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菜篮子:智慧农业如何重塑人们的餐桌?

标签:
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 |
分类: 智慧农业 |
近日,根据中央《关于做好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农业农村部部署元旦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抓好生产供给,及时预判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方案,落实好棚室加固、补光增温、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合理安排蔬菜生产,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菜篮子”工程不仅是一个经济词汇,更是关乎千家万户餐桌安全与生活质量的民生大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农业模式在面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及市场需求多元化等多重挑战下,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正逐步成为破解“菜篮子”难题的关键力量。智慧农业,简而言之,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感知、分析、决策和管理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有效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农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从精准种植到智能灌溉,从病虫害远程监控到农产品溯源管理,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我国,智慧农业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物联网技术:通过部署在田间地头的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生产数据的远程传输与共享,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发现作物生长规律,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帮助农产品流通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减少库存积压,提高市场竞争力。
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利用智能农机装备实现自动耕作、播种、施肥、收割等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精度。
在恺易物联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即使外面寒风凛凛,棚内依然暖意融融,丝毫未受寒潮影响,长势旺盛。一排排蔬菜在智能温室内茁壮成长。这里采用了先进的环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了蔬菜生产的全程智能化管理。
温室内的环境参数被精确控制在最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大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种植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查看自家大棚的环境参数,并根据平台提供的种植建议进行精准管理。同时,平台还整合了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销售等资源,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精准种植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农产品的绿色安全。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农产品溯源成为智慧农业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通过区块链技术,为每一件农产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记录其从种植、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
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查询到农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质量检测报告等详细信息,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透明化管理。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也促进了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发展。
“菜篮子”的一头连着百姓餐桌,另一头则连着菜园。在广大农村地区,蔬菜产业是不少地方助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自古民以食为天,保障“菜篮子”的丰富稳定,才能守护百姓“好日子”的富足安康。“菜篮子”稳了,民心才能稳,年味才更浓。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智慧农业将在“菜篮子”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智慧农业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