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求是2013来了
求是2013来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264
  • 关注人气:8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的作品欣赏

(2015-05-18 14:04:25)
标签:

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文化

分类: 五代两宋画欣赏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的作品欣赏



作者:求是2013来了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的作品欣赏
    李成(919~967)五代及北宋画家。字咸熙,唐宗室后裔。原籍长安(今陕西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曾任苏州刺史,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今山东昌乐),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今河南淮阳)客舍。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他和范宽与另一位山水画家关仝一起被称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大师。学他画法的较多。画迹在北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描述为,“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墨法稍微者,营丘之制也”。今有《读碑窠石图》(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师承者众多,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诜、燕文贵等。明末著名收藏家王时敏在《烟客题跋》中有《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中对袁枢赞赏道:“环翁使君,既工盘礴,又富收藏。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袁可立子袁枢)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1
李成 寒鸦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2

李成 茂林远岫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成:919年生,967年逝世,五代、宋初画家。字咸熙,先世为唐宗室,居长安(今陕西西安),后迁青州益(今属山东),人称李营丘。能诗,善琴、长弈。尤擅画山水。初师荆浩、关仝,后常模写真景而自成一家。

    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法为“卷云皴”。他和关仝、范宽形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学他画法的较多。

    画迹在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图中人物为王晓所画)、《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承者众多,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诜等。现存与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为宋代摹本。《碑窠石图》,绢本,墨笔,纵126.3厘米,横104.9厘米。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描绘大自然幽凄、萧瑟的象,坡坨下古木参差,苍于瘦枝俯仰,上有藤葛攀援。背景空无一物,似荒芜日久,浩渺无际,给人以无限悲之感。平台上有一大碑耸立,龟座龙额,很是雄伟。碑前一人戴笠骑骡,仰观碑文,旁有一童子,持杖而立,为侍者。画树石先勾后染,清润中寓苍健。图中碑侧款书“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八字。据此认为是李成所作南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谓,当时所见仅剩半幅,王晓人物已佚。可知原本早已不全。故近来又有异论,此轴传是宋人摹本,甚精。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4
李成 小寒林图辽宁博物馆藏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5

寒林平野图

   《寒林平野图》为李成传世的精品,图绘萧瑟的隆冬平野中,长松亭立,古柏苍虬,枝干交柯,老根盘结,河道曲折,似冰冻凝固,烟霭空蒙而至天际。这正是李成最擅长表现的场景。宋人用的绢,极宜于勾线。李成用硬锐锋,在绢上勾画的松针、粗干细枝、土坡石廓,线条瘦硬坚韧,即使不染墨,也神完气足。所以他的画,仅淡墨作少量的烘染,给人以一种秀润淡雅的享受。

    李成在宋代“三家山水”的突出贡献,在于他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并有所寄托感喟。他造的《寒林平远》的形象已从荆关一派宏伟壮丽的面貌中脱颖而出。勾线,在中国山水画的勾、皴、擦、点、的技法中是最首要的。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已臻于成熟。李成将勾线作为其表现对象的最主要的手段,达到炉火青的程度。《寒林平野图》中的松针,线条挺直,极具功力。

    本幅绘长松两株,杂以枯枝寒树,松树枝作蟹状,右上角有宋徽宗题“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书”半玺,画上端有乾隆题诗及收藏印鉴。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6
《寒林骑驴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淡设色 纵162厘米 横100.4厘米美国纽约大都市博物馆藏

    此为张大千氏大风堂旧藏,在大立轴上画文人骑驴行于郊野,前后有童仆相随。画上古松有凌云之势,间有枯寒溪,颇有意趣。诗堂处张大千题以“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画幅下端又缀有长题,其中云:“米元《画史》云宝月大师李成四幅,路上一才子骑马,一童随,清秀如摩诘画《孟浩然骑驴图》,此云骑马,一时书耳。”又云“松枝劲挺,松叶郁然有阴,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即此图也。”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7
李成 晴峦萧寺图绢本淡设色 111.4×56厘米 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藏

    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晴峦萧寺图》上半部两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寺右边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用笔坚实有力,画山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勾勒而形极层迭,皴擦甚少而骨干自坚,都有李成画的特点。画原为明末清初梁清标旧藏,一时尚难确定,但属北宋李成画风无疑。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8
宋 李成 乔松平远图 绢本 205.5×126.1公分 日本澄懷堂文库藏

