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吴门四家:沈周山水花鸟作品

(2014-08-29 17:21:58)
标签:

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文化

分类: 明画欣赏

 明代吴门四家:沈周山水花鸟作品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沈周(公元1427—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不应科举,博览群书。书学黄 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山水初承家法,兼师杜琼、赵同鲁,后取法董源、巨然、李成,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於广收博取中自拓新意。四十 岁前多画小幅,后拓为大幅,用中锋秃颖,笔力挺健而蕴藉,风格沉着浑厚,画以意境趣味为重。花卉鸟兽重写生,淡墨浅色,情满意足。亦画人物。沈家世代隐居 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 里。沈周是吴门派宗师,在画史上影响深远,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客座新闻》、《石田集》等。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蒲墩倡和图  手卷 设色纸本  (235.2万元,2008年12月北京匡时)
    《蒲墩倡和诗画卷》,以诗画合璧的方式再现了一段久为历史湮没的文人往事,其间的诸多细节颇有助于了解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文人真实的生存状况与生活情态。诗画卷无意中流露出的那种平淡清雅的人生襟怀,足以使后之览者抚卷慨叹不已。
    引首为沈周题写的“蒲墩倡和”四字;其后为其所绘设色盈尺小幅画卷;再接沈周好友、苏州状元吴宽首倡的蒲墩诗一首及跋语;后为沈周和诗三首;再则为吴一鹏 和诗一首、贡钦和诗六首并文林、钱昆、吴叙、魏昌、朱祚、徐霆、潘琳、傅谧、龚雷九人和诗各一首;随后又有大学士王鏊题跋一段并吴宽的《蒲墩倡和诗引》一 文。卷末则是当代学者、海外知名鉴赏家黄君实先生对于《蒲墩倡和诗画卷》的一段鉴赏考证跋文。

    通过吴宽的诗跋及其《蒲墩倡和诗引》一文,可以知晓“蒲墩倡和”一事的缘起与大致经过: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五月,友人孙希说得到了二个蒲草编成的 圆形坐墩,遂转赠吴宽。吴宽欣然接受,喜其饶有野致,而且放置在蔾床上,正好可以在闲坐时安放他的病肘,于是赋诗一首为谢。不料异日,另一位友人何元亨向 其“自言墩所从出”(从语气上寻绎,似乎二墩的真实出处是来自何氏而非孙氏),于是吴宽重新抄录了前诗并加以题跋遗之,以平息二友人争墩的风雅事端。其后 不数年,孙希说卒于刑部主事任中。而后何元亨因为远授四川庆符县令,感念旧事,于是请吴宽撰文记录,以表明其中缘委(吴宽所撰即诗画卷中《蒲墩倡和诗引》 一文)。据吴宽落款时间,可知为弘治八年乙卯(1495)季秋(九月)廿日,距前跋已相去整整十五年。而在此期间,吴宽一时游戏而作的蒲墩诗,由于充分表 现出了向往山林自然的闲适情怀,因而广为传诵。虽然此诗用韵颇险,追和颇具难度,一时咏和者还是翕然风随,甚至有“士大夫读之,累和至五六首者”。而这一 情景,正可以在诗画卷现存的众多和诗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卷中现存参与酬倡者共有十四人之多,其中不乏《明史》中有传记、当时位居一二品的名公显宦,当然也有象沈周、魏昌之类的隐逸高人。此次“蒲墩倡和”活动, 前后参与者当不少于二十人,虽然规模略逊于后来沈周首倡的“落花诗倡和”,但亦可称得上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江南文坛的一次盛举。其参与者则多为东南文人 圈中的佼佼者,且不乏吴宽、沈周的旧雨至交。

