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
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
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传世画作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
《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
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东园图》等。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浒溪草堂图 纸本设色 乙未(1535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浒溪草堂图》卷是文徵明为吴邑沈天民所作,描绘的是吴氏浒溪草堂里文人雅集场面,在山穷水复的尽头,友人先后乘舟而至,反映出草堂主人及其友人淡泊明志
的人生追求,构图严谨,笔法细腻,设色明快,反映出这一时期文徵明小青绿山水的共同特征。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
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
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图后上角署款:“徵明写浒溪草堂图。”钤白文“徵明”印。卷后别纸有文徵明长跋。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真赏斋图
纸本设色 1549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款识:嘉靖己酉秋,徵明为华君中甫写真赏斋图,时年八十。钤印:文徵明、徵仲父印、停云馆。
此图为文徵明为好友华夏(字中甫)而作。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在太湖边修建了别墅--真赏斋。他收藏金石书画凡四十余年,鉴赏水平很高,时称“江东巨
眼”。《真赏斋图》画的是一幅园林小景。图中平列堂、庑各一栋,堂屋即为“真赏斋”,斋室画桌上置有瓶、盂、书函,卷轴,主客对坐,正展卷评赏,一童侧立
捧卷侍候。周围环境幽美,苍松当阳,翠竹依流,透孔湖石点缀于树丛掩映处,远山数抹逶迤凌空,近山点簇柔密,斋前溪流清澈。这件作品无论竹子、树木、草
堂、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精细,在工细中寓质朴,于沉着中见灵动,尤其是作者已达如此高龄,还能画出这样工细之作,实为罕见。
图后别幅有文徵明隶书《真赏斋铭·有序》,署款“嘉靖三十六年,岁在丁巳四月既望,长洲文徵明著并书,时年八十有八”。接钤“文徵明印”白文印,“衡山”
朱文印。又别幅有文徵明楷书《真赏斋铭·有叙》,署款“长洲文徵明著并书,嘉靖丁巳三月既望,时年八十有八”。接钤“文徵明印”、“悟言室印”
2印。拖尾有明丰坊楷书《真赏斋赋·并序》,卷前有明李东阳隶书“真赏斋”引首。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真赏斋进学图
纸本浅设色
纵66cm横126cm
款识:徵明为禄之作。钤印:衡山、文壁徵明
文徵明为华夏画过两幅《真赏斋图》。一幅是八十岁时画的,纸本手卷,36×107cm,现藏上海博物馆。另一幅是八十岁时画的纸本手卷,现藏于北京市文管
会。本幅是专为其弟子,明代画家王毂祥(1501-1568),字禄之而作,是其《真赏斋图》的放大版。画面上高大的松、桧、梧桐。丛竹和假山怪石掩映的
园林中,有两间草堂书屋。一圣贤展卷于桌案,学生对坐于案前,正遇鉴赏书画,书童待立在旁;右侧的草堂中,二仆正在煮茶。草堂外的湖边,一高士送子前来进
学。淡淡的远山和湖丘环绕下,一派宁静优雅的环境。此画构图、用笔、设色都非常讲究。其精细清雅程度超过原作。本幅因画面放宽,使其树冠伸展疏朗,并将原
稿右边的一堆假山去掉,使其画面更加平稳,视觉更为舒适。本幅有清代安歧、戴植培、伍元蕙、徐谓仁、万承紫、潘正伟、裴景福等诸收藏家所珍藏过,是流传有
序的一幅作品。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兰亭修禊图 金笺纸本 青绿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
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
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兰亭环抱其中。树木和竹子画得非常工细,但不刻板。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雨余春树图
丁卯(1507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款署丁卯十一月七日,文征明年三十八岁,署名文璧。时为濑石所写并补诗。
近处有山路,坡陀叠起,古松三四,错落箫疏。茅亭前两高士策杖闲话,另一人则倚坐桥上,桥下流水淙淙,正在“耳中流水眼中山”赏心悦目的景色之中。中
景平岸参差,坡脚间以巨石。岩际谷间,木桥相连,松林深处,水榭草屋六七间,游人点缀其间。远处一山崇起,顶平壁峭,皴笔不多,略见矾头,以苔点簇成小
树,与山腰密林相连,山脚远处的松林淡淡化去,尽在烟中,是雨后的写景手法。全图师沈周青绿山水法,以赭石染平台山坡,以赭墨分面,再以青绿分染,使层次
分明。人物林木用笔尚稚拙,为初期作品面貌。诗题:雨余春树绿阴成,最爱西山向晚明,应有人家在山足,隔溪遥见白烟生。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仿米氏云山图 纸本墨笔
纵24.8厘米横6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
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
生活的情怀。此画是画家晚年的作品,风格粗放,用笔老辣,很能体现画家艺术功力。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剑浦春云图卷
1509年作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江南春图卷
手卷 绢本
辛未(151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游吴氏东庄图
立轴 癸酉(1513年)作
款识:相君不见岁频更,落日平泉自怆情。径草都迷新辙迹,园翁能识老门生。空余列榭依流水,独上寒原眺古城。匝地绿阳三十亩,游人归去乱禽鸣。近游东庄,
有怀先师吴文定公,赋得小一首并系拙图奉赠嗣业道兄。是曰,同游者吴次明、蔡九达、钱孔周、得子重、王履孙、履仁、东禅僧德璇。癸酉五月六日,徵明。钤
印:文徵明印(白)、衡山(朱)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梦藕图
手卷 水墨绢本 甲戌(1514年)作
正德九年,宁王朱宸濠谋反,朝野大乱,政局动荡,文徵明在北京的友人寅甫遂有西风莼脍之思。全身退隐,正是中国文人在仕途艰难时每有的想法。他寄书求文徵
明的和作,徵明便作了这幅画送他。画中茅屋临流,乔木环匝,环境幽静。屋中一人据案昼寝,当是梦见故乡的寅甫了。画法清俊秀拔,烘染不多,冷寂闲逸,与士
子归隐的心境颇合。用画笔劝归,是高层次的一种动员方法,自然这也是文徵明一贯的淡泊心态,故画境很自然的出于胸襟,其绝尘的趣味便丝毫没有造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幽谷浮云
镜心 丙子(1516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惠山茶会图 纸本设色 戊寅(1518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
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
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
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工笔设色,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
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
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畹纳剿澹⒂蟹⒄
