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际】诗意的悲凉 —— 沃特豪斯的《夏洛特女郎》

(2014-07-03 13:27:24)
标签:

文化

沃特豪斯

女郎

米莱斯

罗塞蒂

分类: 国际

  奕品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1849—1917年),英国新古典主义与拉斐尔前派画家。出生于意大利,其父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母亲、姨妈对艺术也有较深的造诣。沃特豪斯早年在学院派的教育中,多借鉴米莱斯和迦百利·罗塞蒂的作品。作家和评论家萧伯纳曾说道:“沃特豪斯的一大特长就是让观众联想到其他画家。”

 

【国际】诗意的悲凉 <wbr>—— <wbr>沃特豪斯的《夏洛特女郎》

夏洛特女郎(布面油画) 153×200厘米 1888年 沃特豪斯 英国伦敦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藏


  他的古罗马题材作品《圣尤拉莉亚殉难》,很明显地受到劳伦斯·阿尔马一泰德马爵士的影响。此画为沃特豪斯赢得了皇家学会的席位。与他后来的很多作品一样,《圣尤拉莉亚殉难》亦关注年轻女性的悲剧命运。在参观1886年米莱斯的艺术生涯中期展览后,沃特豪斯对前拉斐运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他的代表作《夏洛特女郎》就诞生于这个时期,结合了前拉斐尔派的敏感和法国人朱尔斯·巴斯蒂恩一勒佩吉的自然写实风格。


  《夏洛特女郎》的灵感源于丁尼生的同名诗作,诗篇又是基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奇故事。沃特豪斯寻求以画布呈现诗作內容,他以这几行诗句作为场景焦点:“河面空阔,黯淡寂寥/仿佛洞见一切的先知,恍惚迷离/她凝望着卡米洛特/面容迟滞如玻璃。”


  传说在夏洛特有一位美丽的女郎,常年被囚禁于河中孤岛的塔楼中,唯一可做的就是纺织。她只能通过窗户投射进室内镜子里的影像欣赏心中的偶像兰斯洛特骑士。她知道绝对不可向窗外张望,否則便会有魔咒加身。终于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向外看去,厄运降临了,镜子破碎,丝线缠住了她,随后她被神示载往死亡之地。画面表现了女郎登船驶向死亡的一刻。这样的主题既吻合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艺术和传奇中的压抑情感,又具有难以表述的悲凉意象,众多的细节象征也符合流行趣味。


  女郎的面部表情和仰头的姿势让人联想到但丁·迦百利·罗塞蒂的《蓓娅塔·碧翠丝》中莉齐·希达尔的样子。罗塞蒂描绘了诗人但丁心爱的女人碧翠丝将死的那一瞬,而沃特豪斯的女郎也知死之将至。船头三根蜡烛,两根已被风吹灭,暗示女郎几乎已在生命旅程的终点。耶稣受难像置于她的前方,喻指她的死也是一种献祭牺牲,女郎将进入升向天堂的通路。


  水面上的漂浮树叶象征着生命的晚秋,这样的细节让人联想到米莱斯的《奥菲莉娅》,作品主题类似,也是自然景物中包含了丰富的象征符号。垂挂在船边的是女郎多年织就的绣品。中间圆环里是她困居塔楼时从镜中看到的外界场景,其中包括骑马的兰斯洛特。这些场景显示岀的是正常的生活,而她被剥夺了拥有权,现在她决意去追寻。女郎右手紧抓的铁链原先是用于将船系靠在岛上的。如今解开铁链,也就释放了她的恐惧,她因而获得了自由。


  此画是沃特豪斯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最见功力之处,就在于整幅画都是在忠实地传达诗歌意象,同时又是一幅室外景物画的杰作。沃特豪斯曾受法国印象派为主的“室外写生画派”(PlainAir)影响,所以他的作品要求欣赏者有“将我们的所思和文学上从荷马到丁尼生的浪漫想象联系起来的能力”。

 

 

       刊于中国文化报2014年6月29日。版权所有,如需使用,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