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2015-08-20 17:46:17)
标签:

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文化

分类: 人物画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作者:求是2013来了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陈少梅(1909年4月至1954年9月),男,汉族,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生于湖南衡山的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组织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成为名噪一时的“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成为津门画坛领袖。1930年他的作品获“比利时建国百年国际博览会”美术银奖,以后开始在画坛崭露头角,成为京津一带颇有影响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
  他更酷爱丹青,十六岁时参加了北平的湖社画会,故又号升湖。据说,当时他是湖社画会最年轻的一位成员,也是学习最刻苦者之一。当年旧京聚集了一大批中国画家,许多亦富,临习数遍之后,再准时归还画主。经几年磨砺,聪颖加勤奋,使他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传统山水、人物画收藏,陈少梅是借私人收藏临摹起家的。他每借得一件名作来,便如获至宝,躬身烛光之下,彻夜临摹功底;在二十岁左右已于画坛崭露头角。
  陈少梅早期作品,尚能见到三十年代所画的部分山水和仕女。山水还处在仿古阶段,如仿郭熙《松溪泛棹图》,完全掌握了郭的绘画特点和笔墨技法,
“郭熙山水,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远,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及以弧形线条勾勒山石轮廓等等特点,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影响着他的 画风。有时,他又将郭熙的鹰爪树、山石笔法与马、夏的斧劈皴揉于一纸(如一九三三年的《雪景山水》)。有时以郭熙的笔致与青绿重彩相结合(如《江畔山 居》),这都可以看出他的变通和融合过程。现在所能见到的几幅早期人物画,多为仕女、高士,受仇英、唐寅影响较多,画风柔秀淡雅。他常将人物置于山水、园林之中,既增加了情趣,也发挥了他擅画山石竹木的特长。三十年代的陈少梅,主要是从“北宗”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的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艺术艺术个性。
  进入四十年代,由于卖画生活的影响,他的选材仍然限于山水和历史人物,但是画风有了新的变化,艺术技巧也益臻成熟。山水已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更倾向于马、夏和浙派画风。人物工如仇英,放
近吴伟,无不精能。因其山水必有人物点缀,人物画必有山水环衬,所以,他能在山水与人物的结合中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冶为一炉,并根据题材和情感的要求,创造了谨细、清秀、粗放等不同的艺术面貌,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