勾丛欤髁⒘嗣鞔娜饲嗦躺剿男赂瘛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湘君湘夫人图 纸本淡设色 丁丑(1517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该图是文征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此画是根据屈原《楚词.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即湘水女神的形象描绘的。传说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
嫁舜帝为妻。舜帝卒后,二女投于湘江之中,被人们称为“湘君”和“湘夫人”。此图画面简洁明快,毫无背景衬托,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
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人物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精
工古雅。从文徵明和王稺登的题跋可知,文徵明曾请仇英以此题作画,但文氏看过后并不满意,自己又重新创作。可见,文氏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古意”,与仇英有
不同的审美趣好。画上方自书《湘君》、《湘夫人》两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丑二月已未停云馆中书”。正德十二年(1517年),时文徵明48岁。本幅有文
徵明、文嘉、王稺登题跋。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郊原春风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春风著柳弄鹅黄,宿雨郊原细草香。莫怪幽人坐忘去,远山偏是称斜阳。文壁。钤印:文壁征明(白)、停云生(白)
边跋:衡山先生初名壁,四十许以后方以字行,故早作所法三赵而秀美特甚者多署文壁。晚年仿董巨仲圭者,乃书征明,赝本往往作璧,误也。丙戌五月,乡后学吴湖帆审定记。
文徵明既向吴宽学文,向李应祯学书,又在绘画上拜于沈周门下,后遂统领文坛、艺坛数十年,不仅从此确立了吴门画派的地位,也是画史中继赵孟俯
之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郊原春风图》是文徵明早年的典型风格,虽然尺幅不大,却工细特甚。设色极为考究,点染具全,在位置经营上大气又富有层次,特别
具有清雅秀美的文人面貌。题诗中描述的正与所画景色相符:春天的郊外新雨过后,细草清香,柳枝冒芽,高士盘坐,竟忘了归期;此时远山已是倒向斜阳,悠然自
得的情绪跃然纸上。吴湖帆的题跋中称,文徵明初名壁,征明为字,四十多岁时才以字行,伪作往往将文壁的壁字误作璧。此件署款文壁,而这时的风格正是从赵孟
俯中脱胎而出,秀美特甚。晚年署款文徵明的画作,则常常仿作董巨吴镇。短短几句便说明文画中署款、风格、及赝本之间的关系,吴湖帆不仅自家出身吴门,无论
于鉴定还是于画艺均得力吴门画派最深,所题往往教人佩服。
高士闲游图
立轴
青绿山水 镜心 戊寅(1518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听泉图
款未署年月,除征明诗外,尚有王守王宠兄弟和诗,文征明于四十九岁二月,曾与王守、王宠等游惠山,于二泉亭下品茗,作有惠山茶会图,此图可能也作于五十岁前后。
画一高士着朱衣,坐于流泉旁,树以细笔点写,或胡椒、或芥字、或平头,有苍茫朦胧意。远树以云烟烘断,尢能得飘渺之意。近树先以淡墨点叶及画干,以焦
墨覆盖,更显浓郁深秀。远景不作繁琐,仅见清泉从山口入,两岸水边微见萋草,山石皴笔不多,用墨多次渍染,得其坚实厚重,深具王蒙笔意。石桥架于两岸,小
溪则曲折而下,水流至此方始湍急,高士侧耳凝神,与泉声相应。树干用赭墨,山石在赭石上以草绿螺青分染,凝重之气,直透眉宇。征明诗为:空山日落雨初收,
烟树沉沉水乱流,独有幽人心不竞,坐听寒玉意迟留。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绝壑高闲图
己卯(1519年)作
已卯四月望,文征明五十岁写此图。巨幅,用笔劲朗,为文征明师学沈周粗放一体之典型风格。
高士趺坐山岩平台,神气清远,以头部的比例而言,身形略高,然两袖宽阔,又似正确。旁立一童捧书侍立,岩下石桥前,友人携杖来会,正欲至此林泉胜境,把臂清话。
山瀑见于双壁之隐蔽岩后,前岩壁际,老树或欹或斜,一作夹叶,一作芥字点,枝干挺雄劲拔,右侧也是绿阴浓垂,合成天幕。山石勾成后作横皴,具沈周笔法
中披麻兼斧斧之遗意。瀑布冲激有力,回成水纹,水纹流动自然,颇见水势奔腾之妙。用浅锋法,赭石以外偶以草绿染叶,淡雅而不损笔墨韵味。此图不如八十岁所
作古木寒泉之简练,用笔之妙,实异曲同工。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青松曲涧图 立轴 设色绢本
题识:把卷敷茵坐黯然,清吟闲听水潺湲。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青松曲涧边。徵明。钤印:文徵明印、衡山
文徵明擅水墨、浅绛山水,亦长于青绿设色,继承赵松雪、赵仲穆父子,得绚丽雅致之趣。此图写长松叠嶂,飞泉深涧,士子或于松荫话旧,或于庄前清谈。远处梵
刹耸出于碧山翠嶂之间,曲径蜿蜒而上,知仍在人迹可到处也。文徵明画,每将士人生活与山林野趣相结合,表现出他爱好自然及乐于恬淡宁静然并非完全出世的心
境,故亲切、恬美而不失文雅。据画上诗句:“长安尘土三千丈,不到青松曲涧边。”或是他五十余岁在京任待诏时郊游记兴之作,亦可能出于后之记忆。盖徵明虽
在京时日不多,又厌于作官。然居京生活,每出现于他晚年的回忆之中,故画与书法每及之。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松壑高逸图 纸本设色
款识:小堰回塘曲曲通,一溪寒濑漱松风。忙身见画刚生媿,安得清闲似画中。徵明。钤印:“徵”、“明”(朱文联珠印)
《松壑高逸图》轴乃文徵明浅绛细笔山水作品,此图布景繁复,山岭重叠,岭间云霭冉冉,瀑泉层层叠注,形成溪流。山峦石坡间松柏杂树茂密,山麓平台上坐落崇
楼、村舍、院落、水轩,松阴夹涧,一人坐石观瀑,柏林中两人漫步,水轩里一人望观山景。是图意境高旷幽深,表现出文人游冶山林的清雅情趣。
文徵明晚年的繁景细笔山水,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图式,即坡地和冈阜、山峦由近及远搭连叠积高深的群山叠岭,其间通过宛曲的溪流,构成形体间犄角对应和流动曲
折的变化。坡地、山麓上的树木高耸挺拔,既将前后的景物联系起来,又增强了空间距离的深度感。这种冈峦山岭向上叠积的构图,意在加强山水画的平面装饰效
果,同时视觉上又不失高深的空间感,这正是文派山水的一个重要特征。《松壑高逸图》轴和传世的《绿阴清话图》、《千岩竞秀图》都采用了这一种结构图式。
此图的用笔工谨缜密,山峦和岩石的勾斫笔法细劲,随以短笔披麻皴和雨点皴皴擦纹理,墨色轻淡。松柏杂木
勾皴和点叶、夹叶细谨周密,画法与《绿阴清话图》庶几相近,只是《绿阴清话图》轴的笔力更显得沉凝苍劲,《松壑高逸图》轴的用笔较为谨刻纤弱。《千岩竞秀
图》是文徵明81岁时作品,也为繁景细笔画风,该图的山峦和树身密密点苔画法,与《松壑高逸图》甚是相类。
《松壑高逸图》轴上的题诗,在《红豆树馆书画记》卷七著录的文徵明《观瀑图》上见有相同的诗句,后图署
款:“嘉靖己丑(1529年)六月廿又二日写于停云馆中,文徵明。”时文徵明60岁。这与无年款的《松壑高逸图》轴似为同一题诗而分别绘制的两幅作品,这
在文氏的创作中亦是经见的现象。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绿阴清话图 轴 纸本墨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题:“碧树鸣风润草香,绿阴满地话偏长。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征明。”经何昆玉、吴湖帆鉴藏。本图绘高山耸立,树木葱郁,山下二人临溪
对坐。自然景色秀丽清幽,人物情态恬静优雅,表现的是隐逸环境和高士情操,也是画家本人思想、爱好的流露。作品布景繁密,树枝精细,多王慕遗意。然构图密
中有疏,山石勾勒少皴,多干笔而不见渲染,形成规整而略具装饰性,用笔尖细中带工拙,墨色干湿相间而总体清淡。此图又名《五月空山图》,是他细笔山水画的
