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后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22-03-31 23:13:31)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课题研究 |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一至六年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100%。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三、调查结果:
(1)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
(2)与别人交流使用礼貌用语:经常使用76%;偶尔使用19%;从不使用5%
(3)自主准备学习用品:主动准备86%;
(4)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主动帮助76%;经提醒帮助24%;
(5)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主动62% ;
(6)遇到难题主动请教老师同学:积极主动请教老师43% ;消极等待
(7)合理安排节假日生活、学习:自主合理安排57% ;靠家长督促43%.
(8)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能够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86%
(9)老师在与不在的表现:老师在与不在都一样67%;有时候一样29%;完全不一样4%
(10)对老师的喜好是否影响学习成绩:是影响4%;
(11)学习时候是否有下意识动作:有时候有43%;
(12)对待考试的态度、心理素质:认真答题不紧张57%; 有时马虎紧张33%;临考紧张10%。
(13)是否在书上乱写乱画:完全不会76%; 有时候会20%; 经常性乱写乱画4%。
(14)公共卫生:坚持爱护公共卫生76%;有时候不能坚持24%。
(15)交通安全:能坚持遵守交通规则86%;有时候不能够坚持14%。
(一)总体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校学生很多方面的习惯良好,比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经常使用礼貌用语、遵守作息时间、独立整理学习用品、爱护公共卫生和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都还令人满意,但在积极主动回答问题、遇到难题不积极主动寻求解决、不能合理安排节假日生活、对待考试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有所欠缺。虽然我校对行为习惯教育一直很重视,学生的习惯也在大氛围中较好地养成,但这次调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教育在一些方面还有待加强;我们抓行为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二)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1)有76%的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坚持使用礼貌用语,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但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有部分学生与别人交流偶尔使用礼貌用语,在课后和校外却不能做到使用礼貌用语。这与个别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系。
(2)有24%的学生保持公共卫生方面较被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今后卫生宣传的力度应再加强,引起足够的重视。
(3)有14%的学生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做得不够稳定,时好时坏,这是个值得重视的事情,急需加强交通安全意识。
(4)有24%的学生要在别人提醒下才能帮助别人,这说明学生的自觉意识还比较单薄,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
(5)能积极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达到多数,但少数学生的作业习惯有待改进。
(7)学生的写字姿势不容乐观,有半数学生需要别人提醒才能注意写字的姿势,这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写字姿势的正确,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8)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对学过的知识不能经常的复习巩固的学生占很大比例,这就导致学生知识面窄,造成学困生转化效果差,难度大。这既与教师课堂评价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有关系,也与家长不能及时督促检查有关系,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以后不断进行家校联合,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五、采取对策:
1、制定本校学生常规工作制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积极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
3、教室身先士卒做表率,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4、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们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做法进行交流,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5、及时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批评不良现象。督促落后同学进行反思,找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6、开展自评、互评、师生共评、家长评,明确待达标要求,以评价促养成,循序渐进鼓励评价提高。
7、积极开展“争做文明小标兵”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习身边榜样,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增强活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