  谨细者,以《西园雅集图》和《桃花源》为代表。《西园雅集图》作于一九四五年,是一件大幅工笔山水人物画,描写北宋时画家兼文人的苏东坡李公麟米芾等人在王诜家聚会的情景。当年,李公麟即绘有《西园雅集图》,但没有流传下来,后来南枕头画家马远也画过一件同名长卷。他没有把这一故事局限于王诜的家园,而将那些赋诗、作画、弹琴、题壁、问道的文人置于近乎大自然的环境里,以衬托文人志在山林的情趣。就形式而言,他以鸟瞰的构图为文人画家们提供了可游的深远空间,并将仇英秀雅纤丽的笔法与夏圭劲爽刚健的小斧劈皴交互使用,整体淡彩中局部辅以重彩,形成了一种秀逸而不媚弱、清劲而不霸悍的格调。
  与《西园雅集图》同年所作的扇面《桃花源》,是据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而作,他在区区小扇之上,同样以鸟瞰视法展现了广阔的空间,仔细把玩,右下角岩下溪中泊一叶渔舟,往左往上便是横互在桃花源头与那世外村舍上 的人物,显然就是文中的那位渔人,他刚刚穿过岩隙正执着地前行。扇面上部深远处即是那“土地平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理想境界了。读此画,如身临其 境,也仿佛随同那渔人一起弃舟登岸,穿林过山,奔向那无纷乱之争的世外桃源,心境亦会为之“豁然开朗”。睹此,我们不能不佩服画家构思和布局之巧,竟那样 贴切地将语言艺术转换成了视觉形象,那样自然地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可 居、可游的审美特点,并那样巧妙地通过画面或紧或疏的安排,不仅与渔人也与观众由惊异而豁然的心理取得了共鸣。另外,我想,当时,在日寇铁蹄下的一位画 家,选取这样的画材不是没有想法的。它很可能借此说明身隐囹圄而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希望人民能过上桃花源般的安静生活,从面临的战乱中得到解脱,它反 映了画家这一善良愿望。《桃花源》虽然只是件很小的扇面,但从创作态度和构思技巧来说,足可称为陈少梅的一件精品。一九四七年,他再度以此为题,作《桃花 源诗意长卷》,在另一种章法里把我们带入了那诗的境界,不仅章法更加奇异,语言更加熟练,他那借古喻今的艺术思维方式也进一步趋于高妙,“想得耕田并凿井,依然淳朴太平民”的人生理想是益加深沉了。
  四十年代,陈少梅还创作了一批格调清秀的人物画作品,《采菱图》、《芦汀渔女》即属此例。《采菱图》作于一九四一年,表现了一位水乡妇 女驾舟采菱的情景。中部画一株枝条秀美拂垂水面的秋柳,右下、左上芦草坡角映衬,加以水墨淡彩,交织出一首采菱的清歌。右上题七律一首:“苕溪秋高水初 落,菱花已老菱生角。红衣绿髻谁家娘,小艇如棱不停泊。月落青山起暮烟。湖海十里镜中天。清歌一曲循归路,不似耶溪唱采莲。”此画以秋景点缀,仿佛笼罩着 一股淡淡的哀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就其山水技法而论,由于题材和情思的特殊性,处理得比较柔秀,它们虽然都有马、夏和浙派山水画家关于处理的墨色韵律,常常在州头、坡角形成墨色浓度的焦点等特色。然而又不似前人那样刚硬乃至霸悍,这是经过作者的个性消化过的艺术语言。
  陈少梅四十年代的作品,还有一种较为粗放的意笔,这显然是他在笔墨成熟以后放笔直干
的一种变格。人物如《东方朔》、《达摩》等笔法率简,有吴伟、张路遗风,与他所画仕女迥然不同;兼及山水、 人物者,如《风雨归舟》(一九四一年,又称《江风海雨》),得益于古代浙派大家健拔劲锐之力,其技巧绝不在古人之下,他在题记中说:“郁郁勃勃觉江风海雨 瑟瑟生指腕也”,并非虚语。更加简炼些的《秋山赏云》(又称《琴罢赏秋》),人物视线投于飘渺空际,尽得画外之画、诗外之诗的余韵,均可见其一番超俗之 心。直到五十年代初,这种清逸心境仍有表现,如《观瀑图》,石用大斧劈皴,苍劲泼辣,松用中锋笔,劲如屈铁,水纹则流动似狂草,观画如闻瀑泄浪激松鸣之声,在此自然之仙李白呢,还是词人苏轼呢?如果我们广义地认识“画如其人”,那么,艺术家对于某种形式风格的偏爱,也无不透析出他的气质和精神面貌。由此,也可以说,这种粗放的意笔,流畅的气韵也体现了青壮年时代的陈少梅在那污浊的社会氛围中,对于生命力的渴求。