    接入的沈周小幅画作,从描绘的景物来看,表现的应当就是吴宽在京城的寓所—海月庵中的场景(据后王鏊所跋“予数往来海月庵,于二墩亦有一日之雅”之语,可 知蒲墩放置于海月庵中):树石掩映中一椽小屋,窗牖间一男子正端坐在书桌前,桌上文卷半开,似乎正在凝神构思诗文,其背后则饰有草书一壁,这想必就是吴宽 的生活写照;其侧则为敞开的格扇门,门内设有一榻,榻上两侧各置一圆墩形物件,无疑就是此次酬倡活动的主角—蒲墩。画面另一侧则较为虚旷,其间水竹清泠, 一小僮正挟琴沿溪桥行来……沈周一生足迹不出东南,从没有到过北京,所以图中描绘显然不是海月庵的实景,而是出自画家的想象营设。此画虽然不是大幅巨制, 但笔墨老健从容,极具大方家数,呈现的正是沈周成熟期的典型“粗沈”风格。画上未署年款,查考吴宽行迹,知其于弘治七年十二月八日因丁继母王氏之忧南归苏 州守制,故其《蒲墩倡和诗引》一文,落款时间为弘治八年乙卯季秋廿日,正是此期所作。据此可以推断沈周补添此画的时间甚有可能是在同一年中应吴宽之请而 补。另一条佐证是书画卷中有魏昌题诗,而据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七十三《耻斋魏府君墓表》,魏昌“以弘治乙卯七月某日卒”,沈周创作此图的时间显然不会与 此相距太远。若以弘治八年乙卯(1495)计,则沈周六十九岁,正是他创作的鼎盛期。画中树石的形态与所运用之笔墨,与稍后(弘治十年丁巳春末)为吴宽所 作之《京口送别图》极为近似,显然可以确定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吴兴山川通景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仿李营秋山水  立轴 水墨纸本 1496年作                     雪窗读易仿李营邱笔  水墨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秋山行旅图  立轴 1494年作       山泉图  水墨纸本                        松窗高士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春游图卷  手卷 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辋川图  长卷 纸本水墨 丙辰(1496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京口送别图  纸本墨笔 1497年作
    此图为沈周七十一岁时所作。记载了他在京口送别好友吴宽的情景。沈周长吴宽八岁,吴宽未第时,与沈周唱和甚多。弘治十年(公元一四九七年)吴宽北上,沈周 送至京口(今江苏镇江),绘此图以志送别。据题诗,所画当为舟泊吕城(今江苏丹阳附近)的情景。近岸上画杂树楼阁,岸边泊舟,舱内数人似在依依话别。夹岸 长堤横亘,江面宽阔。画面以老拙之笔勾点皴擦,浓淡相生,刚柔相济,苍厚浑重。图后作者自题和吴宽原韵七律一首。另纸又有作者自题奉和一吴宽《宿吕城》原 韵七律一首及吴宽在丁巳(公元一四九七年)作的七律诗二首。继有作者正德丁卯(公元一五〇七年),八十一岁时重阅此图,时吴宽已作古,回忆往事,不胜感 慨,复步其韵,作七律二首。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梅花书屋  挂轴 庚申(1500年)作                     山水  立轴 1498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吴中奇境  手卷 水墨纸本 庚申(1500年)作   (638万元,2006年西泠
    款识:庚申九月廿六日,自苕溪往宜兴,道太湖,见西岸异香,诸山紫翠重沓,随舟北行,歴四十余里,寔吴中奇境,喜而赋此:清苕达宜兴,道湖已成筭。仆夫却 告难,风浪卒莫玩。劝我陟山麓,虽劳免忧患。彼此有得失,我臆殊未断。譬山行望湖,昏昏祇浩瀚。何如湖中行,坐挹山秀烂。仆尚请筮决,得需利在彖。毅然促 飞橹,猛进不复懦。探穴有虎子,履险获奇观。出浦即会胜,列嶂在一岸。遐思揽吴香。(传云吴王于此山栽香)妄意觅仙幔。羣耸西若监,巨浸东罔畔。天恐湖太 滛,设此似按摊。云涛日撞桩,石趾力排扞。输嬴各无能,两垒对楚汉。我经锋镝间,便以老命判。山疑作慰藉,逐逐笑供翫。始有舟楫虞,尽被山破散。山亦有情 状,要我绮语赞。气聚势则附,形散脉复贯。远近相衍迤,中自存博换。虽静寓动机,万态纷变乱。虬龙徐蜿蜒,狮猊悍奔窜。夷突各不一,小大略相半。正展芙蓉 屏,横亘苍玉案。晓縠绉日光,莫熨锦绣段。金庭与玉柱,远弄波影粲。歴歴四十程,续续青不断。平生但传闻,洵美岂谩谰。芜篇聊梗槩,归亿庶可按。长洲沈 周。铃印:启南、有竹庄主人、启南、布衣之士、石田、长宜、清白传家

    《吴中奇境图卷》作于1500年沈周74岁时。画心(含沈周诗跋)纵35.3厘米,横430厘米,前有赵士桢“吴中奇境”篆书引首,后有吴大本、赵士桢、 冯超然、吴郁生、吴湖帆五家题跋,并有明代南师仲,清代吴大澄以及蒋祖诒、丁惠康四家鉴藏印,总长948厘米,十分难得。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落日林泉图  手卷 纸本 1500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秋山策杖图  立轴 1500年作                秋山访友图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绿树清波  立轴 纸本设色 1500年作