代表性作品。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松下对奕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地僻山深可避贤,苍松郁郁锁寒烟。棋枰最是消闲事,一局输赢日似年。征明。钤印:文征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文征明同沈周一样,诗、书、画均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征明长期生长在苏州这个市民阶层占最大比重的城市里,他的身上,没有强烈的政治因素,也谈不上什么理
想、抱负。他既无六朝人的超脱,也无唐人的宏远;既无南宋人的激烈奔放,亦无元人的淡涩清逸。于是他的画也给人一种安然柔和,少怨无怒的感觉。其中不难发
现儒家之中庸,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或多或少的道家理念。由于师从沈周,文与沈多有近似之处,沈周素以“粗”画着称于世,文征明则以“细”画最具特色。文征明
笔法可以上追到元四家乃至董、巨。不过,董源、巨然的笔触一般偏于温润,外勾内皴线条不很分明,文氏的轮廓则明确而富力度,但又不似李成、范宽那般刚硬浑
凝,而是比较枯淡松柔,显然他是有意吸收了元四家,特别是王蒙的画风,因而形成了更为工谨严正的格调。文氏讲究布局构图,其匠心处处可见,树石穿插勾连一
丝不苟,几乎无一随意之笔。
《松下对弈图》是文征明又一精心之作,风格与《绿荫长话图》的笔致或有出入,是文氏作品中不粗不细、兼粗带细的一路。他有一幅《深翠轩图》,就是介于细谨
微淡与粗犷浓重之间的形态,起笔收墨圆润有致,画风近于温雅沉静。《松下对弈图》庶几类之。文征明一生远离庙堂而亲近江湖,好与朋友唱酬游历,登山赋诗,
以翰墨自娱,访旧地故人,焚幽煮茗,谈画品书,赏水石,论鼎彝,但凡休闲余事,他一概不拒,所以完全可以把《松》图里的人物视为自身写照。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古木乔柯
立轴 山水人物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两翁耦语图
立轴 水墨纸本
《两翁耦语图》轴,具有文徵明一惯构图的特点,采用平远和深远的手法丛林密布,岩壑幽深,二高士膝坐对语,气氛雅静闲适,水墨绘古木溪桥,景物开阔,笔墨
粗简劲挺。意境深远。山石用干笔,林木枝叶用细碎点构成,望去十分茂密葱郁。整个画面构图繁密,气势爽朗,画法得力于赵孟俯、王蒙,而又具自家风貌。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吴山秋霁图
绢本设色 庚辰(1520年)作
(3100万元,2010年12月北京保利)
题识:正德庚辰十月,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
题跋: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外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繫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柤。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纷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薄疏功名抗,镏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晚,故国平居有所思。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徊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右杜少陵秋兴八首,嘉靖甲申十月之朔,书於玉磬山房,文徵明。钤印:停云生、文徵明印
引首:吴山秋霁。戊子立秋,杨新题。 钤印:杨新、翰墨结缘
题跋:文征仲先生名播海宇,其节义固自可重,而翰墨之精,人犹不易及也。此卷乃为吾友陈复甫画,弟识正德庚辰十月写,未始有他题也。传至子正,复得先生所
隶秋兴八首,不特书法精妙,而缣素广狭如出一体,遂称联璧。噫!神物固有合,乃因子正而合之,其亦得所依矣。喜而为之识。庚戌清和三日,彭年。钤印:孔
加、隆池山樵
题跋:书画联辟,三代情深。戊子立秋杨新观题。 钤印:杨新、龙纹印
尾跋:吴山秋霁图,为文征明画赠陈淳者,时在正德庚辰。余曾着文考证,是年陈氏北上入太学,文氏写此以壮行。世传文、陈之间曾生嫌隙至于绝交。此作之存世
及陈括所藏文征明隶书《秋兴八首》,装裱成一卷,遂为联辟,倩彭年题记,足可证文、陈两家三世友情始终如初,传闻之语岂可信乎!戊子立秋杨新识于京华。钤
印:杨新、半聋
《吴
山秋霁》卷是文徵明1520年五十一岁时专为陈淳而画。画卷开首,层岩上佛塔高耸,即是意象中著名的虎丘塔。其後峻岭逶迤,白云缭绕,茅亭村舍,流水小
桥。其间寻幽探胜者,或策杖而行,或江滨垂钓,优游自得。其画法细密,布局严谨,设色淡雅。景色迷人,处处引人入胜,充份表现了作者高兴的心情,可以说是
文徵明一幅精心的力作。卷尾有其弟子陈淳篆书两行“文待诏吴山秋霁图,浩歌亭藏。”浩歌亭是陈淳的居所的名称。卷后有文徵明1524年五十五岁时隶书《杜
甫“秋兴”八首》,卷尾有彭年1550年小楷题跋,时文徵明已八十一岁高龄,陈淳也已逝世六年。该跋是为陈淳之子陈栝而题。后入收藏家项元汴之手,卷中有
其鉴藏印多方,入清该卷入藏乾隆内府,鉴藏印记五玺全,并有嘉庆鉴藏印记,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宛溪图
横幅 绢本设色 152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渔梁红叶图
手卷 辛巳(1521年)作
(2296万元,2007年11月北京保利)
《渔梁红叶图》是文徵明与其好友王信在愣伽寺夜宿而作。并有诗云:盘盘细路远荒冈,落日青山带渺茫。认得酒旗春酿熟。满溪红叶过渔梁。
《渔梁红叶图》,以江南山水为背景,以江南岸的小丘,田园,河流及小桥为重点,“满溪红叶过渔梁”是画的主题。溪水北岸的远山层次分明,树木稀疏可见,溪
边之石或淹没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规整美观。山中更有“百木之长”的松树枝叶繁茂,势铺霄汉虬曲交错,另几珠双勾的尖阔叶树郁郁葱葱,阔叶片
片见笔,浓重茂密,树干的纹路清晰可见。树干、树叶的画法十分规范,前后层次清楚,相互映衬。山石的层叠造型十分美观。从技法上看,作品构思精密、笔墨工
稳细腻,沉静自如。主题也是高士归隐山林田园的意境,寄托了文人画的一个核心情结:在脱离世俗繁嚣的环境中,体察自然,感悟精神的力量和乐趣。
文徵明四十四以后以字行名,绘画书法题款皆用“徵明”、“文徵明”、“衡山”等,此画为五十二岁所作,当用“徵明”。文徵明这一时期以“细笔”为主,山水画的色调多为青绿。更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上有乾隆皇帝御诗一首
“绣绘峣峰瀑带冈,秋光人意两茫茫。停云若嗜惠山酒,问渡应知溪号梁”。并有御印: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吴中十二景卷
手卷 设色纸本
(1000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题识:每忆吴中山水不获,时经其地,因绘十二景携以自乐。不啻神游其际矣。徵明。钤印:衡山居士
《吴中十二景》手卷是明代文徵明描绘吴中山水的袖珍手卷,这也是文待诏一生中创作的最长的细笔袖珍山水手卷,长逾六米,宽处仅十公分,自文氏自跋可知,此卷当是文徵明宦中有桑梓之游,归京师后情不能已,故以细笔勾勒、平淡叙事,一一刻画其心目中最能代表吴中、最能纾解乡愁的山水景致,用以自珍、自娱、自解,这也是文徵明传世作品中惟一之作。
手卷引首由清初新安画派中坚人物查士标题:名区揽胜。卷精绘吴中十二景从阳山、虎丘开始,支硎、天平、天池、灵岩、横山、治平、虎山桥、玄墓、垚峰到
最后点点的白帆影飘渺一片的洞庭太湖,把姑苏家乡的景色全都集中到10公分宽到6公尺余长的袖珍手卷中,展开珍卷:只见阳山山麓古庙林立,人在虎丘千人石
上讲经论道,跨枫桥,走崎岖山路,过东硎山抵达万芴朝天的天平山。有游人坐轿上山,天池畔僧人带旅人稍息片刻,又乘舟到灵岩山,见佛弟子朝圣者爬坡而上,
横山前亭子桥屹立在运河上,渔家正在欢乐地拉着渔网,河中小舟荡漾,过石桥抵治平庙远望一片汪洋。在石湖,虎山桥上眺望上方古塔,到玄墓山见古寺,深藏青
松之中,在垚峰山路上樵夫携斧劈柴下山,再远眺洞庭太湖烟雾飘渺中数座小岛点点白帆,整个画卷如甘泉自然流淌,一泻几十里,叫观者留恋往返。吴地的幽雅秀
丽在文徵明细腻的笔下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真令人心旷神怡。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溪山深雪
立轴
1523年作
仿李营丘法 设色绢本
1522年作