  五十年代初,陈少梅曾游京郊各地,在此期间产生了一批新作,从意境、笔墨、章法来看已脱去古人成法,逐渐化成了自己以细密秀雅为主调的艺术语言,有的以完全崭新的面目表现了现代生活。如《江南春》,作于一九五三年,为细笔青绿山水,近景是莲叶初露的水塘,高远处是葱翠的春山,中景绿柳掩映着农田、村舍,点以插秧的农民,一前一后往田中送饭的小姑娘和老奶奶。这是一幅比较完美的新农村风景画,此画大量地运用了小而密的苔点,谨细秀丽,新颖可观。《小姑山》亦为一九五三年所作,这是一幅很可爱的写生画。画中圆如樵髻的小姑山屹立江心,半山有小姑庙,山顶有梳妆亭,右有彭郎矶与 之呼应,仿佛他在作画时脑际始终萦回着民间关于小姑与彭郎的传说。他用墨赭细笔勾皴山石,以花青细笔密点丛树,山石尽以赭石染出,画法新颖,画风明净雅 致,极富装饰趣味。这些艺术处理手法,和四十年代的作品有一定的联系,但整个情调却比《西园雅集图》和《桃花源诗意长卷》更亲切温馨,因为它来自作者自己 的生活感受,来自作者自己对美的发现,是他自己独到的艺术符号。
  由于新生活的启发,陈少梅的人物画也 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三、四十年代,他主要画仕女、文人学士和神话人物,惟有一九四八年所作之《卖饼儿》等少数作品为现实中人物,并题以“北风吹衣射我 饼,不忧衣单忧饼冷”的诗句,这令人心酸的卖饼儿题句道出了贫苦人民的心境。五十年代,他除致力于山水画的创新以外,也开始了现实人物画的探索,创作态度 非常认真。如《浴牛图》,表现了翻身后的农民对牛的惜爱之情。图中牵牛的农民的背影和牛都画得自然生动,认真严密。画面右上角垂下的那一组柳丝,穿插巧妙,笔法干净利落,既点出了初春的季节,又从形式美的角度使此图大为增色。由此我想起了画家夫人冯忠莲所说的一件事,她说:“陈先生口袋里经常揣一个小速写本,发现了好看的树,就用铅笔把它勾下来。如果和他一块出门,他常常走着走着就不走了,准是前面又发现了入画的事物。”我想,这组绝妙的柳条,不仅因为画家懂得平面构成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源于大自然。
  陈少梅上承马、夏、郭熙浙派戴进、吴伟衣钵,兼师周臣唐寅、仇英,一生转益多师,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为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奠定了宽厚的基础。同时我认为,马、夏也好,浙派也好,他们的表现技法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笔墨的 造型意义多于笔墨的书法趣味,陈少梅由此转入表现当代生活无疑是较为便当的。他沿着自己选定的路子诚挚地探索着,终于把那几欲断绝的薪火重新点燃起来,形 成了自己寓柔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陈少梅辞世已四十余年,画界无不为他英年早逝而惋惜。如果天公识人,假其高寿,这位具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 找到了艺术新途正在向着新的高峰攀登的丹青妙手,必将对中国艺坛有更大的贡献。
  陈少梅在继承传统方面是集大成者,他心怀虔诚地对待所有优秀绘画传统,以北宗为体,以南宗为用,以北宗蓄其势,以南宗添其韵,博采众长,擅长山水、人物、走兽,工写兼长,传统功力深厚。他的山水画和人物画成就都非常高,在艺术上继承了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风格,豪放处有戴进、吴伟之风,但无粗糙的习气,精细处与周臣、唐寅相近,笔墨潇洒而不失法度,艺术面貌渊穆清华,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韵律,形成了自己清逸淡雅、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人物画更为人所推重,张大千先生曾称赞陈少梅的人物画“衣纹有宋人风格”。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湖南衡山.陈少梅的仕女画欣赏