    款识:绿树敷阴白昼长,浓烟醮水晚山苍。祗应走马长安客,输我溪堂五月凉。弘治庚申二月画于有竹庄。长洲沈周。印文:沈周(白文)、石田(白文)
    沈周中年画饱满繁密,皴染淹润;晚年趋于粗简,极少烘染,未免刻露之病,黄宾宏称“明画枯硬”,指的大概正是这种笔墨。此幅为其中年真迹,景物繁密却不失浑沦雄沉,取王蒙、吴镇二家法而机杼别出。史传说他四十岁后拓为大幅,此幅非早作可知,而圆融的笔墨又与晚年钵途,可知画为其中晚年风格转换时所作,其雄厚之气,有明一代真是无人可及的。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山水  立轴 辛酉(1501年)作                             仿黄鹤山樵山水  水墨绢本 辛酉(150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松堂高士  立轴 设色纸本  辛酉(1501年)作          山水  立轴 辛酉(150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仿梅花道人笔  辛酉(150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湖山揽胜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款识:1.白阳山人道复仿米海岳。印鉴:白阳山人(白)2.周天球补远山。印鉴:周天球印(白)3.晋昌唐寅。印鉴:唐寅私印(白)、六如居士(朱)4. 仇英制。印鉴:十州(朱)5.徵明。印鉴:衡山(朱)6.茂苑文嘉仿倪高士笔。印鉴:文休承氏(白)7.包山陆治。印鉴:包山子(白)8.酉室王谷祥。印 章模糊不可识9.石田老人周。印鉴:石田(白)、沈氏启南(朱)10.五峰文伯仁。印鉴:停云(朱)
    题跋:余性嗜书画,凡唐宋以来莫不搜罗致之,而当代名笔构求殆遍,然卷册浩繁,艰于披阅。暇日擘绢为巨幛,丐沈、征君文待诏诸先生补缀成图,历十馀年始 竟。悬之堂中,恍时与诸公悟对于几席间,无卷舒之劳,有静适之乐矣。因援笔识其端。松陵明谷史鉴书。印鉴:明古鉴藏(朱)、子孙保之(白)
    边跋:明吴门四大家以沈石田为领袖,各有作品传世,大都各自单幅出之。偶尔见文唐合作之作。今获观此中堂,上有与四家同时著名鉴家史明古长题于画上,阐述 其制作过程,图中四大家署名,文待诏子侄及大弟子均列名,可谓千古之艺苑盛事也,爰缀俚语,藉志眼福。岁次庚辰初冬,八十六叟和溪仁恺题于西子湖畔。印 鉴:杨(朱)、杨仁恺鈢(白)、沐雨楼(朱)
    《湖山揽胜图》这幅巨幅中堂就是由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陈道复、文嘉、陆治、周天球、文伯仁、王穀祥等十位画家共同完成。史明古是一位酷爱收藏的大 家,对丹青佳作是“搜罗致之”、“购求殆遍”,并且花了十余年的时间请吴门画家完成了这张巨擘绢障画。细观画面,文征明、仇英都作了工笔山水;文嘉仿元人 倪云林笔意;陈道复仿宋人米海岳笔意;沈周作粗笔山水于右下;周天球补远山于左上。因此整幅画上涵盖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皴法——披麻、斧劈、折带、 米点、豆瓣等;树法也很齐全,松针、柳枝、枯丫,夹叶、大小混点、胡椒点等。同时还有点景人物,描绘出四种不同的生活场景——近处是田园牧歌;中景是满载 还乡;旁侧又是泛舟江上;远处则是庭院休憩。可以说是苏州地区芸芸众生生活百态的一个浓缩。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仿黄子久连山夹涧图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江乡芦泊图  手卷 设色纸本 辛酉(150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辋川诗意图  镜心 1501年作                   听瀑图  设色纸本 1502年作          草堂小聚图  立轴纸本 1504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梅雨送诗图  立轴 纸本 1504年作
    款识:甲子夏五梅雨后,国用持郭公天锡自录诗一卷,诗与书皆超迈,情抱抑欝,读之畅然。摘其送乐伯善一篇,奉同所韵以言鄙怀也。落魄青袍随草色,萧条白发 遣年华。徒劳梦寐费忧国,错认诗书能起家。愚去刻舟忙觅剑,饥来索饭误炊沙。且拈杯酒歌苎曲,好在山巅与水涯。沈周。印鉴:启南、石田。

    张鈇题奉和七言诗:韦布自来钦德望,缙绅谁不重才华。王维画笔超凡品,杜甫诗篇擅大家。舟楫具闲幽草涧,庙堂忧切白鸥沙。穷通亦走寻常事,身后芳名正未涯。慈溪张鈇奉和。

    文徵明题和七言诗:江南五月春如扫,寂昼清阴占物华。梅子雨晴鸠逐妇,楝花风急燕成家。旋除还满愁随草,已散难抟友似沙。羡杀忘忧沉东老,诗书白发自生涯。文壁第二次。

    张鈇,字子威。浙江慈溪人。明代嘉靖丙戌进士,沈周诗友,博学强记,综贯经史,攻古诗文,兼善书法,四体皆能。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杖履寻仙图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西池夜宴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502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两江名胜图  册页一  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横23.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两江名胜图  册页二

