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夏收的季节,金色麦浪下,启动、转弯、收割,麦地里收割机在作业,可是驾驶座位上却是空空荡荡
(2022-06-18 16:49:59)
标签:
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 |
分类: 智慧农业 |
眼下正值夏收的季节,金色麦浪下,启动、转弯、收割,麦地里收割机在作业,可是驾驶座位上却是空空荡荡,只见机器不见人,所过之处,颗粒归仓。这是无人农场的夏收场景。
作为智慧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无人农场种植的小麦在耕、种、管、收等方面都实行无人作业。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效率,还引领着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新方向。
01无人农场“慧”种地
无人农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通过对农场设施、装备等远程控制,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自主作业完成所有生产管理任务,是一种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的无人化生产作业模式。
如果你听说过无人农场,那你一定知道国内无人农场第一人罗锡文院士,“无人农场是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作品。”
罗院士介绍,无人农场具有五大特点: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
作为最先进农业生产力的象征,“无人农场”是进军全球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02为什么选择无人农场
传统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农业劳动力匮乏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趋势明显,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亟需提高,传统农业生产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要。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机器换人已成为可能,且这一趋势在不断加快。
世界上第一家无人农场在2017年诞生于英国,随后美国、以色列、荷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构建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无人渔场,智能化、无人化耕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耕地面积却很少,无人化农场的优势是通过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年轻人而言,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无人化农业背后也需要人才的管理。
年轻人有机会通过自己的知识回乡陪伴家人,无人化农场依旧需要人管理和辅助,不是不需要农民,而是需要更职业化、专业化的“新农民”,所以无人化之后,前景会更好。
农场无人化是未来农业新趋势,不仅仅破解农产品品质难题,还会对整个农业产业链升级带来利好。
03无人农场从概念走向现实
无人农场,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作业效率,还引领着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新方向。
无人农场的实现,靠四大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和智能机械。
物联网技术作为无人农场重要的支撑技术,提供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环境全面感知技术,确保动植物在最佳环境下生长;提供以机器视觉和遥感为核心的动植物表型技术和视觉导航技术,确保动植物生长状态的实时感知,为其生长调控提供关键参数;提供装备的位置和状态感知技术,为装备导航、作业的技术参数获取提供可靠保证。简而言之,物联网技术使农场装备网联化成为可能,保障整个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感知和可靠传输。
无人农场通过智能装备完成精准作业,而装备是依靠农场海量实时数据的分析开展精准作业。大数据技术提供农场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技术,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分类等处理方法;能在众多数据中进行挖掘分析和知识发现,形成有规律性的农场管理知识库;能对各类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形成历史数据,以备农场管控进行学习与调用;能与云计算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结合,形成高效的计算能力,确保农场精准自主作业。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的严峻挑战。现代农业要求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智慧农业技术可为“三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恺易物联网认为,无人农场是智慧农业的终极结果,智慧农业模式普及和推行帮助无人农场提供了践行的底层逻辑。建设无人农场可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无人农场技术可彻底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解决“谁来种田”提供了重要的途径。无人农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