 
[转载]天津大师陈少梅作品欣赏
 

[转载]天津大师陈少梅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桐阴泛舟  镜心纸本                            泛舟图  立轴 1944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芭蕉仕女  设色纸本                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柳树红妆  设色绢本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人物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竹林游春  设色绢本                    游园惊梦  立轴 1946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红袖嬉犬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38.5万元,2006年6月天津浩天)
    题识:甲申三月少梅陈云彰。印鉴:陈云彰印、少梅
    陈少梅以“秀逸之气”,为士林所称誉。画上题诗“逋翁”为陈祖壬所作。陈祖壬,又号病树,为咸丰时礼部、兵部尚书、书法家陈孚恩之孙,系桐城派名家,甚赏识陈少梅绘画,曾发起为陈举办画展。此《红袖嬉犬图》气韵生动,洋溢书卷气,是陈少梅盛年(1944)时的佳作,不可多得。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 女  四屏 1945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女  四屏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人物  水墨纸本  立轴                  人物  设色纸本                            仕女  镜心 纸本 1942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 女  镜片 设色绢本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仕女 立轴                      仕女  镜心 纸本设色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女  四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执扇仕女  立轴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仿唐寅仕女  立轴
    陈少梅此图临仿明人唐寅《嫦娥图》,唐寅原件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唐寅为人性格狂放不羁,书画却秀润缜密,所绘仕女,无论水墨或重彩,皆饶清逸之韵,陈少梅人物多获益于彼。
    陈少梅作《仿唐寅仕女》不止一本,此本依《陈少梅绘画全集》,定为1940年代初期作品。惜画面上半部稍有残缺,临诗部分自第二行起,起首分别缺“鹤”、 “嫦”和“与”三字,虽落“忠莲”款,但据专家指出,题款部分亦为陈少梅亲笔。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梅花仕女图  绢本设色                             柳荫仕女  立轴 设色绢本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女图  镜心
    陈少梅堪称民国时期最为年轻有为之画家,是当时湖社画会最年轻之成员。启功先生曾称:“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之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就之早。”此作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此时陈少梅之画以成规模。陈先生之仕女画取法明代仇英、唐寅,用笔细致流畅。此作中,仕女、翠竹都被安排在了画面右侧,左侧留有大块留白,意韵十足,如仕女立于江畔。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拟清人遗意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吹箫引凤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302.4万元,2010年12月浙江长乐)
    这件《吹箫引凤》是其盛期仕女画与山水画相结合的作品。此件作品为其仿古系列,已完全掌握了郭熙的绘画特点和笔墨技法,“郭熙山水,其山耸拔盘回,水源高 远,多鬼面石、乱云皴、鹰爪树,松叶攒针,杂叶夹笔”,及以弧形线条勾勒山石轮廓等等特点,在一段时间里一直影响着他的画风。有时,他又将郭熙的鹰爪树、 山石笔法与马、夏的斧劈皴揉于一纸。此作以郭熙的笔致与青绿重彩相结合,这都可以看出他的变通和融合过程。画中所能现仕女受仇英、唐寅影响较多,画风柔秀 淡雅。并将人物置于山水之中,既增加了情趣,也发挥了他擅画山石竹木的特长。此作绘制精雅,意境超逸,为其盛期精品力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转载]天津大师陈少梅作品欣赏
         蕉阴仕女图  绢本设色                             仕女  立轴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女图  绢本设色 1942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浓芳伴读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254万港元,2012年10月香港蘇富比)
    款识:千朵浓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红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癸未六月写似寒枫仁兄雅教。少梅陈云彰时客沽上锄茶小圃。印鉴:云彰长寿、少梅画印

    上款「寒枫」似为民国时期沪上收藏家刘寒枫。生平资料未详,惟从传世画迹具其上款者,可知他活跃于二十世纪中期,与海上书画家多有交谊,如冯超然、张善子、大千昆仲等,直到四十年代后期方声息杳然。本幅乃少梅写于津沽,或为应远方所求索画,从称谓「仁兄」可知非深交,但寒枫与艺坛关系密切,鉴赏力尤佳,故笔下所出固非敷衍。从构图优雅脱俗,用笔细秀,设色清新明丽,经营用心,自可证之。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幽思图  镜心 绢本设色
    陈少梅早期的作品极为少见,尚能见到三十年代所画的部分山水和仕女。现在所能见到的几幅早期人物画,多为仕女、高士,受仇英、唐寅影响较多, 画风柔秀淡雅。此幅《幽思图》即为先生早年之作,他的人物画最初从明清名家入手,多作小家碧玉。仕女画最早学自清末画家改琦、费丹旭和顾洛。该作品人物造 型正确,体态娉婷婀娜,衣纹行笔迅急婉转,兰叶折芦兼而有之,笔致清劲秀逸。仕女绿髻的勾染率意虚和,颇有质感。作品笔调轻快,疏放灵秀,清新淡雅,呈现 出肖像画的意味。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对镜理云鬓  镜框 设色纸本

