
1913年,徽州人方遇春在此(合肥剧场所在地)重新建造了戏院,组建京、徽两班唱戏,每年付给福建同乡会馆地皮租金约三四百银元。后来,戏院倒闭,原福建同乡会馆十二姓之一的李后嗣,陆续建造了瓦房19间,一部分用于自住,一部分用来出租。直到解放前夕,董良臣等集资在该处修建了新民大戏院,房屋为草木结构,演唱京剧。李后嗣每月收取地皮租金。
据资料记载,合肥解放后,新民大戏院由新生平剧社经营。后来经过修缮,剧院里设置了舞台,前台服务人员达到二十多人,后台艺人六十五人。
1953年,新民大戏院大厅倾斜,市政府文教科报请市政府批准拆除重建。为了对地基产权处理慎重,市政府于同年4月打报告给安徽省人民政府。省政府同意征购地基兴建合肥剧场,共投资12.5万元,历时8个月,于同年11月建成,并且将它命名为“合肥剧场”。
据资料记载,合肥剧场分为三部分:前区为二层楼门面;中区为观众厅;后区为表演台。舞台口高5.5米,宽10.8米。舞台备有面幕、天幕、二道幕、腰幕、天条、边条。首次开台是由合肥市京剧团演出《秦香莲》。自建成启用后,至1985年,合肥剧场先后接待了演出剧团40个,放映电影一万多场。合肥风光之四十一-----江淮大戏院

  后来,迫于生计,合肥剧场被改成了小旅馆,价格很便宜。再后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有香港的开发商看中了这块地皮,合肥剧场被拆,建起了今天的香港广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