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六年级下册错题集》

六年级下册错题集
第一单元
纠正措施:让学生知道0有很多实际意义,可以表示具体的温度,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改正:0℃就是没有温度。(×)
针对训练:填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错因: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以前学过的正数的狭小范围,受8>3知识的干扰。
纠正措施:在数轴上-8在-3的左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去掉“-”后正数大的对应的负数反而小。
改正:-8
针对训练:
第二单元
2×3.14×5×14+3.14×52
=439.6+78.5
=518.1(平方厘米)
错因:没有真正理解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的面积。
纠正措施: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明确计算表面积时,要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改正:2×3.14×5×14+3.14×52×2
针对训练: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分米,高是5分米,求圆柱的表面积。
3.14×40×45+3.14×()2
=5652+1256
=6908
≈6900(平方厘米)
错因:这道题错在最后取值上,应该用“进一法”取值。
纠正措施:有些问题在最后取值时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取值方法。用料问题用车问题都要用进一法取值。
改正:3.14×40×45+3.14×()2
=5652+1256
=6908
≈7000(平方厘米)
针对训练:做一只底面半径20厘米,高为50厘米的圆柱形铁皮水桶(无盖),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错因:通风管一个底面都没有,否则不能通风。所以求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需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纠正措施:让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内容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有的是求侧面积,如:通风管,给圆柱形立柱刷漆等。有的是求表面积,如:制作圆柱形油桶等。一定要认真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正:求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需用多少铁皮,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针对训练:计算一个圆柱形烟囱所用铁皮的多少,是求它的(
3.14×(4÷2)2×8
=3.14×4×8
=100.48(立方厘米)
错因:错在不知道旋转后谁是圆柱的底面半径,以谁所在的直线为轴进行旋转,谁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其相邻的一边的长则是圆柱的底面半径,所以4厘米是圆柱的底面半径,而不是直径。
纠正措施:可以让学生用小棒和硬纸亲自做一做,转一转,加深理解。
改正:3.14×42×8
针对训练:
错因:对决定圆柱体积变化的条件理解不透彻。根据v=sh可知决定圆柱体积变化的是底面积和高。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半径扩大3倍,底面积扩大9倍,所以体积也扩大9倍而不是3倍。
纠正措施:让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n2倍。
改正: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也扩大3倍。(×)
针对训练:填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则它的侧面积扩大(
226.08÷28.26=8(厘米)
错因:对圆锥体积的逆运用时,忘记了要先用圆锥的体积乘3,再除以底面积,得高,或除以高得底面积。
纠正措施:要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熟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改正:226.08×3÷28.26=24(厘米)
针对训练:一个圆锥的体积是54立方分米,高是6分米,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第三单元
1、判断4:5=0.8是比例。(√)
错因: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0.8只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比,不能与4:5组成比例。
纠正措施:两个比值相等的比才能组成比例,不能把求比值和比例混为一谈。
改正:4:5=0.8是比例。(×)
针对训练:填空:表示(
2、判断:如果3x=4y,那么x:y=3:4
错因: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理解不透彻。
纠正措施:把等积式写成比例时,相乘的两个数要么都在外项,要么都在内项。
改正:如果3x=4y,那么x:y=3:4
针对训练:填空:如果=
,那么x:y=(
错因:错把原方程看成比例了,盲目的利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纠正措施:在求未知数
4、求未知数x =8;4
错因:这个比例式中的两个比,一个是分数形式,一个是比号形式,这样不容易区别内项与外项。
纠正措施:对于比例的不同形式,都要让学生能准确找出内项和外项,再熟练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改正: =8;4
解:
针对训练:=
=
6、购买《小学生必读》的数量和总钱数成正比例吗?说明理由。
不成正比例
错因:这道题中的一定量是隐含的,因为同一种书的单价原则上是相同的。即《小学生必读》的单价是不变的。
纠正措施:正比例中的一定量,有些是规定的,有些是隐含的,自己要理解领悟。
改正:成正比例 =单价(一定)
针对训练:圆的直径和它的周长是否成比例。说明理由。
纠正措施:比例中的一定量,有些是规定的,有些是隐含的,要通过读题自己悟出。
改正:因为
针对训练: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是否成比例,说明理由。
8、判断:铺底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与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纠正措施:边长2与边长是两个不同的量,不能混为一谈。
改正:铺底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与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针对训练:填空:铺底面积一定,(
错因:修了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修了的米数+剩下的米数=一条路的总米数(一定),它们只是和一定,而不是积一定。
纠正措施:当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定时,它们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改正:修一条路,修了的米数与剩下的米数成反比例。(×)
针对训练:书的总页数一定,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是否成比例,说明理由。
6厘米=60毫米
4毫米:60厘米=4:60=1:15
错因:4毫米是这个部件的实际长,而6厘米却是图上距离,而比例尺表示的是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而不能误认为比例尺总是小数比大数。
纠正措施:让学生知道:某些精密仪器的部件,实际尺寸较小,需要把它们放大一定倍数画在图纸上。
改正:6厘米=60毫米
60厘米:4毫米=60:4=15:1
针对训练:选择:要使某机器零件在图纸上的长度是实际长度的1000倍,应选择比例尺(
A、1:1000
3×3=15(平方厘米) =30000(平方厘米)=3(平方米)
错因:比例尺是长度之比,而不是面积之比,要先算实际的长和宽,再算面积。
纠正措施: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它是长度的比,不是面积的比。
改正:5÷ =5×2000=10000(厘米)=100(米)
=3×2000=6000(厘米)=60(米)
针对训练:在1:1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房子,长是20厘米,宽是8厘米,求这间房子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错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指长度的放大与缩小
纠正措施:让学生一定要注意物体的放大或缩小,是指物体的长度放大或缩小,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的放大与缩小。
改正:一个正方形按2:1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
针对训练:判断:若大小两个圆的周长之比是4:3,则面积比是:16:9。()
解:设这棵树高x米。
=
错因:等号左边是物高比影长,右边是影长比物高,等号两边比的意义不同。
纠正措施:用比例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找准关系。
改正:=
针对训练:一个晒盐场用500千克海水可以晒15千克盐;照这样的计算,用100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用比例方法解答)
解:设需要x块。
9x=6×648
X=6×648÷9
X=288
错因:房间的面积一定,每块方砖的面和所需方砖的块数成反比例,而不是和砖的边长成反比例。
纠正措施: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哪两种量成比例关系,千万不能张冠李戴。
改正:解:设需要x块。
针对训练: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多少块?
