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预警发布,农业该如何应对“烤”验?
(2022-08-19 10:26:41)
标签:
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 |
分类: 智慧农业 |
8月18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气象干旱黄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今年发布的首个气象干旱预警。
今年7月1日以来,江南、江淮、江汉及川渝等地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气象干旱迅速发展。
据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湖北西部、浙江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及以上气象干旱,局地特旱。
当前正值秋粮作物生产关键期,高温叠加干旱给农业带来挑战,多位专家建议农业生产应及时做好田间管理,并通过覆盖遮阳网等各项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减轻高温灼伤等伤害。
高温干旱致秋粮、经济作物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高温少雨导致部分地区旱情显现发展,影响着秋粮作物生长发育和经济林果生产。”8月18日,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郑昌玲介绍说,高温天气不利于一季稻开花授粉和灌浆、玉米抽雄吐丝、晚稻返青分蘖和棉花开花结铃。目前,安徽中南部、湖北西部和南部、江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的一季稻、玉米等秋粮作物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在江南茶叶生产区,晴热少雨带来轻至中度高温热害,局地茶树发生日灼。浙江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金志凤介绍,在浙江省,部分幼龄茶园以及修剪过晚、枝条绿叶层不足的茶树品种受到较大影响,受灾严重。同时,江南部分地区水果出现裂果、落果、日灼伤害等现象。
高温仍在持续长江中下游干旱风险较大
此轮高温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未来还要热多久、旱多久?
据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两周,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及陕西南部等地还将持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5至38,局地超过40。河南、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也有间歇性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5至38,局地超过39。
下周,高温干旱将迎来一个短暂的缓和期。预计8月24日至27日,江淮大部、江南大部、四川地区会出现降水过程,累计雨量10毫米至50毫米。
然而,短暂的降雨并不足以彻底缓解高温情况。澎湃新闻从中国气象局获悉,降雨过后,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高温热害仍将持续,并继续影响一季稻、玉米产量形成、经济林果等生长。
9月,南方大部气温仍将在“高位运行”,且与往年同期相比,长江中下游降水会偏少2成至5成,干旱持续的风险较大。
智慧农业设施助力抗旱保秋收
高温“烤”验下,农业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下,需要加强田间管理,提升服务精细度。
8月19日上午9点半,走进无锡锡山区的恺易物联网综合示范基地,此时室外温度已在35度以上,但走进大棚内反而感觉一股清凉。“棚里有雾化喷头在喷雾降温,不然棚里面估计就快40度了。”基地技术人员介绍说。
夏季棚内午间最高温度会达到50几度甚至60多度,稚嫩的果苗在这样的高温下必然要被烫伤。但棚内安装了恺易智能大棚控制系统,只要棚内温度超过设定的温度,就会自动开启喷雾并进行通风。有了这套智能物联网系统,可以在手机上实时看到棚内实时温度,而且这些智能设施还能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设置开关条件,种植果蔬就不用担心高温天了。
眼下晚稻秧苗正处于分蘖期。依托安装在田间的数字信息采集设备,农业部门和种植户可以实时了解田间墒情、苗情、温度、湿度等信息。为了避免近期持续高温抑制稻穗分化,影响收成,只要在家里打开电脑或手机,就能根据信息平台的提示及时进行补水。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墒情以及农作物生长期来综合研判用水需求,精准放水,轻松完成几百亩种植地块的灌溉施肥任务。
秋粮是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丰收是全年粮食丰收的压舱石。当前,正值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
智能大棚种植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智慧农业在切实做好战高温、抓田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影响,确保秋粮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