李成 海外馆藏赝品和误题画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9
李成寒林高士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10
李成松乔平远图轴 日本澄怀堂文物库,南宋,误题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11
李成寒林平野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12
李成采药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13
李成雪山行旅图 波士顿美术馆,南宋画,误题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14
李成柳荫渔父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


http://image6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1/1108/38176575_15
李成晴峦萧寺图 大都会美术馆,南宋画,误题宋

http://img.ph.126.net/XWfGx2wMT87zzv6oDrEUhg==/2727211049366475783.jpg


 
【名称】宋 李成 乔松平远图
【年代】宋代
【简介】绢本,205.5×126.1公分,日本澄懷堂文庫。

 

http://img.ph.126.net/ZeoIKRPXO8HZ9Ycjz_PSfg==/649925721241834744.jpg


 
【名称】宋 李成、王晓 读碑窠石图
【年代】宋代
【简介】挂轴,绢本,墨色,纵126.3cm,横104.9cm。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读 碑窠石图》,为五代末北宋初李成与王晓合作。图中残碑上应有小字二行,一书“李成画树石”,一书“王晓补 人物 ”,但现存此图中已无此二行小字,所以为摹本。但不妨碍体会李成寄于画中的意境。《读碑窠石图》为双拼绢绘制的大幅 山水 画,表现冬日田野上,一位骑骡的老人正停驻在一座古碑前观看碑文,近处陂陀上 生长着木叶尽脱的寒树。

观 此图不禁使人陷入一种苍凉冷落的情境之中,一块残碑,几株枯树,原野凄凉。作者表现出人世沧桑,往事如烟,不堪回首之感,表现出他愤世嫉俗、高傲孤寂之品 格。画中残碑以淡墨染正侧面,斑驳漫漶;环绕残碑周围的枯树盘复,枝干下垂如蟹爪。荒石孤立、荆棘枯草,所有的景物都烘托出无限凄怆之气氛。

荒 寒的原野、劲拔的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 多姿,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的特色。碑侧写有“王晓人物李成树石”字样。此画清初曾为著名收 藏家安歧、梁清标等人收藏,后进入清宫,画上铃有“安仪周家收藏”、“蕉林居士”、“孙承泽印” 及乾隆收藏诸印十余方,并经《珊瑚木难》、《清河书画舫》、《大观录》、《墨缘汇观》等书著录,被公认为是最能代表李成画风的传世名作。 

http://img.ph.126.net/z2Ie9zW0F9Gg6E9L3WEJsA==/2480076019814518598.jpg

 《群峰雪霁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淡设色 纵77.3厘米 横31.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 成(919—967)是由五代入宋的画家,本来是唐朝的宗室,在唐末避乱移居山东营丘,世家出身使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因不曾入仕,便寄情于山水。他的 山水画师法荆浩,也学过关仝,但青出于蓝。此图无款,表现山高雪密瀑布寒泉,冈阜一亭翼然,左方飘绫上有高士奇题诗,中有“毫端师造化,画史重营丘”句。 画上钤有乾隆、嘉庆、宣统等印。

 

http://img.ph.126.net/-2KWl1RBWUBaLwSgHHnrEA==/1329406315021354808.jpg


雪山行旅图 波士顿美术馆,南宋画,误题
 
 
http://img.ph.126.net/DVSVQNDoqROPiS5NSpDgPQ==/1553178921506326980.jpg

寒林高士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


 

 

http://img.ph.126.net/XW2LUL-Ec7qSFrcZoibZzw==/3067232821232946641.jpg


采药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http://img.ph.126.net/g9HnrbssxVB57w6Z_IrfRw==/1569222995178837480.jpg


柳荫渔父图轴 弗利尔美术馆,伪,明人画


 

http://img.ph.126.net/otT6ddeiDrrrzFKXEI102A==/1090152584817294364.jpg

《小寒林图》 北宋 李成 绢本墨本 纵40厘米 横7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近景画坡陀上生有松树数株,松干挺直,枝杈虬曲多姿,林木笼罩于烟霭雾气之中,其后为平远景色。前隔水有行书“李成小寒林图”题识,接缝处钤有宋高宗乾卦印,画心处有明纪察司半印,前后有梁蕉林收藏印多方。《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的作品欣赏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的作品欣赏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的作品欣赏


五代及北宋.画家李成的作品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