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原型是孙氏毋庸置疑
(2014-05-01 08:13:48)
标签:
文化 |
《红楼梦》贾母原型是孙氏毋庸置疑
一、
(一)
1、冷子兴称贾母为“太夫人”( 第二回)。“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
2、冷子兴又称贾母为“史老太君”( 第二回)。“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
3、冷子兴还称贾母为“史老太夫人”( 第二回)。“因史老太夫人极爱孙女( 惜春),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4、作者曹雪芹写贾母为“史氏太君” ( 第三回)。贾母迎接黛玉进府“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
5、小字辈有时称贾母为“老祖宗”。
(1)贾蓉之妻( 第五回):“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
(2)贾珍( 第十一回):“老太太原是老祖宗,我父亲又是侄儿,这样日子,原不敢请他老人家,但是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是这个意思。谁知老祖宗又不肯赏脸。”
(3)王熙凤( 第三十八回):“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6、刘姥姥道贾母是“老寿星”(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见榻上歪着的老婆婆是贾母便说了声“请老寿星安。”
7、称呼“老太太”在《红楼梦》十分普遍,不须列举。
(二)“史老太君”或“史氏太君”的称谓不仅经典还彰显出贾母非常高贵地身份
1、太君称谓是独特地高贵身份象征。太君是古代对一定级别官员之妻或母亲的尊称。在唐代,官员达到一定级别,他们的母亲就可以被称为太君。宋时,为了体现对大臣的优待,朝廷为群臣之母专设了封号,刺史以上官员的母亲封为县太君;后代王朝基本遵循此制。《红楼梦》故事年代在清代,延用“太君”称谓理所当然。
2、贾母称谓“老太君”当之无愧。《红楼梦》中贾母是荣宁两府领军人物,出生高贵无比,“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嫁给荣公长子贾代善为妻,生有两个儿子,长子贾赦较为平庸,袭“荣公”之职,次子贾政非常出色,受到皇帝特别器重,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官职由主事之衔升为员外郎。由此可见,母以子贵,贾母凭借贾政的荣升获得“老太君”资格。
二、
(一)“史老太君”的称谓显然借鉴名著《杨家将》中佘赛花的称谓。北宋时期实有一位赫赫有名地老太君是佘赛花,她的英雄事迹妇孺皆知,感人至深。佘赛花是宋朝抗辽大元帅杨延昭(杨六郎)的母亲,杨延昭官在刺史之上,其母当然可以被叫作太君。《佘太君百岁挂帅保家卫国威震天下》讲述宋仁宗年间,辽军犯宋边境,镇守边关的元帅杨宗保(杨延昭之子)率兵抗敌,在绝谷探道时不幸中箭身亡,辽国军马立即包围了边关,在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年满百岁的佘老太君据理驳斥主和派的谬论,在寇准等大臣的支持下,率领杨门女将奔赴边关,抗敌救国,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二)“史老太君”是考证贾母原型重要地信息源
1、史老太君形象十分高大。“史老太君”和“佘老太君”共同之处在于担当着家族领军人物。佘老太君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杨家女将在佘老太君深明大义的精神感召下,冲锋陷阵,巾帼不让须眉,留芳千古,永垂不朽。而《红楼梦》中史老太君(贾母)呢?如鲜花簇景,位重非同寻常,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稳坐贾家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年事已高,余威犹存。对大是大非的决断具有远见卓识,如发现有下人在园中聚赌时,贾母便立即一一查实,并作严厉的处罚,杀一儆百;另外接待皇妃元春省亲,史老太君深谙皇家规范,做得有条不紊,可圈可点,圆满完成盛典活动。此时,贾府事业在史老太君领导下保持稳定,《红楼梦》称赞是“烈火烹油、鲜花着景”时期。