款识:旭日初晴丽绛霄,天宫有意散琼瑶。松头卸白龙髯出,竹干回青凤尾摇。涧底潜通泉细细,帘前风动势潇潇。楼台一望舒吟兴,终胜骑驴在灞桥。嘉靖三年夏六月既望题于玉兰堂中,长洲文徵明。钤印: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仿叔明笔意 设色纸本
甲申(1524年)作 携琴访友图
设色纸本 1526年作(500万元,2012年6月北京保利)

玉川图 纸本设色 甲申(1524年)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以远山横亘,平滩杂树作远景;中景则画悬崖巨峰,江帆碧水;近景中布置繁密,山石树木间屋舍俨然,板桥溪水,静中有动。全画布局精巧,用笔细谨,有工秀清苍之美。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林壑出游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525年作
款识:三年展骥佐樵川,又向彤遮奏绩还。竹马争迎前父母,银章重领旧溪山。遥知阖郡呕吟处,总在高人画诺间。执手都门非远别,会看青山簉鸳联。樵川别驾近斋先生奏绩南还,聊此奉赠,并录小诗。嘉靖乙酉九月既望文徵明书。钤印:徵明之印(白)、惟庚寅吾以降(朱)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曲港归舟图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五言诗并署:“雨绝树如沐,云空山欲浮。草分波动处,曲港有归舟。徵明。”钤“徵仲父印”(白文)印。本幅有明彭年、陆师道、王穀祥及清乾隆帝题诗共四则。作品曾经清内府收藏。近代庞莱臣《虚斋名画录》著录。画中描绘山间雨后的景象,云雾蒸腾,林木葱郁,笔墨工稳细润,意境清新幽静,是文氏细笔山水画的代表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水
立轴 丁丑(1517年)作
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525年作 深山幽处
辛卯(153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仿黄公望溪阁闲居图 立轴
纸本
款识:陪吴师匏翁先生游支硎山,山人陆子静为人笃雅好洁,开迳薙草石鼎烹云,出示黄公望溪阁闲居图,命余摹之。不揣援笔写此并小诗。幽人娱寂窗,燕坐咏影长。日落乱山紫,雨余疏树凉。闲情消世事,野色送秋光。仙家知不远,细路绕崇岗。徵明。钤印:征仲父印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湖山雪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丙戌(1526年)作
此幅《湖山雪霁图》属于文徵明的细笔本色画,作于嘉靖丙戌(1526年)冬日,正值他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之际,也是他不再
求仕进、正全身心致力于诗文书画之时,他只想戏墨弄翰自遣,闲逸的心境下的艺术更接近真我。这幅作品用笔工谨缜密,山峦和岩石的勾斫笔法细劲,以短笔披麻
皴和雨点皴表现纹理,墨色轻淡。松柏夹叶细谨周密,作品布景较少空间纵深,造型规整,墨色干湿相间,色墨表现相得益彰,书卷气很浓且古意盎然。用细笔创造
出幽雅间静的意境,亦能用潇洒、酣畅的笔墨表现宽阔的气势,实为风采高雅、品格不俗之佳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观音变相图 立轴 纸本水墨
1523年作
桐荫坐读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蕉石鸣琴图 轴 纸本墨笔
1528年作 无锡市博物馆藏
画的上方有小楷书《琴赋》并提到“杨君季静能琴,吴中士友甚雅爱之,故多赋诗歌为赠……”
唐寅的《南游图卷》(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琴士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文伯仁《杨季静小像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都是为杨氏所作,各卷后题跋累累,证实了文徵明所云“吴中士友甚雅爱之,故多赋诗歌为赠”。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携琴访友图 镜片 纸本
文徵明的人很雅致,他的画也很雅致。此帧山水秀丽宁静,设色古雅,充满着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气息,与文徵明的人品相映成辉。文徵明内秀,他的绘画也大多气息内敛,然终究掩不住那种跳脱而出的才子气。文
徵明的思想比较中庸平和,可以说既无六朝人的超脱玄奥,亦无唐代人的豪迈奔放,既无宋代人的悲愤激烈,也无元代人的苦闷悲观。他自始至终是个极为澹泊的
人,作为画家、诗人、学者、名士的他,勤奋、忠厚、正直、善良、随和、鲜怒、少怨,为时人楷范,笔下也鲜有悲愤激昂,大多澹泊静雅。文徵明的画分为“粗
文”和“细文”两种风貌,以“细文”最能体现他的精神境界。此帧山水属于典型细文,布置精心,用笔清淡松柔,写景状物一丝不苟,无一笔草草随意者,气息严
谨工细,于精熟中见稚拙。右上角文徵明的小楷书法端整规范,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具有晋唐书法的高古风致。小楷是文徵明造诣最高的所在,细文是
文徵明化气于心的菁华,此帧四美并臻,表现出他诗书画印无不精绝的全才体貌。画不在大小,以气韵生动为贵,此帧虽然尺幅不大,然可称为小幅精绝。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湖舍耕织图 单开册页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食盈丰收图 单开册页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猗兰小景图
手卷 水墨 1529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洛原草堂图
手卷 1529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林榭煎茶图
登君山图
手卷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自书古诗:同江阴李令君登君山二
首。浮远堂前烂漫游,使君飞盖作遨头。烟消碧落天无际,波涌黄金日正流。禽鸟不知宾客乐,江湖空有庙廊忧。白鸥飞去青山暮,我欲披縰踏钓舟。云白江清水映
霞,夕阳栏槛见天涯。乱帆西面浮空下,双岛东来抱阁斜。万顷胸中云梦泽,一痕掌上海安沙。扁舟便拟寻真去,春浅桃源未有花。承示和二岛之作,感荷,拙章不
敢自隐,辄往一笑。徵明顿首上禄之选部侍史,小扇拙图引意。四月十三日。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东园图
长卷 设色绢本 1530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東
園位於南京鐘山東鳳凰臺下,原是明代開國重臣中山王徐達的賜園,名為“太府園”,後來其五世孫徐泰時加以修葺擴建,辟作別墅,更名“東園”。園內疊有峰
嶂,川澤相通,靈岩怪石環列前後,奇花異草鬱鬱蔥蔥,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與徐氏友善的時賢名士常雅集於東園之中,或談詩論文,或品茗撫琴,或宴樂弈棋,或
賞玩書畫,其樂融融,快意暢然。《東園圖》是文徵明於61歲(明嘉靖九年,1530年)時繪製的,表現了東園雅集時的情景。圖中板橋橫於潺潺細流之上,青
松翠竹遙相呼應,湖石疏置,碧樹成蔭,池水為清風吹皺,泛起層層漣漪。甬路上二文士邊走邊談,攜琴童子相隨其後;堂內四人凝神賞畫,另有手捧數軸書畫的小
童立侍桌旁,水榭之中對弈的兩人神態悠閑安逸。
文徵明的繪畫有兩種風格:一是宗法沈周、吳鎮,呈水墨粗筆面貌,世稱粗文;一是師從趙孟睢⑼趺桑嗲嗑G重染,工細縝密,世稱細文。文氏早年以工細為
主,中年之後粗細兼能,愈晚愈工。《東園圖》便是他晚年細筆的精品。畫上景物多用空勾填色,墨線細勁連綿,筆意古拙,賦色清麗秀逸,暈染精細,正如王原祁
所言:“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又須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全圖雖以青綠設色法為之,卻絲毫不見工匠之氣,充盈於畫面的是閑適雅致的文人氣息,畫中人物頗有
魏晉之際名士的風神格調,這是文氏此類雅集題材繪畫超乎常人之處。