    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两江名胜图》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明媚幽雅的风光。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 格。其一为《马鞍山图》,写江苏昆山县西北马鞍山风景,图中山阜平地拔起,峰顶梵宇耸峙,幡旗拂空,以松下人物相衬托,更显风峦的雄奇。其二为《杭州下天 竺寺图》,画中寺院掩映在万木丛中霭缭绕,流泉跳珠,一派梵宫胜地幽雅和宁静的气氛。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落花诗意图  纸本设色 纵35.9厘米横60.1厘米  南京省博物馆藏

  图为寿春花谢景色,五株近树 直立,二株远树互相欹斜,用墨和水以胡椒点法作树叶,一片翳蓊茂密,正是绿长红消时刻。岩石染色,赭绿外间以花青分,色调明快,小桥贯连平台,流水潺潺。 一高士策杖远眺,远山用花青渍染,正是大野无人的畅心境界。平台上落英缤纷,以胭脂和白粉参差点成,铺地如锦,与绿地相映,赏心悦目。近处黯黑的苔点,更 是烘托传神。沈周於1504年七十八岁时,曾作落花诗十首,而文征明和十首,自己又作十首,可见落花诗意,常日萦回。题云:“山空无人,水流花谢。”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落花诗画  卷 设色绢本
    款识:诵张季鹰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惟是老人感之为切,少年当未知。此人从老年坐于无聊,须春时玩物华以为性情之悦而老其忘之所至,少之所违为惬耳。 余自弘治乙丑春一病弥月,迨起则林花净尽,红白满地不偶其开而先其落,不能无恨然者触物成咏,命为落花篇得十律焉,写寄征明知己,傅及九栢太常,俱连章见 和能超老拙腐烂之外多矣,媖母不自悔,强又答之,累三十首于二公之辱,及装卷以登其作而腐烂亦得,牵连于末简或曰苏长公咏梅自开而落几三和子将希之乎余 日,长公于是有留连一物,吾过矣之咎然,长公所和而自到留连,余则成于二公出手偶耳,今以无为而加有为之过犹贵,触于虚舟怒擎于飘尾,信难为其任焉,若以 老之稚心更作稚语,竟人此过知自取也,嘲者不复相辨,因衍其说于篇首云。八十翁沈周。钤印:启南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落花图卷
   原为沈周落花图文征明书诗卷,沈画未书年款,而文征明书则署年戍庚,是年沈周八十三岁。
  沈周七十八岁时,曾作落花诗十首,以示征明,后征明、徐祯卿、吕常、唐寅等均曾和之。画一高士坐树下,树枝横直相错,前方严端,亦作三树,互为呼应。 枝头以苦绿点,间以淡绿,正是绿阴满枝,好花将谢时节。远山崖顶齐隐云中,岩颇峻峭,岩脚处块石垒垒,间以平坡台岸,用赭石染土质山石,以青绿分,使色彩 的对比,益增鲜艳明快,为沈周用色的要诀。崖后数道小溪,汇成瀑布冲激而下,顺溪流出,溪中石块错落有致,以示水的流向。高士所坐平台及树下的山岩,岸边 的水畔,遍布落花,红为桃杏,白为李花,和色点簇而成,诗翁目不应接,对春将逝去,无限伤悲。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湖山栖隐图  手卷 纸本设色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山水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重林高士 立轴                                山水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石梁飞瀑

    款识:石梁飞瀑。长洲沈周。印鉴:启南(朱文)、白石翁(白文) 
    此幅《石梁飞瀑》画面杂树茂密,各各不一、岩嶂连绵。为使远近合宜,近处山岩画后以焦墨重重皴成,以浓墨点苔,苍浑绵密,得黄鹤山樵真传。在 画法上宗学王蒙,景色繁茂,草木华滋,笔法甚密,风格细秀。整幅作品在近于王蒙的繁密的笔墨中展现了想象中群山的雄伟,开创了以山水画象征人品的表现手 法。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桐阴立杖图

   碧梧两株,高耸半天,一高士正扶杖倚立,左侧陡起高冈,顺坡而下,渐见山路,一桥接连对岸,正中山峰亭立,山脚低处,相隔成曲折溪岸,虽不见山瀑,正似 溪水缓缓流下。中景部份,由两侧山缘相抱而主峰凸出,成四角形,越显得构图稳重端厚。桐叶用双钩,浅赭草绿轻染,用笔挺拔厚实。山岩皴笔不多,作小青绿设 色,先染浅赭,以石绿分,石青破,近岩的石青和山巅的石青,则遥为呼应。石桥上一鹤栖立,与人相呼应,解意白鹤,欲伴主过石梁归去。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桃源仙境图  手卷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云山图  手卷 设色纸本  (667万元,2012年5月北京文博苑)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青山红树图轴   