2、“史老太君”是历史定位,也是考证贾母原型的坐标。经长期考证,《红楼梦》荣国府贾家是清朝江宁织造府曹家,荣国府里史老太君原型必定是曹氏家族史上一位超重量级的老太太。贾母之所以能称为“史老太君”,那么她的原型肯定同“佘老太君”一样,独领风骚,为曹氏家族赢得无上荣光。据很了解曹家历史的《红楼梦》批书人脂砚斋透露出贾母原型至尊至贵,认同史氏太君的称谓,如在甲戌侧批【记真,湘云祖姑史氏太君也。】因此,认真研究曹雪芹设置老太君的真实目的,审慎揣度曹雪芹文意是绝对地重要,“史老太君”在当时依据可追根溯源,如现代的电波信号可接收。反观不在曹家漫长地历史长河中查定此人,轻率或武断下结论,不可避免地要犯方向性错误。
(一)曹雪芹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曾祖母孙氏。
1、孙氏是曹雪芹的曾祖母,生于1632年,卒于1706年,享年75岁。
2、曹雪芹的曾祖父是曹玺,大同平叛立功后,曹玺班师回京,升为内廷二等侍卫,成为顺治皇帝的贴身侍卫。
3、孙氏是杭州织造孙文成的姑妈。其侄孙文成在曹寅的推荐下,康熙皇帝于1705年下旨任命为杭州织造,1727年因受曹頫案牵连,被雍正皇帝免职。
4、有关史料证明。康熙四十五年
(二)孙氏在曹氏百年家族史上有不可撼动地历史地位
1、
3、康熙皇帝特别嘉奖孙氏,在历史上独一无二,时人惊叹。现实生活中,江宁织造府就有座“萱瑞堂” 大匾,中堂上高悬着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这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第三次南巡时见到曹雪芹曾祖母孙氏时兴奋异常,亲切称孙氏“吾家老人”,御题“萱瑞堂”金匾,曹寅等称是“旷典奇恩”。曹家获御笔“萱瑞堂”的殊荣有资料证实,时官僚兼文人冯景在《御书萱瑞堂记》有记载:“康熙己卯夏四月,皇帝南巡回驭,止跸于江宁织造臣寅之府。寅绍父官,实维亲臣、世臣,故奉其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赍甚厚。会庭中萱花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大字以赐。尝观史册,大臣母高年召见者,第给扶,称‘老福’而已,亲赐宸翰,无有也。”
(一) 贾母特别喜爱《西游记》并在贾府经常上演是曹雪芹在暗示贾母原型姓孙。
1、《西游记》中神猴被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冠以孙姓。孙猴子又称孙悟空,他是唐僧的大徒弟,能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看穿一切妖魔鬼怪的伪装;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用如意金箍棒当兵器,能大能小,威力无比。占山为王时,自称齐天大圣,与如来佛祖斗法失败后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经观世音菩萨点化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斗妖降魔,取真经回长安,修成正果。
2、贾府曾经演出过《孙悟空大闹天宫》,曹雪芹大肆喧染热闹程度有其目的性。在元春省亲结束后,贾家一系列庆祝活动还在继续,以唱戏和放花灯为主,在戏单中明列《孙行者大闹天宫》。《红楼梦》第十九回,宁国府众多剧目中有《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子牙斩将封神》四出戏。曹雪芹特意通过贾宝玉感受到特别热闹“宝玉见那繁华热闹到如此不堪的田地,只略坐了一坐,便走开各处闲耍。”若论热闹莫过于《孙行者大闹天宫》,孙悟空强取东海龙宫定海神针,金箍棒,又去地府强销生死簿。龙王、阎君去天庭告状,玉帝把孙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马温。孙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没有成功,便让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天宫。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后孙悟空被捉,孙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烧雷击,甚至置丹炉锻炼四十九日,依然无事,还在天宫大打出手。玉帝降旨请来如来佛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3、贾母特喜爱《西游记》有与孙悟空同姓这一缘故。薛宝钗的细心被贾母表扬过“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第三十八回)。贾母不仅出资为薛宝钗的十五岁生日置办喜宴,还安排唱戏助兴,另外贾母坚持让小寿星优先点戏,薛宝钗在万般无奈地情况下点一出热闹无比地《西游记》,让贾母满心欢喜。《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原文“吃了饭点戏时,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遍,无法,只得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脂砚斋会意地在庚辰双行特批【是顺贾母之心也。】