圖之引首有徐霖隸書“東園雅集”四字。畫面右上端有篆書“東園圖”三字,畫尾有款“嘉靖庚寅秋徵明製”,下鈐“ 停雲”、“玉蘭堂印”、“徵仲”等印四方。卷後尾紙上有湛若水楷書《東園記》和陳沂行書《太府園讌遊記》二則。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明贤江南春倡和图
手卷 纸本 庚寅(1530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雨晴纪事图 纸本墨笔 庚寅(1530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入春连月雨淋漓,一日雨晴春亦深。碧沼平添三尺水,绿榆新涨一池荫。”这件山水小景是画家在阴雨初晴之时所作,以纪事且记情。画中描绘了一雾气弥漫的平
沼近岸,碎石散置,绿苔满布,细草丛生。数棵杂树相簇,绿叶枯枝,相互扶助。此作笔法宽厚,墨色浑润,浓淡变化,层次丰富。虽为小景,但亦显得境界开阔,
气势厚重,有翠湿欲滴之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居雪霁图卷
手卷 153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溪山清远图书画合壁卷
水墨纸本 辛卯(1531年)作
这是一卷文征明晚年细笔山水,也是文征明个性面貌特征最为明显的书画合璧卷,签题有“文内翰溪山清远图”,下钤“酉”生肖形印与“神”“奇”联珠印,明代
旧裱。此卷前有文征明在1531年时画的罕见细笔山水,后有文征明在1554年写的二首诗,书画合璧。后又有明代王世贞的题跋。全卷有52方收藏印章,历
经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梁清标之弟梁清远收藏,入清后为梁清远、康熙、乾隆年间为南京大收藏家杜九畹收藏,后为清代大科学家徐寿收藏,后为“致远堂”主
人和“悬秋堂”主人二人收藏。
此图为文徵明62岁时极经意之作。从诗中知道画的是支硎山,即今天苏州城外西向二十五里的观音山,原名“支硎山”。图中所绘长松积翠,曲径通幽,崇岭危岩
中飞泉急泻,山腰云雾深处,寺观若隐若现,胜景不凡,幽闲各具,四面峭石为山,涌泉为池,异草名花,别饶胜境。此山与天平山、寒山前后相连,与白马涧、龙
池左右相邻,与狮子山、虎丘山等遥相呼应。山清水秀、绵延起伏、怪石重叠,山上修竹遍野、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花香鸟鸣、鹿鹤群生,真是胜地。打开画卷,
共有深山访友、亭中晤对、煮茗相谈、携琴会友、幽涧观胜、深山寺观等六段景观,后有落款“嘉靖辛卯春日写。征明”下钤“征”“明”联珠印。
23年后,文征明在嘉靖甲寅(1554)春二月既望日再次补写了二首诗:(一)雨足新蒲长碧芽,墅塘十里抱村斜。青春语燕窥游舫,白沙流云漾浅沙。湖上修
眉远山色,风前薄面小桃花。老翁负笈归何处?深树鸡鸣有隐家。(二)盘盘一径转支硎,正见西南百叠青。春色平原围浅草,水痕高岸宿枯蒲。壮怀得酒依稀在,
尘梦逢山次弟醒。莫怪临流还洗耳,松间鼓吹不堪听。嘉靖甲寅春二月既望,雨窗检得往岁小卷,展阅之真觉稚子笔耳。戏录二诗于后,然二醜已具,我知终不为弃
物也。征明。后钤“文征明 ”(白)“衡山”(朱)印二方。
全文书法既有晋唐人的结字习惯,又有苏东坡书法的书写性情,为文征明晚年书法的代表作。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
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文征明的书法是从苏轼的字入手的,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法学的是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
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江南春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层峦叠翠图
设色绢本
青绿山水 绢本 1527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云壑观泉图 立轴 设色绢本 嘉靖辛卯(1531年)作
此文徵明六十二岁时极经意之作。长松积翠,曲径通幽,崇岭危岩中飞泉急泻,山腰云雾深处有寺观隐现;松下水际,一高士坐茅亭中侧耳静听松声泉韵,另二人正
结伴度板桥缓缓来会。明代画家常将文人的游憩与山水园林结合起来,表示他们的生活理想,悠闲恬适,令人羡慕。文徵明青绿山水学赵孟緁,设色较赵轻淡,而多
见笔意,此幅笔意秀劲,通幅全无懈笔。画面构境繁密而未显塞实,设色绚丽而不失文雅,尤以红衣女子与丹枫相映,灿然醒目又与山林浑然一体,见匠心又见功
力,当为其壮年青绿山水之代表作。文氏画不温不火,雅俗共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停琴待月
立轴 辛卯(1531年)作
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手法,就势勾画了一幅田园景。画的左边一棵耸立的古木,右边一片茂密的竹林,在古木和竹林之间,一茅屋座落在突出部位,亭中高士停下手中
的古琴,回首眺望,似在等待月亮升起。远处大片留白,虚实关系拉大了空间,突出了夜的寂静和山的深远。全图浅绛设色,美丽而不媚俗。树干空勾填色,古色古
香,山石淡墨轻擦,用笔不多,竹林则用细笔勾写,十分繁茂。作者用笔方圆兼施,用墨干湿相间,中锋湿笔点苔,显示了草木葱郁的野趣。无论竹子、树林、草
堂、人物都刻画得非常精细,在工细中寓质朴,於沉着中见灵动。画法上看,与《兰亭修契图》、《木泾幽居图》十分相近,是典型的文徵明中晚年之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品茶图 纸本设色
1531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中庭步月
1532年作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碧山深處絕纖埃,面面軒窗對水開。穀雨乍過茶事好,鼎湯初沸有朋來。嘉靖辛卯,山中茶事方盛,陆子傅对访,遂汲泉煮而品之,真一段佳话也。
该画作于嘉靖辛卯年(1531年),屋中品茶叙谈者正是文征明、陆子傅二人。画中茅屋正室,内置的矮桌,主客对坐,桌上只有清茶一壶二杯,看来相谈甚欢。侧尾有泥炉砂壶,童子专心候火煮水。这就如当今拍照留念一样。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摹松雪山水
立轴
消夏小景 水墨纸本 甲午(1534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烹茶图
水墨纸本
款识: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砂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地炉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莫道年来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征明。钤印:征明(朱文)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停云馆言别图
辛卯(1531年)作
送别图 立轴
1531年作
王宠常随征明游,互作酬唱,此作为其将赴南雍,言别时作赠者,“履仁”,宠字。时为辛卯五月,文征明六十二岁,王宠三十八岁,另本署年为四月。
图中柏槐三株,枝枒虹结,皮老苍藓,右后为古松一株,高耸入云。树枝的伸展与相互穿插,树节的夸大明晰,为文氏晚年画法的一大特色。二高士踞坐左侧石
岩上,一人端穆,另一人则旷达萧散,即征明与王宠的写照、二童捧物,隐立于树后。设色不多,以浅锋为主,树皮、人面、土坡悉用赭石染,赭墨分,仅一人衣略
作朱色。诗云:春来日日雨兼风,雨过春归绿更秾,白首已无朝市梦,苍苔时有故人踪。意中乐事樽前鸟,天际修眉郭外峰,可是别离能作态,尚堪老眼送飞鸿。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赤壁图
屏轴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琵琶行诗意
手卷 壬辰(1532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春溪访友
镜心 设色绢本 1532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湖清胜图
手卷 纸本设色