    近处作四树,互为横斜,柳枝枯短,杠叶满林,已是深秋时节。高士策杖过石桥,双目远眺,领略江山无限情趣。近岩数块,作短披麻,远处则崇山峻岭,一磴道从 密林间出,傍中立山岩,木桥可通对岸。松树高耸,林间时见红叶,主山自画幅中突起,山顶作矾头,且时现平台,极见变化之能事。山石以赭石染,以青绿间隔, 清朗悦目。诗为:“千树秋风万叶飞,林蹊苔径步斜晖,履声历落啄歌去,犹有余红点着衣。”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溪山渔隐图  手卷 设色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蕉阴弄琴图  立轴 绢本
    款识:拣得芭蕉满地阴,红尘烦暑净无侵。移床兀坐思如水,料理熏炉复事琴。沈周。钤印:启南(朱文)、白石翁(白文) 
    沈周有多幅描写文人幽居庄园的作品存世,如《东庄图册》、《夜坐图》等,或描写文人隐居山野茅屋,或表现精致幽雅的山庄园林,无论简陋还是宽阔,都强调安宁清雅的文人情怀。《蕉阴弄琴图》即为这类题材。
    《蕉阴弄琴图》描写在高山俯仰、云气湮氲、草木润泽之中,茅屋草堂、蕉阴婆娑之下,一雅士正携和清泉,畅然抚琴。非但有清音,更有一童子侍奉熏香而来,文人雅逸之气与画者的恬静心情弥漫于画页之上。
    此幅属沈周晚期艺术已臻老成之作。画面并写高远、深远。构图开阔,以S型水域串联起前景与后景,虚实相衬。山顶矾头叠累,错落有致。山坡用披麻皴法,用线 圆劲,以淡墨渲染,墨色浓润。山石的轮廓线一次完成,极少复笔。其皴法中锋与侧锋、整笔与散笔兼用,粗短的线条疏落有致,将斧劈、雨点、披麻等皴法相互结 合。山顶、山脚以浓墨苔点反复点染,浓淡相宜。前景之中的树木或俯或仰,相映成趣,枝叶树干的点染安排,生动活泼并不失秩序,全无生涩呆板之拖沓。人物勾 勒精细,造型准确。沈周博采众长,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 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此幅即体现了沈周中锋侧笔并用,长勾短研兼施,刚柔相济的“粗沈”样貌。在笔墨上、气质上不同于元画的孤寂与冷漠, 画面情感是恬静的,入世的,抒写了文人恬淡幽闲的情怀,着意追求平淡天真之趣。
    沈周出身于诗画与收藏之家,致力于追求“画格率出诗意”的境界,不仅以笔墨寄予文人淡泊隐仕的人生理想和境界,更认识到题画书法对画面整体的点题、平衡画 面效果和意味拓展的功能,因而力求书画相得益彰。其书法初学沈度,晚年直追黄山谷,得其风神。画中题识修长欹侧,遒劲奇绝,与其画“粗体”风格一致。书法 线条浓淡、虚实有别,别具韵味,有别于古人。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骑驴赏雪  立轴 1508年作

    沈周早年学王蒙,笔法细密,多作盈尺小品,中年后学黄公望及宋诸家,始拓为大幅。风格趋于劲健,追求骨力。晚年以吴镇为宗,更加苍劲浑厚。画面写一高士骑 驴缓步溪桥赏雪,一童子折梅尾随,层峦迭嶂,一片孤寂。忽有书声振于林樾,但见层林中有楼宇,两高士执手笑谈,景色平远旷荡,幽郁淡雅。此作为其晚年(正 德三年戊辰1508)手笔,是其晚年“粗沈”的突出风格。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钓雪图  手卷 设色纸本
    沈石田的画,中年圆浑,晚年刚硬;中年缜密,晚年疏简。此卷未记年,吴湖帆称其“老笔纷披,款识尤疏宕神化,当是八十以外最晚之作。”吴氏精鉴别,见多识 广,其言当有所据。画中山石勾斫形同刮铁,盖其既学董、臣、黄、吴,亦参马、夏,吴湖帆称其“一点一画,无不浑厚,锋稜兼具”。是没有南北芥蒂之故。此卷 后有文徵明大字长题,亦朴茂苍郁,已入老境。另有陈眉公一跋,吴湖帆三题,很难得。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雪山图  长卷 纸本 水墨淡设色