(二)贾母和贾政母子俩谜底是曹雪芹不但透露出贾母原型是孙氏,更披露孙氏丈夫是曹玺。
1、“猴子身轻站树梢”的谜底实隐“孙”姓而决非是浅显地“荔枝”,曹雪芹言荔枝用了障眼法。《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举办家庭聚会,贾政作为孝子踊跃参与了,他的莅临影响到大家情绪。贾母早有觉察提出建议“你(贾政)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
贾政爽快答应,贾母出题“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2、贾政同贾母心照不宣,立马回应母亲一个“玺”字谜,曹雪芹是深藏祖宗曹玺的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是这样一个故事情节,贾母开了一好头,贾政也作一谜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令贾宝玉悄悄地将“砚台”谜底向贾母通风报信。深度研究,该谜底若是“砚台”何来“有求必应”?若是脂砚斋长批中有一“必”隐“笔”提法更是难以服众,笔指毛笔,有长长地笔杆,是中国古代主要书写工具,用“端方”、“坚硬”是不准确的,那么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真,浮现在人们脑海的是一枚皇帝玉玺大印,世上唯有用了玉玺印的皇帝圣旨才能称得上“有言必应”,“身自端方,体自坚硬”是玉玺的形和质;“虽不能言,有求必应”则是玉玺的作用和功能。这里显然是贾政(曹寅)借谜向贾母追忆父亲曹玺。
3、脂砚斋知道贾政谜底是祖宗的字“玺”,在《红楼梦》不便点破,“必隐笔”是施放烟幕弹。贾政在贾母面前暗提父亲曹玺末能逃过脂砚斋一双慧眼,(实是曹雪芹在写家史,曹玺是老祖宗)他较明朗地批示岂能忽视?如【庚辰双行夹批:好极!的是贾老之谜,包藏贾府祖宗自身,“必”字隐“笔”字。妙极,妙极!】
(三)史湘云制作猴子谜面是曹雪芹提供贾母姓孙的有力佐证。史湘云是贾母的娘家孙女,有血缘关系,同贾母的姓氏直接相关联。贾母的制谜时史湘云在现场,对谜则心理神会。在第五十回,她也效仿贾母以猴作谜面,“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其他人一无所知都走题了,唯有贾宝玉当众揭示谜案“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曹雪芹如此用谜,从另一方面为贾母姓孙鸣锣开道。
(四)贾宝玉在鸳鸯面前使出猴式动作是曹雪芹延伸贾母姓孙意图。鸳鸯是贾母身边最得力的丫头,按照王熙凤说法(第四十六回),贾母是一时也离不开鸳鸯的,证明她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下人。贾宝玉在这个人跟前使出猴子动作,曹雪芹有意透露鸳鸯是孙氏的手下人,《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原文是“宝玉便把脸凑在她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一面说着,一面扭股糖似的粘在身上。”
(五)史湘云姓孙罕见地出现在《红楼梦》是贾母姓孙的确凿证据。史湘云姓孙若在原著中有明确记载,那么贾母姓孙则肯定无疑。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见证到这一奇迹,林黛玉看见史湘云到来,在众人面前直呼她“孙行者”,原文是“一时史湘云来了,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尚烧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黛玉先笑道:‘你们瞧瞧,孙行者来了。她一般的也拿着雪褂子,故意装出个小骚达子来。 ’湘云笑道:‘你们瞧我里头打扮的。’一面说,一面脱了褂子。”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贾母原型是孙氏的考证成功对研究《红楼梦》有特别重要地意义,以孙氏为坐标可深入探索曹家和清王室重要成员在《红楼梦》中一系列的“真事隐”,还可探求曹雪芹十年创作的心路历程。同时,认真地科学合理地解读《红楼梦》对普及推广有不可限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