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洋葱里,藏着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
(2022-11-17 21:54:09)
标签:
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 |
分类: 智慧农业 |
onion blossom, “绽放的洋葱” ,国内的餐厅不多见,但在美国如今非常流行,正在取代炸鸡,成为零食界的大热门。
它的制作方法并不困难:将整颗洋葱切成花朵状,裹上面糊炸熟,就成就了这道风靡朋友圈的美食。听上去很简单,但想要做得美丽又可口却并不容易。
并不是所有的洋葱都能成为它的原料。
为了适应流水化作业的高效率,“绽放的洋葱”所需要的,恰好是直径3.5英寸(8.8厘米)的洋葱——太大的洋葱放不进切片模具,太小的洋葱则会让消费者体验大打折扣。
如果你是洋葱种植者,会用什么样的方法确保每一颗洋葱都符合理想大小,实现它经济价值的飞跃?
物联网里有答案。
在美国加州,有一片洋葱的海洋,这里的农场主几乎都种洋葱,凭极高程度的机械化,几个人的农场,一年能种出超过1500吨洋葱。
看到这你可能会想,机械化程度高,产量高,这有什么了不起。接着往下看:这1500吨洋葱,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小:直径3.5英寸。
播种阶段挑选统一的品种,生长期的光照、温度、浇水、施肥、给药都有严格标准,收获时全部机械化采摘,以3.5英寸为唯一标准,过大或者过小的,统统打碎,拿来肥田。
这样年复一年的筛选,统一规格之后,才有了这颗走遍全美,甚至走向全世界,都是一样大小,口味也别无二致的洋葱。
农业物联网怎么种出8.8厘米的好洋葱?答案是集环境要素自动调控于一体的种植智能化。
在传统农业里,信息采集大多以牺牲劳动效率为代价,人们在劳作的同时进行信息记录。为了挑选出适合“绽放”的洋葱,工人们需要拿着卡尺全方位测量大小,逐一挑选,诸如洋葱合格率、再挑选时所用的时间、生产耗资等,都需要重复、单独地花费时间去记录。
但有了物联网之后,这些繁杂单调的采集工作都将由传感器来自动完成。
传感器是用于采集温度、湿度、位置、大小等各类信息,并将其转换为特定信号的物联网基础器件,包括摄像头、敏感元器件、测量表件、定位设备等。
这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绽放的洋葱部分生产中起到的作用。传感器对于信息的采集工序简单,使种植行为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记录,对于劳动力的解放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人与物理世界的直接对话。
海量的信息搜集起来后,可以形成客观的数据报表,给使用者做决策优化提供数据更加直观的支撑。
但是,农业物联网能够做的绝不仅仅是辅助决策,如果赋予物联网系统自动处理信息的能力,农业劳作会变成怎样一番景象?
智能采摘机器人,“物联网+农业”技术的应用典型,它的特点就在于兼具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能力。通俗说来,就是系统不仅能够测出果实大小,还能通过与设定数据的比较,得出果实“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并自动采摘成熟的、符合大小的果实。
总的说来,农业物联网解决了将种植经验数字化并自动执行的过程。
以水肥一体化过程为例:
首先,通过监测元件感到空气中温度、湿度、光辐射,以及植物生长状况的变后,并将信息实时反馈给智慧物联网系统;
收到环境和生长信息后,系将根据大数据平台的环境、植物生理属性与水肥供应对应关系进行决策,实时完善供液策略,如26~30、空气湿度45~75%、光照辐射300~630W/m2的晴朗天气,作物叶面蒸腾作用旺盛,长势明显,水肥策略自动调整为加大水量总供给、提高供液频率等;
最后,水肥一体机执行智能决策。整个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化,无需人工插手。
将空调、热泵、锅炉、遮阳幕帘、气雾等硬件设备接上物联网系统后,同样能够实现温度、湿度的无人化全自动调控。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期,农业物联网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利用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当今各个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
因此,要加强对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达到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