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四季轮转,春耕秋收,土地里开出诗意的花朵

标签:
智慧农业 |
分类: 智慧农业 |
最近,一部冷门文艺片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成为今年口碑最好的国产电影,它就是《隐入尘烟》。
影片讲述西北农村,两个被各自家庭抛弃的孤独个体,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相濡以沫的故事,展现了一对底层农民夫妇从陌生到熟悉,从相知到相守的心路历程。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0909/2a7e8d54561b413d8ccfae04f0c738c4.png
《隐入尘烟》呈现了西北大地的“真实”,和“耕作”对于农民、村落的意义。
电影细腻地还原了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将农耕文明里的四季劳作,和农村夫妇从陌生、相知到相爱相守的爱情变化,同步参与融合到一起。
男主角马有铁绝不仅仅是电影艺术形象,而是大量中国农民的缩影。
有人说《隐入尘烟》和我们印象中脱贫后的农村有很大差别。细心的观众,通过马有铁夫妇结婚证上的日期,会发现电影拍摄的是2011年的中国农村。这部分光影只是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前大历史下的一个微观文本,反映了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农耕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一些困境。虽然是十多年前的故事,但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的农业农村工作,仍有不少启发。
如今,我国仍有2亿多户农业经营户,其中小农户占98%,其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以上、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0%以上,像马有铁一样辛苦一年只有2000多元收入的农民仍是我国农业的主力军。
我们大多数人的祖先都是农民,我们永远欣赏农民所具有的那种自我强化、坚韧、勤奋、诚信的美好品质。
现实世界里,是否有可行的办法帮助“马有铁与曹贵英们”依靠土地更体面、更有尊严地生活?
助农脱贫,强农兴农,科技先行。
产业扶贫是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关键措施。如今,科技已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飞速进步的创新科技对产业扶贫具有推动赋能作用。
“智慧农业”就是一个将科技作为扶贫驱动力的有益探索。只有多渠道大力度地创新科技,让科技赋能农业、农村、农民稳步发展,让更多肩挑“金扁担”的农民,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种粮,才能把“米袋子”装得更满、让“米袋子”成色更足,我们也才能在仓廪殷实、粮安天下的大道上行稳致远。
现代科技融合传统农业,碰撞出的不仅是火花,更要成为驱动“三农”齐头并进的主引擎,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科技农业释放出更大普惠效应。立足国情农情,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隐入尘烟》这部片子出圈给我们的最大余韵,或许是提供了一个视角来审视“三农”,思考如何赋能农业,从而将农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外的“诗与远方”。
《隐入尘烟》并没有“隐入尘烟”,现实中的“马有铁”“曹贵英”,他们的故事也不会“隐入尘烟”。这片土地上所有努力生活的人们,他们的付出也必不会“隐入尘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