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家.吴石仙的山水画欣赏(1)
作者:求是2013来了
吴石仙(1845-1916),
名庆云,字石仙,以字行,号泼墨道人。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寓居上海。早年参加了沪上著名画会——萍花书画社,与吴大澄、顾若波、胡公寿、钱慧安、倪墨
耕、吴秋农、金心兰、陆恢合称为“萍花九友”。又常参加由上海书画家殷宝龢之父创办的“飞丹阁”书画交流活动。所作山水初学四王,不为人所重。后赴日归
来,画风一变,致力于新国画的创作,糅合米芾、高克恭的画法,并掺以西洋水彩画技法,乃形成水墨淋漓,烟雨变幻的全新风格。因画风合乎时尚,与岭南画派颇
相近,深为粤人所喜。晚年以泼墨道人风流沪上。晚清海派六十家之一。
吴石仙绘画出入传统,主要有两种代表性风格:一种为烟雨楼台景致,风雨晦明,云烟变幻,峰峦林壑,墨晕淋漓,应物象形,渲染入微;另一种则为细笔山水,以
写秋景为主,胎息王蒙,用笔细密,勾勒圆劲,但传世较少。其作品有今存中央美术学院的《海州全图》通景屏,藏中国美术馆的《远寺夕照图》,及藏于上海博物
馆的《秋山夕照图》等。
传世作品有光绪十八年(1892)作《海州全图》通景屏四条,现藏中央美术学院;光绪二十九年(1903)作《远寺夕照图》轴,藏中国美术馆;另有《秋山夕照图》轴,藏上海博物馆;《远浦归帆图》,图录于《中国画》创刊号;《秋景山水》轴,图录于《中国近百年画展选集》。

春江烟雨
立轴
夏山烟雨 屏轴

溪山烟雨 镜片
丁未(1907)年作

秋山夕照
立轴
1912年作 秋山夕照
立轴

秋山夕照 1914年作

秋山行旅 1914年作

寒松闲僧
立轴
1908年作
溪山青绿 1910年作

春山叠翠 1914年作

春溪新绿 立轴
1915年作
晚清寓居上海的画家之中,吴石仙的山水别具个性。他之山水参“米高”之法,结合西画之表现方式,最善描绘江南迷濛空灵的景象。以往之作品多见于水墨一体,此帖又结合了小青绿的画法,别具一格,殊为难得。

春江放棹 立轴 1903年作

澐桥行旅 立轴 设色绢本
1882年作
黄鹤山樵笔意图 立轴
1865年作

春溪图 立轴 辛丑(1901年)作

赤壁泛舟 镜心 1906年作

秋山夕照 立轴 1915年作

溪山行旅 立轴
1914年作 暮烟石室
立轴 甲寅(1914年)作

秀山人坐夕阳船 立轴
1913年作
红树青山
立轴
春 山 立轴
1893年作

蜀山行旅图 镜心
1914年作

深柳读书图 立轴

溪山烟雨图
横幅 1902年作

夏山遇雨
立轴
夏山烟雨
立轴
雨后归帆 立轴

烟雨归村 立轴
1909年作
春江烟雨 立轴 1901年作

溪柳烟雨
立轴
江邨烟雨图
立轴 1908年作

湖山烟雨
立轴
山居读易
立轴
溪山夕照 立轴 1903年作

寒松闲僧 立轴 1908年作

山 水
四屏

云山雨意
立轴
乙卯(1915)年作 江村雨意
立轴

江邨烟雨 镜心 1914年作

烟溪放舟 镜心 1912年作

秋山夕照图 纸本墨笔
此图写夕阳斜曛,老汉骑驴过桥而归,童子挑担相随;桥下溪旁,渔翁戴笠侧身于船上,作扭首闲眺状。柴篱村舍错落于远近山坳,无处寺廊塔影隐隐可见。山顶梵
宫屋宇巍峨。秋山夕照,归鸦点点,诗意尽在画图国。气势雄厚,丘壑幽奇,水墨晕染,烟云生动。画家擅长米芾、高克薛两家的画法。人物线条细腻,落笔潇洒,
具有晚清上海画派的风格。自题云:“看山人坐夕阳船,董两家笔法,甲寅小阳月,白下吴石仙。”是他晚年所作。

渔舟归棹 立轴
壬辰(1892)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