解:设需要x块。
错因:题中第一句话就给出了一定量,既然是同样的方砖铺地,肯定是每块砖的面积一定,此时铺地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正比例。
纠正措施:不要一见到方砖铺地就是成反比例,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那个量一定。
改正:解:设需要x块。
针对训练:一间教室,用面积是
错因:平均每锯一次所用的时间是一定的,也就是所用的时间和锯的次数成正比例,不要误解所用的时间与锯成的段数成正比例。
纠正措施: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变量,正确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改正:解:设锯成8段x需要分钟。
=
针对训练:一根木料锯成3段需要6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
第五单元
6种。
错因:根据乘法原理共有4×2=8种选送方案。
纠正措施:不要把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混淆。
改正:4×2=89(种)
针对训练:小明从4本不同的故事书,3本不同的文艺书,2本不同的科技书中各取1本书,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错因:平均分后还剩4个苹果,这4个苹果可以一起放,也可以单独放,应该用商+1。
纠正措施:认真审题,以防知识发生干扰。
改正:因为9÷5=1…4,所以9个苹果放进5个篮子里,至少与一个篮子里放进(2)个苹果。
针对训练:一个小组共有14名同学,至少有(
第六单元
错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取值范围的方法没有掌握。
纠正措施:这个两位小数要满足最大条件必定是经过”四舍”得到3.6的,要满足最小,一定是经过“五入”得到3.6的。
改正:一个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是3.6,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3.64),最小是(3.55)
针对训练:有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4.00,这个数最大是(
错因:错在第二个问题上,因为一个数的最高位上不能是0,所以0不是一位数。
纠正措施:把握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改正:最小的自然数和最小的一位数分别是0和1。
针对训练:判断:自然数中没有最大的,也没有最小的。
(20+30)÷2=25(米)
错因: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等于上,下山速度的平均数。
纠正措施: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改正:600×2÷(600÷20+600÷30)=24(米)
针对训练:上坡长360米,下坡长600米,上坡的速度是每分钟300米,下坡的速度是每分钟900米.问上,下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那么冰化成水后体积也减少
。(√)
错因:把量和分率没有区别开,混淆了前后两个。
纠正措施:学了分率后,重要的是找准分率对应的单位“1”,同一单位“1”的分率才能相互比较。
改正:水结冰,体积增大,那么冰化成水后体积也减少
。(×)
针对训练:一件羽绒服,去年售价850元,今年的售价是450元,今年比去年售价降低了几分之几?
错因:没有区别a2与2a.的含义。a2表示两个a的积,2a表示两个a相加的和。
纠正措施:数字式子重在理解它的意义,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改正:a2=2a(×)
针对训练:2a与(
错因:没有理解方程和等式的概念,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纠正措施:方程的概念要把握两个条件:含有未知数,是等式。
改正: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也都是方程。(×)
针对训练:判断: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等式一定是方程,方程不一定是等式。(
7、3小时54分=(3.54)小时
错因:按1小时=100分钟来计算的。
纠正措施:要从意义上真正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
改正:3小时54分=(3.9)小时
针对训练:3.15时=(
1.6时=(
8、3.25平方米=(3)平方分米=(25)平方厘米
错因:审题不清,受3.25平方米=(
纠正措施:要反复讲解,个别指导,在课堂预设是提前打“预防针”。
改正:3.25平方米=(325)平方分米=(32500)平方厘米.
针对训练:65公顷=(
错因:把甲乙工作效率的比错写成时间的比。
纠正措施: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与工作总量成反比例。
改正:一项工程,甲单独做5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6:5)
针对训练:甲加工3个零件用40分,乙加工4个零件用30分,甲、乙工作效率比是(
错因:直线无限长,是不可以度量的。
纠正措施: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
改正:一条直线长5米。(×)
针对训练:判断:一条射线长10米。(
11、84.67-(14.67+15.3)
错因: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里面的+号要变成-号。
纠正措施:理解算理,细心认真。
改正:84.67-(14.67+15.3)
针对训练:549-276-124
,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18×=6(人)
错因:把女生人数当成的单位“1”了。
改正:18÷(1-)×
=9(人)
纠正措施:审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
针对训练:家禽厂养鸡1200只,鸭比鸡多20%,养鸭多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