壬辰(1532年)作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绘江苏吴县盘门西南石湖的景色。石湖相传为范蠡入五湖之口,诸峰顾盼有姿,风景绝胜。图中半壁山崖自右向左逶迤,湖水映山,湖中扁舟荡漾,帆影翩翩。近处坡上绿树柳烟,长桥跨水,远山浮出天表,天水一色,空阔无边,真实地表现了江南秀丽的湖山。笔墨清淡而流丽,山石勾勒极其疏简,着重干笔皱擦和淡墨烘染,笔致细密虚灵。色彩的敷染也分外简洁淡雅,而色感鲜明醒目。是文氏绘画中别具一格之风貌,也是其少见之佳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关山积雪
手卷 设色绢本
1528年作--1532年作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在王宠生前曾赠其画作颇多,比如《古木高士图》、《治平山寺图》、《松壑飞泉图》、《停云馆言别图》等,件件都是精心之作,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关
山积雪图卷》。文徵明在卷尾用赵孟钐逍】戳艘欢沃某ぐ希汗胖呷艘菔浚才首魃剿宰杂椤H欢嘈囱┚罢撸怯俅艘约钠涔赂甙嗡字舛H敉跄抵┫肌⒗畛芍蛏椒裳┩肌⒗
钐浦┥铰ジ蟆⒀执纹街一⒐宜≈小⒄运裳┲参匝⒒拼蟪罩欧逖⑼跏迕髦8笸迹灾裎簦谥巳丝冢嘈医约凹C坑Х拢郧覆荒芟卤省j儆谖熳佣募⒂诶阗ど幔笛┓杉赋撸Х
迨Т洌蚰窘┢汀B募黾阎剿魍迹诵隋粒葑鞴厣交皇辈荒芫托鳎煤笮椋蜃骰蜿。逡缀疃伞5帽首玖樱荒茏纷俟湃酥蛞弧H患那槊鹘嘀猓辈蛔约跻玻蚴端暝乱怨橹<尉甘
荒耆沙蕉录韧衡山文徵明记。钤印:文征明印、征仲
《关山积雪图卷》用墨线钩勒山脉、山径、水岸等,略用干笔淡墨皴染,细笔写松柏、杂树、竹林、山寺、村舍、人物等,在寒雪笼罩的丛山峻岭和冰封河流之间,
约有十七八人行进其间,或孤蹇独行,或三二结伴而行,或在山径间相逢作揖,或孤坐草堂窗前,若有所思。文徵明用“留白”的方式渲染雪色,用浅淡石青、淡石
绿和浅绛为主设色,但也用深浅红色点缀人物风衣、树叶、山寺。天空、河面用淡绿、浅绛参以淡墨皴染,满卷的冰天雪景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在《关山积雪图卷》卷后的拖尾纸上有文徵明弟子陆师道的颜体小楷题跋。卷前段和拖尾纸上历代鉴藏印近三十枚,其中有乾隆鉴藏八玺;另有震泽王氏家藏;项元汴鉴藏印十枚。此图在明清两代唯见著录于乾隆《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仿梅道人山水
手卷 水墨纸本 1533年作
文徵明《仿梅道人山水》卷,引首许初题为“衡翁三绝”,所指“三绝”,即本幅之山水、后纸之自书诗及行书书法,诗书画三艺俱备。自书古诗后题跋:“十月十
三夜与客小酌,起步中庭,月色如画。时碧桐萧疏,流影在地,人境俱寂。顾视欣然,因命童子烹茗啜之。还坐风檐,不觉至雨夜。东坡云:何夕无月,何处无竹柏
影,但无我辈闲适耳。癸巳中秋日重书。徵明。”此卷作于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时文徵明64岁,属中年时期。所取图名“仿梅道人山水”,则依据后
纸在谷祥之跋“衡山先生近得梅花道人画乐予,展现之顷,爱其景趣幽雅,繁而不杂,诚前辈名家笔也。予素喜画,俟暇当为摹之,不识得其一二否耶?太原王谷祥
之考。”梅花道人即元代画家吴镇,又自署梅道人。
这是一幅文徵明的仿古山水。他的仿古之作,宗学而比较广泛,不拘泥于外表形似,注重笔墨意韵,撷取优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从而显现自身特色。此卷山
水,虽临仿吴镇,然又融入了沈周画法乃至马夏的用笔,呈现出自古粗文的风貌。画面山石粗劲而用笔又富浓淡变化的墨色,保留了吴镇笔法苍劲、水墨淋漓的基本
特色;而以整体线条所勾的平台和带斫的短线皴法,又极似其师沈周;夹杂的侧锋皴笔和方劲转折,又带有马夏之笔痕;而树木有意扭曲开张的枝杈和细密勾点的叶
丛,以及较工整细秀的屋宇、人物,则是文氏自身细笔山水中常见的面貌特征。作品画风既反映了文徵明仿古之作兼容诸宗的创作法则,又显现出“粗文”一路山水
的基本特色,而且粗细合度、雄健又不失繁密的面貌,正体现了他中年时期由粗变细阶段的艺术特色。此卷纵28.5厘米,横244厘米,在文徵明存世作品中,
堪称长卷钜制,为其中年较难得见到的粗文山水。
后纸自书古诗的书法,作行中带草书体,字型端美秀雅,用笔圆润流畅,时出连笔,多文雅洒脱之韵,以渐显晚年所追求之书法风貌。文徵明的行书,早年50岁以
前主宗苏轼和康里或厚重,或雄强;50至60岁期间,兼取欧阳询、赵孟俯,趋于工整劲健;60岁以后上追晋唐,变为俊秀流美。此卷写于64岁的行书,端整
中见洒脱,正反映了中、晚年过渡阶段面貌。
画家所钤印章,本幅有“徵明”、“悟言室引”、“征仲夫印”,自题诗前后有“停云”、“文徵明印”、“衡山”。
后纸两家题跋,王谷祥作为文徵明学生,书画俱宗其师,王氏题跋之书法,甚似文氏;尹嘉宾为晚明人,字孔昭,江苏江阴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
官至湖广提学副使,字画瘦劲,晚更杂篆、隶出之;此卷所跋书风,亦具瘦劲之姿。引首有许初隶书四字,许初亦是晚明人,字复初,一字符复,以县学生序贡提教
职,擢南京太仆寺主簿,迁汉阳府通判。工篆,庄整面秀,兼善楷、草,发二旺。亦工大书。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烹茶图
立轴 1534年作
新夏茶香
水墨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品茗图 立轴 水墨纸本 1534年作
《品茗图》是文徵明表达闲情逸取的作品,他善于绘制庭院,田园小景,古人在画中较为突出,这是整个明朝吴门画派的风格,此图属于文徵明“细笔”一路,画兼
高远,深远和平远。在画面起手的入眼处绘有屈曲的小溪,两旁山丘突平,其上于岩壑中夹道蜿蜒曲折而通向山深处,夹道二旁山重叠复,松柏耸立,一水自深处流
出,构图缜密深远,气势缓倬宽畅,上部自题“嘉靖甲午谷雨前茶事最盛,余方抱疾偃息一室,……吸泉吹火烹,以适幽闲之趣。”此图为文氏中年以后之作,笔法
虽师元人,却独具风格,王蒙的画皴线湿润,轮廓线和皴线不分。文氏此图处轮廓线略重,但决不是李成一派画法,其用线不是刚硬凝浑的,而是枯淡松柔的,深得
王蒙的工整严正,全图布置精心,用笔细谨,树石穿插勾写,皆一丝不苟,无一笔随意,自成一种工秀清苍的风格。这是文徵明细笔画的突出特征,也是明画不同于
元画,和宋画的突出特征。其精工细谨,为宋、元所不及,其笔墨的生动性很大超过宋、元之画。静观此画,一种从画面透释出来的静谧沁人心脾,这种画风的气
质,在文徵明的作品中体现得很强烈,由于文徵明的思想中受儒家“中庸”思想居多,儒、道的思想都有,除了温和的一面,也皆深刻。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茶具十咏图 纸本墨笔
1534年作
纵136.1cm横26.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上方自题“茶具十咏”五言律诗十首,分别为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后款署:“嘉靖十三年岁在甲午,谷雨前三
日,天池、虎丘茶事最盛,余方抱疾晃拿魅息一室,弗能往与好事者同为品试之会。佳友念我走惠二三种,乃汲泉吹火烹啜之,辄自第其高下,以适其幽闲之趣。偶
忆唐贤皮陆辈‘茶具十咏’,因追次焉,非敢窃附于二贤后,聊以寄一时之兴耳。漫为小图,遂录其上。衡山文徵明识。”钤“徵”“明”朱方联珠印。嘉靖十三年
即1534年,文徵明时年65岁。右下钤“徵仲父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
图绘青山之下郁树成荫,两间茅屋在藩篱之内,主人趺坐于室内,书、壶伴其左右,另一间屋内侍茶的童子正在煮水。从款署中得知,明嘉靖十三年谷雨前三天,苏
州的天池、虎丘等地正举行茶叶品评盛会,作者因病未能参加,其好友送来几种好茶,于是令小童汲泉、吹火、煮茶,自斟,自饮,自己品评茶叶之高下,自得其
乐。不禁想到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具》、陆龟蒙《和茶具十咏》诗,于是缅怀他们的唱和雅趣,诗兴所至,亦追和了十首。画面构图充盈,横狭而纵高,
主题突出,笔法细劲,用墨澹雅,蕴藉着浓郁的文人儒雅气质。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江村暮霭图
立轴
青绿山水
立轴
青绿山水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松岩观瀑图 立轴 甲午(1534年)作
《松岩观瀑图》是文徵明的一件佳作,题七律一首:瀑流千丈自天垂,风澈银河作雪飞。闲咏谪仙庐阜句,不知空翠湿人衣。
画面之上青岩高耸,白云缠绕,一挂银瀑从岩间直落而下,银珠急速溅落在山脚的小溪之中,溪岸之上,青松挺拔,松下三人呈对隅之势,来客宽袖峨冠,身后随一
小童。这边主人伸手迎让来客,而来者却被瀑声吸引,皆回首观瀑,似一时忘记谦让回礼。画面多敷石青、石绿,深绿的是松针、石苔,浅绿、浅蓝的是不同光线下
