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店楚简《老子》篇几段原文的解读

(2014-12-21 11:42:13)
标签:

文化

郭店楚简《老子》篇几段原文的解读

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研究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没想到会连带搭上了郭店《老子》,断断续续对郭店《老子》的几段经典考释了一番,也不知是对是错,趁着年底,把这些研究也作个阶段总结,本文当属意料之外的一次收获吧。

一、郭店楚简《老子甲、乙》的“方”

1.《老子甲》页24,“至虚互(恒)也。兽(守)中,(笃)也。万物方(旁)作,居以须复也。天道员员,各复其堇(根)”,见图1,据《王力古汉语字典》解:“敬教劝学,授方任能”,方,有适宜,等同的意思,并引古人杜预注:“方,百事之宜也”,笔者认为“万物方作”的“方”,当解作规律、准则,犹言万物的生化运作规律,如前人所言,道也。

http://s7/mw690/003uib58gy6OyiL5FtQe6&690

图1 《老子甲》“万物方(旁)作”

2.《老子乙》页12,“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大方亡禺(隅),大器曼成,大音祇圣,天象亡(形),道......”,见图2,这里的“方”,也是“百事之宜”,意思是完美的行事准则,就不会有愚昧,“禺”应该是“愚”,这个字还出现在《语丛四》页10里“匹妇愚夫,不知其乡之小人君子,食韭恶知终其叶”。对“大器曼成”的解释,笔者在“漫谈郭店楚简的浊(浊)和蜀(独)”一文中,推测郭店楚简的“浊”、“蜀”可能为“曼”,而“大器曼成”的“曼”从字形看,其上为“尹”,下为“目”、“又”,释为“曼”,《性自命出》页45,“有其为人之节节如也,不有夫柬柬之心则采,有其为人之柬柬如也,不有夫恒始之志则缦,有人之巧言利辞者,不有夫出出之心则流”,“缦”与“曼”很相似,释为缓,《老子甲》页38的“湍而群之,不可长保”,“湍”也为上“尹”,下“羊”结构,有阻碍的意思,“大器曼成”释为完美的器皿,需缓慢做成,还真值得推敲。“大音祇圣(声)”,“祇”为“事”,本句须与在《老子甲》“又(有)亡之相生也,戁(难)惕(易)之相成也,长端(短)之相型(形)也,高下之相浧(盈)也,音圣(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堕(随)也”,《五行》页19的“金圣(声)而玉晨(振)之,有德者也。金圣(声),善也。玉音,圣也”相互联系来看,意为完美的玉音是与金圣(声)相对比、合音的。“天象亡形”是说天没有确切的形体,虽后文缺失,但联系这几个排比句,不难体会到作者讲行事准则的意图很明显,我们推测“道”之后的佚文应与《老子甲》“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道恒无名,朴虽细,天地弗敢臣”,“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字之曰道......道法自然”的意思相近,即道是天地运化的法则,这句的意思是天虽没有确切的形体,但道才是天地的主宰。这几句都是讲准则、规范,再回过头来看“大器曼成”,我们是不是也能体悟到“完美的器物是有行制或规范”的意思呢,“曼”有规范的意思呢?不过这个“曼”还是很难理解的。

http://s14/mw690/003uib58gy6OyiPOJjv4d&690

图2 《老子乙》“大方亡禺(隅)”

二、郭店楚简《老子甲、乙》的“浧”

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页16,“又(有)亡之相生也,戁(难)惕(易)之相成也,长端(短)之相型(形)也,高下之相浧(盈)也,音圣(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堕(随)也”,见图3,很明显“浧(盈)”的文意是高与下,物体高度的比照。

为慎重起见,笔者比较了郭店楚简中出现的“浧(盈)”字,还见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乙丙》页14,“大成若夬(缺),其甬(用)不币(敝)。大浧(盈)若中(盅)”,见图4,《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另有二条原文页10,“竺(孰)能浊以朿(静)者,(将)舍(徐)清。竺(孰)能庀以者,(将)舍(徐)生。保此(道)者不谷(欲)(尚)呈(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古(故)亡败;亡执古(故)亡(失)”,见图5,和页37、38,“天下之勿(物)生于又(有),生于亡。之木(持)而浧(盈)之,不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金玉浧(盈)室,莫能兽(守)也。贵福(富)乔(骄),自遗咎也。攻(功)述(遂)身退,天之道也”,见图6、7。

仔细分析“金玉浧(盈)室”的“浧”字,可以看出该字的右半部由二个口和一横线构成,其象形意思可能似礼器的堆叠,与其他条文的“浧”字右半部口与土结构不同,或许不应视作同一个字,但是在《郭店楚墓竹简语丛四》却有“唯勇力闻于邦不如材,金玉浧室不如谋,众强甚多不如时”,看来“金玉浧(盈)室”确有其事,这里的“浧”似乎有“大浧(盈)若中,其用不穷”的含义,古人窖藏青铜器的目的主要有祭祀、保藏和储藏,那么是不是可以把“金玉浧(盈)室”认为就是古人的“窖藏”呢?

