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迎探惜”是《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2014-09-27 16:20:25)
标签:
文化 |
“元迎探惜”是《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荣宁两府四位成年女子的芳名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她们出生在豪门属于金枝玉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命运同其他女子一样都以“千红一窟(哭)”和“万艳同杯(悲)”的哭悲惨状收场。通过多年对《红楼梦》研读和深入探究,发现她们的名字有特别寓意,元迎探惜是曹雪芹诉说家族从盛到衰的伤心往事并以密码形式流传世人,更是潜心创作主旨所在。
一、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名字的出现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曹雪芹发表过像荣府这样大户人家取名用“春”等字属俗套的议论,可以肯定,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元迎探惜的顺序有奇妙之处。
(一)在《红楼梦》第二回,通过冷子兴和贾雨村对话将元春等四女子依次作了介绍。
1、贾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所生的长女,排行为贾府大小姐,以“贤孝才德”著称。“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
2、贾迎春是贾赦与妾所生的,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
3、贾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诨名。一生以“不是男儿身”为憾事。“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
4、贾惜春是宁府贾敬的女儿,是贾珍的妹妹,排行为贾府四小姐。“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二)命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虽然俗气还是出现在著作中。
1、“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是贾家的真实写照,首屈一指地望族。“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2、用“春”命名在俗之列,名既俗何用之?贾家是诗书之家,春红香玉等艳字在甄家不会用于女儿之名的,却用在贾家连贾雨村也感到不可思议。在第二回贾雨村说过一段话:“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
(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简略成元迎探惜,显然是曹雪芹别有用心。春为岁之首,春来春又去是自然规律。元春出生日恰巧是正月初一“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由此来看,元春表明春天已临人间,迎春、探春、惜春则是人们在春天里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思想情感。
二、“将真事隐去”是《红楼梦》创作的一大特点,几代红学大师考证故事中贾家是清江宁织造府曹家,并为众多读者所认同。元迎探惜表面上暗示着贾家四位小姐集体命运的走向,实质上珍藏着曹氏家族有一段鼎盛时期——四次接驾——巨额亏空——残酷抄家一一连累后人的历程。
(一)原著中用名都有特定的意思且相互关联,元迎探惜当然也不例外,结合通部书的内容和故事情节把握每个用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只有正解才能同曹雪芹产生共鸣。
1、元字意思是原来或本来。依据有嵇康《琴赋序》:“推其所由,似~不解音声”;陆游《示儿》诗:“死去~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迎是迎接;欢迎
3、探是探求
4、惜是痛也或哀也。(1)惜,痛也——《说文》;(2)惜者,哀也。——《楚辞·惜誓序》。
(二)运用元迎探惜字义的合理解释来揭示红楼真相,本人曾用大量地资料举证贾政原型是曹寅,贾母的原型是孙氏。因此,元迎探惜与曹家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是一部百年家族史。
2、迎春隐指曹寅在江宁织造府共完成四次接待康熙皇帝的光荣任务。一位皇帝下基层视察有四次住一位大臣家中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清史中明确记录发生在曹家。在全国政局稳定后,康熙皇帝一生共六次南巡有四次入住曹家。太平盛世之时, 康熙皇帝光临曹家正如《红楼梦》所称“烈火烹油,鲜花着景”的盛事,曹寅负责接驾的四次分别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3、
4、惜春是作者曹雪芹表达曹家受到清廷不公正处罚而感到痛心疾首。原本好端端的一个家庭,因祖父曹寅对先皇康熙皇帝的忠心耿耿,完成四次接驾盛典后而弄得倾家荡产和负债累累,更可悲却换来抄家和逮捕曹頫主要把柄,一家人包括曹雪芹本人在内从精神上人身上肉体上遭受到严重地摧残,在封建社会里皇帝问罪,活人如死人没两样,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把这类人描述可怜兮兮“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