    款识:少梅。印鉴:云彰
    是幅《对镜理云鬓》,是陈少梅细笔人物画的精品。画面中女子对镜梳妆,姿态婀娜,那细若游丝的如云香鬓和兰花般的纤纤玉指,体现了其中锋勾勒人物细节的非 凡功力。人物面部线条柔和纤细,使用淡赭渲染阴暗,塑造出仕女丰盈润泽、堆雪凝脂般的肌肤质感。衣纹取宋人简笔描法,线条如春蚕吐丝,精秀细劲,给人以薄 如蝉翼的丝绸质感,透过半透明的衣衫,隐约可见女子仪态万方的婀娜身姿,美不胜收。该画取边角式构图,颇得南宋马远、夏圭的韵味。构景有藏有露,极为简 约。圆形窗棂半隐半现在帷幔和垂柳的掩映下,给人遐想空间。其笔墨技法上常以水墨为主,稍加碧色于墨,并部分的吸收了倪云林恬静沉着、幽淡天真的韵趣,意 境深幽古朴,能取得沉着安定的艺术效果。翠柳的浓淡深浅的变化,带给人立体感和节奏感,线条轻快、灵动。柳条的青翠和仕女衣衫的红色交相辉映,颇具美感和 情趣。晚清至民初的仕女画,或纤弱病态、气格低靡,或流于粗俗、略无可观。而陈少梅的仕女画,展卷一看,清雅超凡,观者如沐林下清风,秀逸之气浸人肌骨。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纨扇仕女  镜心 设色绢本 1940年作                    仕女  立轴 设色绢本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仕女倚树  立轴 庚辰(1940年)作 (19.8万元,2006年4月北京匡时春拍)

    仕女画在陈少梅的人物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绘画题材大多拟取古人诗意,如“日暮倚修竹”“冷艳不饶梅共色”,“红衣绿鬟谁为问娘”等。此幅《仕女倚 树》绘一仕女倚树於沙汀浅岸边,布局开阔,景物和人物各个情节部位自然地接合在一起,平静中有起伏,统一中求变化。画面中的这棵树在这个章法中起了十分关 键的作用,它的长势自左向右朝着画面中心延展,与远边的景致在形式上构成一种向内的合力,使画面的主体部位十个醒目,宾主有序,繁简相辅的构图效果,并将 草木自馨、泉石为乐的卓然高致焕发出来,画面笔致挺秀,墨韵洁净,色绸统一沉稳而变化丰富,人物的衣着色调以冷暖不一,色相有别的浅色罩染,素淡而雅致, 此幅画作,充分体现了陈少梅驾驭构图和处理人物与景物的出色能力。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人物  设色纸本 1940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洛神  镜框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洛 神  设色纸本 1941年作

 

                 陈少梅国画作品欣赏
             洛神图  立轴 水墨纸本 壬午(1942)年作

    题识:松年兄尝谓余曰:元人卫眀铉洛神图古雅静穆,浑然晋唐之遗,当为故宫所藏仕女画第一?明眼高论,余深然之。去岁承以隹禇见惠,如获奇宝,久未有以为 报。偶忆前说,因为仿卫眀铉洛神图笔法,略参以顾恺之女史箴意,以贻之。凡三易纸而成,未知略有似处否。壬午夏五少梅陈云彰并识。  钤印:陈云彰(白文)、少梅(朱文)、少梅书画(朱文)

    曹植曹植的《洛神赋》历代为人传诵,成为千古绝唱。陈少梅此幅《洛神图》取曹植《洛神赋》词意,为其拟元人卫九鼎《洛神赋图》为之。陈少梅选取了洛神踏云 而来的一刹那,在画面上凝结成永恒,意境深邃空灵,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洛神清丽脱俗,高髻丽服,手执纨扇,翩然踏云而来。她身体微转,翘首远望,回眸 有情,云底烟波浩渺。作品以水墨白描法写成,给人一种远离尘世,不食人间烟火之感。人物衣纹以“高古游丝描”为之,细劲飞动,很好地表现了凌波微步的翩然 姿态,堪称白描人物之典范。与历代《洛神图》中最有名的顾恺之作品相比,陈少梅的《洛神图》化繁为简,舍弃了繁复瑰丽的描绘,以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 呈现出一种更加纯净清劲的艺术色彩,贴近曹植原作的氛围,实属难得之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