的石岩、峭壁及远山,同一色系却层次分明,节奏有度。画面通身色泽清丽莹澈,三位画中人浅灰、浅粉、浅橙色的衣袂含蓄地点缀其间,富变化而不夺主题,更凭
添几分意趣。
从技法上看,这件作品构思精工、笔墨工稳细腻,沉静自如。而主题也是高士归隐山林田园的意境,此中更寄托了文人画的一个核心情结:在脱离世俗繁嚣的环境中,体察自然,感悟精神的力量和乐趣。
本画成于嘉靖甲午(1534年),是年文徵明64岁,其时正是寿至九旬的他作品脱离描摹宋元古人的巢窠,个人风格日臻成熟的重要阶段。这一年也正是文徵明
放弃“翰林院待诏”官位回家中以笔墨自娱的第八个年头,繁杂的案牍劳形被朝夕染翰的快乐取代,作者心中的宁静、放松也是从这件作品亦可窥一斑。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辋川图
手卷 设色绢本 甲午(1534年)作
(418万元,2005年12月中贸圣佳)
款识:长洲文徵明制。钤印:徵(朱文)、明(朱文)、停云(朱文)、徵明(白文)、衡山(朱文)
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在陕西蓝田的辋口,得到宋之问的一个别墅,改筑为别业,水绕山环,竹茂林密,风景奇胜,尝与好友裴迪乘舟同游,赋诗唱和,并画其山
水,名为《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今存有传世本。王维工诗,善山水,气韵清高,故苏轼云:“味摩诸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诗之画,画中有诗。”自画
分南北宗之说起,便以王维为南宗之祖。
文徵明所画《辋川图》是他在嘉靖十三年甲午(1534年),也就是他六十四岁时,根据王维所作的二十首吟咏辋川各个景点胜迹的诗的内容,参照王维画的《辋
川图》及其笔法画成的。全图与诗,长达四米半左右,书画合璧,可谓鸿篇巨制,画技精熟,是“细文”的代表作,其构图平稳,设色淡雅,将山环水抱的名胜一一
展现出来。茂林修竹,屋舍掩映,人物活动其中,舟楫往来水上……细致的描绘出了王维辋川诗中,文人士夫的情趣和爱好。本来文徵明对其故乡的山水园林就非常
喜爱,画过不少如《拙政园图》、《林榭煎茶图》、《猗兰室图》、《东园图》、《真赏斋图》等园林景观,《辋川图》也是他最熟悉和最喜爱的题材,画来更是得
心应手,运笔如风。孙星衍在题跋中称道此画胜过摩诘传本,它就和兰亭叙帖一样,原刻不如褚临本之有神采也。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春江叠嶂图
纸本设色
甲午(1534年)作
春江叠嶂图 纸本设色
戊申(1548年)作
款识:春尽南湖水拍空,焚香默坐画楼中,催诗忽送雨,吹面时来柳外风。人与青山原有约,兴随流水去无穷。自家不是陶元亮,一笑应惭对远公。(云头)闲说仙
人葛稚川,丹成仙去已千年。白云渺渺都无迹,碧窦娟娟尚有泉。秋老空山寒浸月,草香沙暖玉生烟。林堂俯仰成今古,总属风流顾彦先。嘉靖甲午春仲,子传索画
《春江叠嶂图》,并嘱余书旧作二首于其上,长洲文徵明。钤印:文徵明印、衡山、停云
款识:春尽南湖水拍空,焚香默坐草楼中。催诗忽送云头雨,吹面时来柳外风。人与青山原有约,兴随流水去无穷。自家不是陶元亮,一笑应惭对远公。嘉靖戊申春仲,子传索画《春江叠嶂图》,并瞩于书旧作于其上,长州文徵明识。钤印:徵明、停云、徵仲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春江叠嶂图 纸本设色
戊申(1548年)作
春江叠嶂图 纸本设色
戊申(1548年)作
款识:春尽南湖水拍空,焚香默坐画楼中。催诗忽送云头雨,吹面时来柳外风。人与青山原有约,兴随流水去无穷。自家不是陶元亮,一笑应惭对远公。闻说仙人葛
稚川,丹成仙去已千年。白云渺渺都无迹,碧窦娟娟尚有泉。秋老空山寒浸月,草香沙暖玉生烟。林堂俯仰成今古,总属风流顾彦先。嘉靖戊申春仲,子传索画《春
江叠嶂图》,嘱余书旧作二首于上,文徵明。钤印:文徵明印、衡山、停云、古柏山房
款识:春尽南湖水拍空,焚香默坐画楼中。催诗忽送云头雨,吹面时来柳外风。人与青山原有约,兴随流水去无穷。自家不是陶元亮,一笑应惭对远公。闻说仙人葛
稚川,丹成仙去已千年。白云渺渺都无迹,碧窦娟娟尚有泉。秋老空山寒浸月,草香沙暖玉生烟。林堂俯仰成今古,总属风流顾彦先。嘉靖戊申春仲,子传索画《春
江叠嶂图》,嘱余书旧作二首于上,文徵明。钤印:徵(朱)、明(朱)、停云(朱)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仿米家山水 手卷
1534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青绿山水卷 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江郭冰雪尽
水墨纸本
雪山访友图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溪山冬雪图 立轴
题识:雪压溪南三百峰,溪流照见玉昽嵸。等闲十里溪山胜,都落幽人短策中。徵明。
钤印:征仲父印、文徵明印
文徵明好作雪景,细皴干擦,密树层岩,略作敷染而雪色满目。此图写曲溪幽径,层林尽染,漫天皆白。一丈着红衣扶筇度桥出游归来,隔岸山庄人迹阒然,岭麓转
处有兰若隐隐露于密树重岗之间,其后危峰重迭,嵯峨险峻而极目难尽矣。图中树干石廓皴以淡渴笔,以密林浓叶界之以分层次、烘雪色,复以赭色染坡石,清冽幽
深之中自有入世的暖意,不一味以萧条荒寒距人以千里之外,与文徵明之温和的性格有关,故益显其格调之高。图上七律一首,多次用于他画的雪景之上,当是他满
意的题画诗了。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兰亭图
辽宁博物馆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兰亭修禊图
手卷 设色纸本
题识:徴明。钤印:文徴明印、衡山、停云
文徴明画有粗、细二种,粗者继乃师石田复参梅道人,然并不为师法所囿。因所作少,故甚为后世藏者所重。细者得赵孟俯、王蒙遗则而温润文秀过之,虽精谨而不
伤于雅。本图卷即“细文”,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雅集”场景。碧梧松竹,曲径小溪,诸人冶游其间,或临溪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
挥毫用墨,吟诗赋词。人物动态、情致刻画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
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雅集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
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
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
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兰亭雅集图
设色绢本
1535年作
山水人物
设色绢轴
仙山村舍图
设色绢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兰亭雅集图 立轴 设色绢本
乙未(1535年)作
题识:曲水兰亭宴,风光属暮春。岂惟酬胜赏,聊用乐嘉宾。酒罚杯无算,诗成笔有神。翻怜金谷会,回首迹俱陈。嘉靖乙未三月既望,征明制。钤印:停云生、征仲、停云
兰亭雅集即著名的“兰亭修褉”。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三日,“书圣”王羲之与当时的贵庶名流谢安、孙绰等40余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
兴)的兰亭相聚,行古时袚褉之礼,即借助溪水的流动,使酒觞顺势而下,觞至人前,必须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觞。聚会后,将众人的诗作集于一处,王羲之援笔
写下脍炙人口的《兰亭序》,并以诗抒意,“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孙统也有“时禽呤长涧,万籁吹连峰”的优雅诗句。围绕“兰亭”的绘
画作品是历代画家难以割舍的主题,大多分为两个题材,其一为“萧翼赚兰亭图”,其二为“兰亭修禊图”。其中“兰亭修禊图”尤为文人画家所喜爱,这一题材既
是对兰亭雅集的历史性追忆,同时也是文人自身生活的写照。作为吴门文化圈的中心人物,文人间的雅集自然也是文徵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画过多幅“兰亭
修禊图”,既有独自完成的《兰亭修褉图》卷、轴,亦有文人之间合作的,如《祝允明书兰亭序文徵明补图卷》、《文徵明褉饮小图罗文瑞兰亭诗序合壁卷》等。与