如果把“浧”视作一个象形字,那么楚都的“郢”字来源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郢”可能是丘陵地貌的象形字,即近高地的平原。笔者认为郭店楚简的“块(缺)”字,其本义应是凸起状、向上的、完整的,“大成若块(缺),其用不敝”句的原义或是指山形外观的完整;“浧(盈)”字的本义是平面的形状(水平面、地平面)、向下的、缺口的,“大浧(盈)若中,其用不穷”句,“中”的字形是一个圆圈,并有一个“下”指示,似乎是指水平面之下的水源和地平面之下的深沟,即是深渊,这有点类似《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的“归往”之义,又有“太一生水”的意境,“其用不穷”也可以来理解《郭店楚墓竹简语丛一》“浧圣之谓圣”。在帛书《老子》乙本《道经》有二条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曲则全,汪(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如果这里的“盈”就是郭店楚简的“浧”,从生活的常识来看前句,“道冲”是指水平面之下的水源,既然用之,就会消耗,这就像一个容器,里面的水平面会随着消耗而降低,总之是不会上升一样,如果水面不降,就要有水源的不断补充,笔者认为“用之有弗盈也”,并联系“渊呵,似万物之宗”句,无论从生活常识,还是从语言的逻辑关系,“弗盈”是用之而不下降的意思,而不可能是用之不充盈、不充满,这句话的意思是道似冲,用之不穷,深渊就是这源头,“洼则盈”可理解为低洼和平面的一种高下相对的关系。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还分别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浴得一以盈”,“胃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浴毋已盈将恐渴”句,“一”似乎就是“太一”,“浴”就是《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的“谷”,这个“浴”可以解读为有高低落差的水谷,即是瀑布,其实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的“浴”字,可以清楚看到有二个阶梯状的水谷,其水面很可能就是“太一”了,如果这里的“盈”,又是“浧”字,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有高低落差的瀑布,由于有“太一”的缘由,所以能往下流动(如果从视觉的效果来分析,高处瀑布的水面是不会往高处上升,或充盈,反而瀑布给人的观感是往下落);瀑布如果不停地往下扩展,恐怕又会用尽(可能很高处的瀑布给人的观感是水流很细,并且有中断的现象)。郭店楚简《老子》的“浧”字,与帛书《老子》、后世的各通行版本《老子》的“盈”字,从字形上看差别很大,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真是一个颇令人费解的难题。不过让人吃惊的是,“浴得一以盈”可以看出不安分的古人已经在思考有关重力,或者是水的自由落体现象问题了,只可惜东西方二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先人就这样轻易地放过了一个可能的重大发现,实在让人唏嘘不已。或许这“浴”的水,没有像历史上哪颗神奇的苹果一样,也曾幸运地打中我们祖先早慧的脑瓜呢!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胃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句的理解,似乎要参考下面提到《太一生水》“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理”的天地通过“太一”这条线相互制约的关系。

“神得一以灵”,“神毋已灵将恐歇”句,对“灵”的理解很关键,笔者认为“神”字,当指闪电,“灵”是闪电的外观具光亮、耀目、迅捷、闪动等,“灵”字光亮、闪动的含义,也可以来解读《九歌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灵皇皇兮既降,焱远举兮云中”、《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九歌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九歌东君》“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蔽日”、《九歌河伯》“灵何为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九歌山鬼》“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