    此卷描绘寒冬江岸景色,是沈周山水画的代表作。曲折的寒江两岸,岩崖逶迤,山峦延绵,老树槎砑,苍松傲然。江岸树石间点缀着紧闭门窗的房舍,静守孤舟的渔 翁和身着寒装的行人,给画面增添了寒荒萧瑟的氛围。山石以老硬简率的笔法勾皴,以秃笔浓墨点苔,形成浓淡交错、疏密有致的韵律。通幅画构图宏阔,笔致挺劲 凝炼,墨彩豪放雄逸,形成浑厚之势。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双松並茂图                                            双松图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牡丹图  立轴 辛酉(1501年)作   (504万元,2011年12月北京康泰)
    这幅沈周佳作是为好友庆云庵高僧西莲上人所作水墨牡丹。内容吉祥寓意喜庆,以水墨表现不着色牡丹实属沈周画作中罕见。观其佳作可谓心旷神怡,画内功夫及笔 墨的控制和画外的学养是一般名家很难企及的,沈周把墨分五色的表现技巧和人文理念推向了极致。画上明确记载了画的拥有者和画家的亲密情谊,在画的右上角第 一次题跋为弘治辛酉年,时隔八年后,画家又与西莲上人相聚,畅饮于甲子三月四日,二次题跋。非常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当时的情境下,真情抒怀,对生活、事 物,对艺术、鲜花和美酒等等进行了长篇论述,感欢之余,情理之中有诗有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墨笔花卉八种  手卷 水墨纸本 1507年作   (179.2万元,2009年5月北京保利)
    题识:秋轩前杂植凡数种,花开时辄弄笔象之于纸,次第得十翻,盖散人弄饱饭之活计也。观者勿以工拙为诮。八十一翁沈周识。印文:启南、石田

    题跋:(一)邹方锷(清)补题:宋人写生有气骨而无风姿,元人写生饶风姿而乏气骨,此皆所谓偏长,能兼之者惟沈启南先生。观此卷数花,虽率意点染,而苍然 之质,翩然之容,楮墨之间郁然有生色,非笔端具造化者不能。八十老翁王若此,覩其遗迹,犹为天际真人想也。太原王穉登题。写生之法大与绘画异,妙在用笔之 遒劲,用墨之浓淡,得化工之巧,具生无之全,不计纤拙形似也。宋自黄崔而下鲜有擅长者,至我明得沈石田老苍而秀润,备笔法与墨法,令人不能窥其窔,真独步 艺苑。试阅其一二佳本,真能使眼明不可易视,为识卷末。周天球。

    (二)右沈启南先生水墨花卉卷曾载入高江村《消夏录》,其尺寸行款不差累黍。旧有王、周二跋,不知何时失去。华君嘱余补写并记其后如右,时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季冬十日,邹方锷。印文:名余曰锷、豫章

    (三)石田山水全以笔力苍劲胜人,其于花卉亦然。只此寥寥数笔,雄劲有神,绝非时史所能办也。华君天和好古而文其所藏。名墨甚伙,此尤其所宝爱者。阅三日又书,时雨雪方深,水仙初放。箬溪渔者。印文:豫章、箬溪、锡研斋

    此卷为沈周正德二年(1507)所作,时年八十一岁。用墨笔写牡丹、水仙、芙蓉、菊花、薝卜、鸡冠、山茶、百合共八种,用墨古雅,有婀娜之致。卷后行书自题十五行,书学黄山谷,笔力遒劲。卷中有多位鉴藏家印文。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仿王渊花鸟图
  沈周晚年有写生册,作虾蟹鱼螺与葵萱诸种,其率意神化之处,为后人允为“神品”。此帧 为四十二岁盛年时的作品,仿元代花鸟名家王渊的笔意,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人,得赵孟畹闹甘冢剿宋锿猓裰袷瘸凭眨缘偶ぁI蛑芤缘阈捶椒ɑ桑ㄇ辔叮匆叮灾 旎频愎鸹ǎ嫌兴瘢黄芤环桑苷呋厥鬃骱裘础9鹗鞅史ú跃ⅲ矣酶探濉E钥饺兀也嘤星锞蘸椭褚丁9鸹ㄓ胲饺兀蛉倨薰蟮男逞裕蝗缋褚撬裕骸胺蚬笥诔薰笥谑摇!被夂 屑榈囊庖濉?钐猓呵菹禄ɑ坝昕鲆赖す鹩巢蕴Γ婚紫喽曰胛奘拢ㄇ妹庞锌屠础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杨梅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1478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枇杷  立轴                                            石榴喜鹊  立轴 1477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枇杷  设色纸本                       枇杷晚翠  立轴                          枇杷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题孙艾蚕桑图

    此图与木棉图为相对的,沈周题有啮蚕惊雨过,残叶怪云空,足食方足用,当知饲养功。图中三蚕各据一叶大嚼,各蚕的蜿蜒起伏情状,在绿色桑叶下,衬托得极为 逼真,桑葚或青或紫,也曲极其妙,可见作者的描写功力确是不凡。此一题材,在国画中极少见,所以沈周对他所存劝寓世人重视棉蚕的深意,特加表扬。画中用笔 用色的醇厚,诚为文人画的典型。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沈周题孙艾木棉图