此历史性题材境界相通的,还有一些纪念性文人雅集图,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惠山茶会图》画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记录了文徵明和几位诗友在
无锡惠山品茗、吟诗、游览的美好回忆。文徵明的山水画秀雅清朗,有浓郁的书卷气。最常见的题材是表现文人庭院生活及聚会、赏景的作品,也就是在元代形成的
“书斋山水”和明代流行的“纪游山水”,多方面的表现了文人的情感和理想生活方式。文徵明的绘画如按年代分有早、中、晚的变化。二十多岁至四十多岁为早
期,画法主要师法沈周、赵孟睢⒛哞逗突乒罴摇;缫怨は肝鳎嬗辛俜隆⑿匆庵省O执嫖尼缑髯钤绲囊患绘画作品是他二十六岁作的《金焦落照图》,早期代表作品还
有《雨余春树图》、《烟江叠幛图》等。四十多岁至六十二岁左右为中期,画风主要师法王蒙、赵孟睿髌芬怨は妇肪佣啵缦感阄难牛史庀福宸ㄏ该堋H纭痘萆讲杌嵬
肌贰ⅰ妒清胜图》等。六十三岁至九十岁为晚期,画风具有粗、细两种面貌,且愈晚愈工。其绘画渊源,细笔主要宗法赵孟睢⑼趺珊突乒直食Ψㄎ庹颉⑸蛑芡猓刮账
卧怂匆夥ǎ⑷谌胧榉ū室猓詈笮纬勺约旱奶厣
这幅《兰亭雅集》图绘于嘉靖乙未(1535年)三月,时间上与古时三月初三上巳节时“祓除畔浴”的修禊风俗相合,为文徵明66岁时用小青绿山水技法所绘,
画风属晚期文秀隽雅一路。整幅构图分上下两部分,上部重峦叠嶂,林木葱郁,把世俗世界远远摒弃出画面之外,显示出文徵明辞官乞归之后与世隔绝的隐士心态;
两股清泉沿山谷两侧蜿蜒而下,在下部幽谷山谷中合为一股溪水,引出文人临溪而坐,诗文唱和的优雅景象,远处水榭上相对而坐的王羲之等人正在评点已写毕的诗
文,松柏荫翳,草木泛翠,春色浓得醉人。画面中山石树木勾勒精谨、设色淹润;人物之衣纹、眉目笔墨不多,但文人雅士潇洒的身形栩栩如生,其动态、情致各
异,传达出闲适、文雅的高贵气质。画面以青绿为主,淡施赭色渲染山脚坡石,明丽秀润,艳不伤雅。图中对细节的玩味,反映出文徵明恪守严谨、工细、典雅的审
美追求,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畹纳剿纾忧謇鱿个裂牛髁⒘嗣鞔娜饲嗦躺剿男赂瘢恢指哐判闳笾宋钠分室缬诨妗W饔谕甑摹朵跋萏猛肌肪恚雇佳
辖鳎史ㄏ改澹枭骺欤从吵稣庖皇逼谖尼缑餍∏嗦躺剿墓餐卣鳌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兰亭修稧图并记
手卷 水墨设色绢本 1557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钟山图
水墨纸本
瀑流千丈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五月江深图轴
丙申(1536年)作
款识:小阁秋晴宿酒醒,自开新茗带云烹。夕阳忽动圹影,落木潇湘生远情。丙申五月九日徵明写赠子寅文学。印鉴:文徵明印、衡山
苏州过云楼主人顾文彬所撰《过云楼书画记》卷八中收有文徵明“嘉靖丙申”所作《五月江深图轴》,明万历中有名伯茂者旁题五绝一首;又据今人刘纲纪《文徵明
年表》,嘉靖十五年(即丙申)五月,文徵明好友严宾往访,文因有《五月江深》相赠。徐沁《明画录》卷三有载:“严宾字子寅,号鹤丘,江宁人。家畜名迹,精
于赏鉴。所画山水,小幅尤精,酷似文衡山。”据此,可知此幅当与年表所记者为同时所作,或竟为同一件。此幅《五月江深》,以图说杜诗为着眼,复以青绿为主
调表现江南山水之美、人文之美,似是文徵明传世作品中比较少见的。画幅以江南岸端坐草阁中的士人为主,辅以独行桥上的和阁下烹茗欲上的僮仆,刻画一种怀远
之思,即文氏自题中所谓“落木潇湘生远情”,亦即发抒自己与严宾之间情谊,颇为独到。刘如仲称:“江旁‘百木之长’的松树枝叶繁茂,势铺霄汉虬曲交错,不
是秋夏,乃是江南的五月。另几株双勾的尖阔叶树郁郁葱葱,阔叶片片见笔,浓重茂密,树干的纹路清晰可见。树干、树叶的画法十发规范,前后的层次很清楚,且
能相互映衬。山石的层叠造型十分美观。江北岸的远山层次分明,树木稀疏可见,江边之石或淹没水中,或露出水面,勾勒少皴,十分规整美观。文徵明与子寅的深
厚友情,从其题诗‘落木潇湘生远情’可知,就是像潇湘之江水清深、深重。《五月江深图轴》是一幅少见的人物与山水画结合的重要作品。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山斋待客图
手卷 设色纸本
此文徵明中年所作,秀润温文,气力内蕴,与晚年筋骨强健者稍异。印用“文璧”,亦早作之一证。卷后有秦仲文、黄宾虹、徐石雪等鉴题,并经韩慎先收藏。韩慎先为近代鉴定名家,因藏王蒙《夏山高隐图》而自号“夏山楼主”。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木泾幽居图
手卷 设色绢本 1537年作
图作于明嘉靖16年(1537年),时徵明67岁。此图一反寻常作品中上天下地,主峰居中的传统图式而以平远之法结景。物象造型质直简拙,房屋工细一如界
画。人物生动,栩栩如生。舟船飞驰,具有动感。树干轻廓少皴,似不着色晕染。树叶则夹点勾皴诸法并用,山石用浓墨劲线空勾,青绿淡彩平涂,略加苔草矾头,
色墨互不相碍。景色近浓远淡,物象层次分明。通览整幅画卷,其于起笔、收锋、点划之间,毫无草率之意。工谨细致中寓质朴率真,沉着厚雅中见灵动活脱。运董
巨元人之秀逸简淡,蕴三赵山水之精工雅丽。属“细文”小青绿题材一路,比早年谨慎距度的风格稍显率意,而较七十以后的放笔之作又别具闲适书卷气息。
图后附另纸,上有草书题诗并跋曰:“木径见说幽居好,乔木苍玉湾湾。雅称名园依绿水,别闻高阁占青山。百年胜慨人增重,十里风烟兴寄闻。去去仙郎方许国,
莫缘鱼鸟便思还。木径周公奉史再至滇云,闻之先以此诗奉迓。丁己之岁长至又会公于阴,乃书此卷。”“偶因避署构云房,故拟寻仙观紫芳。忽报轩车枉篷毕,似
从丘壑梦宕厢。磋坨良会欣重遇,迅迈流年怪底忙。会圃登台新人咏,才情堪从沈东阳。丁己仲冬望后一日。”
“子籲起曹别业在木泾之上,雅有林泉之胜,因自号木径居士。比岁奉使滇南,便道还家,非久还朝,不无淹恋之意。余因为作此图,且赋小诗为行李之赠。京华尘
土中时一展咏,或亦可以寄江湖之怀也。丁酉八月六日征明识。”
徵明题跋体势开张,圆转飞动。笔划婉转,节奏缓和。虽以怀素、庭坚的龙蛇纠结、磊落昂藏为基础,但能化倔强外拓为峭丽劲健。出锋则寓温婉内敛于刻历活泼之
中,而于飞舞奔驰、天真飘纵中蕴涵文静娴逸之雅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向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迈进。文征明书法早年写苏体,后学宋元的笔法
较多。于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行书和小楷。
浅绛山水
立轴
山水
立轴 1537年作
松荫泛舟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绿萌草堂图 纸本设色
此图绘山中村落之景,于崇山环抱中见开阔。一瀑飞泻,汇成清清池塘。村居数间皆掩映于绿荫之下。山中闲居,有客拄杖来访。其意态优容,尽显隐士风流。画上除作者自书两题外,尚有蔡羽、王宠、陆师道诸家题记。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青绿山水
手卷 绢本
丁酉(1537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江山无尽图
手卷 设色绢本
款识:曾见宋院本有江山无尽图,慈亦漫拟其致,实有愧于古人,征明。印鉴:文徵明印(白)、衡山(朱)、停云(朱)
题跋:1.衡山先生笔墨精卓,能兼宋元之长,故克臻此妙境。参覩先生画多矣,无不有以工细见长者,是卷于结构佳丽中复饶生动自然之致,苍润秀湛兼而有之,信非寻常畦径刻画求工者所可究其三味。质之鉴者,宜宝诸,勿泛视焉。弘治辛酉秋日题于有竹庄,沈周。
2.吾师笔致奇异,娟秀绝伦,有若二八佳人,歌舞佳妙,品技两兼,诚令人击节叹丛弗昱。后学周天球谨识。
3.停云先生拟仿宋本,而用笔设色之妙宛若古史复出,非泛常绘林中所能解其集运骨髓。兹于宝翰西斋得覩是卷,遂识于后以归之,薛瑄漫识。

千林曳杖图 立轴 纸本墨笔 丁酉(1537年)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山峦层叠间房屋村舍,树木或枝繁叶茂,或萧疏秃干,有人撑舟而归,有人荷杖小桥。用笔细谨,浓淡、粗细、疏密,互相交织,有条不紊,给人温雅沉静之感。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秋山论道
设色纸本
江湖泛舟图
立轴
积雨连村图
立轴 纸本水墨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文徵明作品欣赏](//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後赤壁图
手卷 水墨设色 纸本/绢本 庚子(1540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