笔者对“不谷(欲)(尚)呈(盈)”句理解,尚未有满意答案,初步认为应有二种意思,即无欲望和崇尚一种像地平面的状态。

把“呈”视作地平面,也可以很好地解决《郭店楚墓竹简成之闻之》的“小人不纟呈人于刃,君子不纟呈人于礼”句,“纟呈”由丝和呈构成,其意可能有二,一是很像建筑工的拉线定平面的做法,二是量度空间的高度,如果先秦时期真有这些做法,那“纟呈”可能真有“量度”的意思,廖名春把“纟呈”读作“程”,并引《广雅释诂三》“程,量也”,此句的意思为“小人不与君子在勇力上较量,君子也不与小人在礼义上较量”。如果再分析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乙篇的一段文字【20】“惟,四月则纟呈纟出,不得其当。…纟呈纟出逆〔乱〕,卉木无常”,“纟呈纟出”从文本的象形字来看,从丝从呈,从丝从之,“纟呈纟出”在后世写作“赢缩”,《史记天官书第五》有“其趋舍而前曰赢,退舍曰缩”,“蚤出者为赢,赢者为客。晚出者为缩,缩者为主人”,不难看出“赢缩”是指观察者看到星体在天空的位置,或有度量和观察的意思。笔者推测古文字的“纟”,除是丝的象形字外,还可能是二颗星体的象形,“纟呈纟出”是不是又可以解读为,地平面上出现星体的空间相对位置;“幽”的古文字是“山”上从“纟纟”,其意喻像星空般极深远;“玄”的古文字是一个放大了的“纟”,其意似乎指星空的深远呢。

可以看到“浧”字在古时的使用,其含义是很复杂的,古汉语的语法是很有特色的,但如果要套用现代的语法,它大致上作名词有地平面、水平面、外观凹陷、低下之义,作动词有变成平面、使凹陷、压低、压制、往下之义,作形容词又有外观平面的、凹陷的、低下的意思,再看简文“天下之勿(物)生于又(有),生于亡。之木(持)而浧(盈)之,不不若已。湍而群之,不可长保也。金玉浧(盈)室,莫能兽(守)也。贵福(富)乔(骄),自遗咎也。攻(功)述(遂)身退,天之道也”,见图7、6,注意到“ 之木”的字形是“之”在“木”上,可能表示木向上生长之意,这与下文的湍指激流的湍急,都有一种动态的含义,“浧(盈)”是压平、压低、凹陷,引申为向下压制的意思,同样与后句的群是指汇聚、围阻,都有限制的含义,“不不”其实就是不可,只是合音韵,若是顺从地,已是停止生长,这句话可能是说:如果压制生长的树枝,是不可以让他们顺从地停止生长。如果阻碍湍急的激流,是不可以长久地保持这种状态,这二句都是指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不可逆势行事。

《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忧欲敛而毋昏,怒欲浧而毋希,进欲逊而毋巧”,考虑到“忧”和“进”句之后,“敛”与“逊”都有限制的意思,“怒欲浧”是否可以读为希望可以压制怒的情绪,只是简文“希”很模糊,大致可看出是为上、下构字法,上部似是“皿”或“血”,下部似是“奉”,还是难以读出其原意,虽有学者分别释为“希”、“暴”等,但如果比较前后句“昏”是“忧”不敛的结果,“巧”是“进”不逊的结果,笔者猜测“怒”不浧的结果可能类似《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怒则气逆”,《素问生气通天论》的“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淮南子本经训》“人之性,有侵犯则怒,怒则血充,血充则气激,气激则发怒,发怒则有所释憾矣”,以及《针灸甲乙经精神五脏第一》“盛怒者,迷惑而不治”的描述,即是发怒时的气血上冲、面红目赤。

同样判读“ 之木(持)”,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页24、25、26还有“天道员员,各复其堇,其安也,易之木(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雨慧(脆)也,易畔(判)也。其雨慧(几)也,易?(散)也。为之于其亡又(有)也。(治)之于其未乱。合末,九成(层)之(台)作”,“其安也,易之木(持)也”,见图8、9,其原意大概是安定的环境,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其未兆也”和后文“治之于其未乱”的“未”字,可看到在木的上方和下方都有一横,当看作是提示木的末稍和根本,“兆”是折的近似写法,这句意思是说树枝的末梢和根部如果折断,容易察觉;“其雨慧(脆)也,易判也”的“ 雨慧(脆)”,其实是“雨慧”的简写,《说文》:冰之俗名也,释名曰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该句意为冰雪天,也容易预测;“其雨慧也,易?(散)也”的“散”字当作“伐”,本句是讲冰雪天,容易损及树枝;“合末”的“末”字,从简文看木的上方刚好有残缺,这缺的部分很可能就是“之”,“末”字当作“之木 ”,本句虽不完整,但参照后世的流行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其意是指树木的生长,这段原文很显然是以树木作喻,流行诸多的《老子》版本对这段原文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记载,其关键也在于对“ 之木(持)”的解读。