    蚕桑木棉二图,为沈周好友孙艾所作,公元一四八八年即沈周六十二岁时所题。诗云:当含黄蕊嫩,绵韫碧铃深,小草存衣被,长民谁此心。并有钱仁夫和句。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栖禽图  水墨纸本                                 古木慈鸟图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歌报喜  水墨纸本

    题识:曲江南陌乱垂烟,勾引春风入管弦。惆怅几枝憔悴尽,与人长系别离船。沈周。印文:启南(朱文)、白石翁(白文)

    沈周,吴门四大家之首,继承并发展了自南宋牧溪以来的花鸟画大写意画法。自他而始,写意花鸟画在画史上的独立地位因此确立。沈周一生以山水画著称于世。花 鸟画据称现今存世仅二幅,他的花鸟画清新、活泼、秀雅,此幅中柳枝弯曲自然,倒垂的细枝嫩条,浓淡适宜,富有生机,二八哥上下呼应,神态活灵,用笔简练、 沉着,足见沈周的大家风骨。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杏花鹦鹉  水墨纸本                  富贵白头  立轴                             庐橘山禽  水墨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古木双雀  立轴 水墨纸本 1500年作                          松石图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花鸟  水墨纸本                                       寒鸦图  立轴 1501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杨柳春燕  镜框 水墨纸本
    题识:今年见新燕,犹似去年见。主人头发白转多,只有乌衣不曾变。年去年来来不差,分明记得主人家。柴门大开风满屋,飞出飞入随杨花。君不见,相国门前车马塞,一朝去相车马寂。车马寂,草萋萋,燕子还来梁上栖。弘治新元社日见新燕,感而赋此。沈周。钤印:启南

    题记:送归燕,送归燕,秋社今年又一遍,明年春社是来时,隔不半年仍复见。送归燕,送归燕,似把人家作邮传。来时不是慕富贵,去日曾非弃贫贱。口喃喃,尾 诞诞,意与主人相春恋,对语殷勤杨柳楼,双飞再四梧桐院。楼中院中有宾客,主人日日开高宴。酒杯在手易肺肝,酒杯去手华颜面。若将燕子比人情,燕子年年情 不变。暇日过访肤庵,见石翁新燕篇,予以归燕以补空方。钤印:吴宽、原博

    同为吴门名士,两人交非一日,关系密切。吴宽非常欣赏沈周的书画,在京城做官时,向朋友们广为推介,令沈周在京城画名大振。此幅画中,吴宽看到沈周的新燕篇,便以燕子喻两人之友情,作归燕诗一篇相呼应,可见他们感情之深。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三蔬图  手卷 设色纸本 1470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菊                                   春草秋花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菊花文禽图  1508年作
   是图作于正德已巳年中,沈周八十三岁,绘后数月即去世。画一羽衣未全之公鸡,方展肉翅,立于菊下,全神贯注于半空飞翔之双蝶。菊花四五朵,正面侧面都 有,浓墨点正叶,淡墨作叶背,并以浓墨为叶筋。菊茎甚高,故立一竹使支持不倾。全图未用色彩,而墨彩焕然,观全图中浓淡墨分布的得宜,鸡目的注视,鸡足的 伸展有力,虽因年老力衰,未必如早年精到,但信手写来,无不见其规矩,诚炉火纯青之作品。此图赠与初斋,以公鸡及彩蝶的文锦,预祝其文采焕发。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红杏图  1502年作

   款署布娚简静好学……壬戍科果登第,尝有桂枝贺其秋闱,兹复写杏一本以寄,俾知完庵遗泽所知也。完庵为沈周先辈刘钰之号,善画,沈周尝数度与游,交往甚密。画此为贺,以示不忘旧情。壬戍时沈周年七十六岁。。
  作老杏一技,小枝一遮于前,一隐于后。以胭脂点花,和墨点花蕊、花萼,浓墨点苔,笔法苍老,古拙之气跃然纸上。
  宋景文尚书以“红杏枝头春意闹”知名,故后人谓“红杏尚书”。因而红杏寓祝进士及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立轴 1489年作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墨梅鹦鹉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桂 花  立轴 设色纸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柿实图  立轴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花果图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暗香疏影图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双吉图  设色绢本                               吉祥花卉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古木花冠  立轴 1478年作
    题识:我生老去聩两耳,山窗高眠常宴起。尔虽与我似无缘,高唱几声来枕底。毛黄嘴瓜亦复然,雄毅之姿众难似。东家抱厨今老已,烹之食客还中止。不如赠与侯朝人,霜马催行残梦里。成化十四年戊戍秋八月并画沈周。钤印:甘节堂、启南、石田

    该图是沈周中老年具有代表着的精品。在平坡之上,以单脚独立雄鸡为主体,衬以枯枝古树。枯叶已凋落,大树枝干仍向上伸延,挺立在秋寒中,树纹清晰可见,几 片残叶在拒抗着秋寒。下端则杂树交架,疏密有致,色彩浓淡相生。画之正中为顶天立地的雄鸡,它单脚用力抓地支撑着身子,脖子前伸,短锐之咀紧闭,此颈待 鸣,形态生动逼真。画家用红色点出它的鸡冠,温柔蓬松的黑色及红色羽毛相印出它的雄健,真是笔笔见骨见气。雄鸡总是和英雄相联系,雄鸡的形象也显示着人们 的心情,可以从中感受到蓬勃的生机和生命力,也显示着人品和修养。布衣百姓的沈周,一身正气,他十分敬孝,注重礼仪,谦让平和,宽人律己,从不倚仗官府之 势,而是尽守布衣百姓的本分,尤如公鸡的雄劲,雄视官府权势。所以他心胸开阔,处世温和,不逐名利,平等待人。

    鸡字在中国出现很早,商代甲骨文里就有鸡字,而且古人认为“鸡有五德”,即它的冠距、敢斗、告食、守夜、守时,分别象征文、武、勇、仁、信、信五德(见 《中国文字学故事大辞典》鸡说)。在沈周的绘画中以画鸡为题材者不下十余种,如上海博物馆的《雄鸡芙蓉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鸡图轴》等。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雄鸡图  设色纸本                                 朱草秋深图  镜心
    从这幅画鸡看到沈周山水画对花鸟的渗透。画鸡是沈周花鸟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雄鸡芙蓉图》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画鸡图轴》都是同题 材中的精品,这幅出于沈周晚年的画鸡佳作,结构严谨,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兼具山水画的气象,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悠闲意趣 及价值取向。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溪凫图  立轴                                               松鹰图  立轴 绢本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芙蓉紫凫  立轴
    此幅画作应为作者盛年严谨之作。画面为近景写实,个性鲜明,意境深邃。以湖石、芙蓉为景,野凫在岸上石下静竚,静中有动。湖石的描绘凝重而变化,质感很 强;芙蓉采取没骨钩筋画法,为传承宋元院体之风,赋色艳丽,枝叶明净而不显单薄;野凫肥硕,形态生动,造型浑穆,羽翼钩摹渲染,也为宋元禽鸟之画风。款中 自题诗更增加了幽静闲适的恬美意境。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花下睡鹅
  沈周兼长禽兽,此图画一老鹅,正栖 于玉簪花下,鹅转颈埋首于背羽间,半闭其目,睡态蒙胧。毛羽作双钩,略加皴点,自头至腹一笔而下,时见脱落,却笔断而意不断,颇有宋人含蓄遣意。鹅顶及双 蹼以朱黄染,背景则为一大湖石,峋岭突兀,挺拔高耸,玉簪一株,亭立石下,正叶以草绿染,背叶则略以白色醒出,叶脉也缓缓勾出,与信笔勾成的花朵,极见清 趣。坡面向右方斜下,笔端略见飞白,深得转折起伏之妙,且使鹅身与山石相对立,与所题诗句对称,构图特别显得稳重安帖。句为:“磊拓东阳笔下姿,风流崔白 未成诗;鹅群本是王家帖,传过羲之又献之。”意指王羲之笼鹅,喜鹅颈转折,从中得悟书法笔意,故文人自来爱鹅。沈周书法从黄庭坚来,此幅写来更为挺拔,约 为八十三岁左右晚年作品。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辛夷墨菜图卷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松下芙蓉图   美国密大艺术馆藏
    以没骨法写芙蓉,胭脂和粉点出花瓣花苞,草绿和青直点花叶,叶后画古松一株,枝向两侧平伸,一如保护芙蓉快速长大。松以赭墨写成,松之苍劲与花之柔嫩,更因相互衬托倍见分明。
  松为长寿,代表长者,芙蓉有荣华生发之意,时年款署弘治已酉,沈周六十三岁,文征明正方廿,始从沈周学画,沈周固然授以作画之大意,却不欲以画妨碍其举业,岂非老者如苍松般只能立于荒野,而希望文征明却能享受荣华富贵。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转载]吴门四家:沈 <wbr><wbr>周作品欣赏
         花卉册页  十开 设色纸本

    此册共十开,前有文徵明引首隶书“石翁墨妙”四字。一开画乳鸭,其余每开画花卉一种,计有红杏、辛夷、芍药、蜀葵、百合、秋海棠、雁来红、芙蓉、石榴九 品。画法在没骨与钩花点叶之间,笔墨朴质,设色淡雅,于后世写意花卉有荜路褴褛之功。册中钤“白石翁”印,可知其为沈周五十八岁自称为白石翁后所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