http://s9/mw690/003uib58gy6OyjbQxDy48&690

图3 郭店《老子甲》“高下之相盈”

http://s13/mw690/003uib58gy6OyjmgkZS4c&690

图4 郭店《老子乙、丙》“大成若缺”简文

http://s13/mw690/003uib58gy6Oyjqyzco3c&690

图5 郭店《老子甲》“不欲尚呈(盈)”简文

http://s4/mw690/003uib58gy6OyjtbZqH03&690

图6 郭店《老子甲》“金玉盈室”简文

http://s16/mw690/003uib58gy6OyjvdvgH2f&690

图7 郭店《老子甲》“ (持)而浧(盈)之”简文

http://s13/mw690/003uib58gy6Oyjxiiza6c&690

图8 郭店《老子甲》“其安也,易持也”简文

http://s12/mw690/003uib58gy6OyjAqVDB0b&690

图9 郭店《老子甲》“ (治)之于其未乱”简文

三、郭店楚简《老子甲、乙》的“濁(浊)”、“曼”、“獨(独)”

“濁(浊)”字仅出现在郭店楚简《老子甲》页9、10“屯乎其若朴,坉乎其若濁(浊),竺能濁(浊)以朿(静)者,将舍(徐)清。竺能安以动者,将舍(徐)生。保此术者不欲尚浧(盈)”,见图10。

http://s5/mw690/003uib58gy6OyjGbMpK64&690

(1)

http://s10/mw690/003uib58gy6OyjK4BMl29&690

(2)

图10 《老子甲》“坉乎其若濁(浊)”

分析郭店楚简“蜀(独)”和“濁(浊)”字,其基本字元“蜀”字,字形结构为上部的“目”,下部为“巾”或“竹”,是上下构字,与“見(见)”的上“目”,下为象形人的构字不同,也与“得”字的上“目”,下“手”或“又”不同,笔者推测《老子甲》篇的“濁”字,可能是表达一种目视河水流淌,有延伸、漫、蔓延的含义,再看“曼”的象形字是“目”的上下各有一个“又”,或者这“蜀(独)”就是“曼”字,“濁(浊)”就是“漫”呢,曼、漫、蔓三字,都有语言思维、空间、时间的延伸和蔓延的意思,如此“屯乎其若朴,坉乎其若濁(浊),竺能濁(浊)以束(静)者,将舍(徐)清。竺能安以动者,将舍(徐)生。保此术者,不欲尚浧(盈)”,就可以理解成:士人的心态像植物的萌芽状态(屯,萌芽),预示着茂盛,又像土丘上的植物(坉,为长满植物的土丘),可以逐渐蔓延,竹的蔓延和生长,就形成了绿色竹林(竺,竹丛的意思;朿,木芒也,植物的尖锐,向上生长;清,水的颜色,竹林颜色似水一般碧绿,去过楚地山区就知道,河水清纯而碧绿),而竹受压制生长(安,是象形字,形似受压制的人;动,从字形可以判断是个与“行”有关的字,作受压制而生长),是生机使然,从原文看“古之善为士者”的伴君心态,有“若冬涉川”、“若畏四邻”、“若客”、“若释”、“若朴”、“若漫”等,可谓是战战兢兢、谨小慎微,但又有忍辱负重、蓄势待发的作为,这跟前文“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一致,所以为士者则更应有“不欲尚浧”,笔者在之前“郭店楚简《天一生水》太一原形的解读8”一文中论及到这点。

郭店楚简有关“蜀(独)”字,出现在各篇有数处,如果上面的推测能够成立,那么“蜀”就有曼、蔓延的意思,《老子乙》篇页12,有一个与之极为类似的字形,”大器曼成“的”曼“字,其上从“尹”,下为“得”,训为“曼”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例证,笔者觉得这个“曼”字值得考据一番,见图12。屈原有“曼余目以流观兮”,“路曼曼其修远兮”,“终长夜之曼曼兮”的词句,这些“曼”的意思可以相互比较。

http://s14/mw690/003uib58gy6OyiPOJjv4d&690

图11 《老子乙》“大器曼成”

《老子甲》页21“又(有)状蟲成,先天地生,兌文(穆),蜀(獨)立不亥(改),可以为天下母”,见图3,“蜀(獨)立”,似乎是指这个“状”的外观之博大,蔓延而矗立。如果理解为独立,似乎没有蔓延来的更加有气势。

http://s4/mw690/003uib58gy6OyjP08Yb03&690

图12 《老子甲》“蜀(獨)立不亥(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