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人人民在流传一篇文章“管理超大城市需要有强烈的挚爱”。全文很长,不转载了,表示一个中心思想:只有你挚爱这座城市,才能管理好这座城市。
摘录几段文章,转发几张照片。
1、临危受命,毅然挑起管理超大城市的重任
记得1982年、1983年左右,上海适逢“文革”十年浩劫结束,百废待兴时期。经过五六年左右的过渡和理顺,中央从上海在文革前主要是理工科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历练的优秀党员干部,提拔到市级、局级层面上来。如吴邦国、黄菊、陈铁迪、倪天增、夏克强、谢丽娟等。他们熟悉了解上海,又在上海的基层做过。很多市领导也是原先住在石库门房、过着没有煤气、独立卫生间的居家生活。他们亲身感受到上海的发展过程。

2、自主改革,激活城市潜力,改善城市面貌
上世纪80年年代中后期,上海通过向中央财政包干及世界银行“九四”专项基金,化大气力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缓解了城市公用事业捉襟见肘的困难,城市面貌有了一定改善。

3、浦东开发,世博会举办,确立了国际大都市地位
上世纪第90年代的浦东开发开放,给上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发展机遇。许多市级机关干部在市领导的带领下,毅然挂职来到浦东掀起新的创业和创新。“八百壮士”过江东进,领导和干部、市民一起奋发图强。2010年的世博会,又让上海进一步拉近了与国际接轨的空间。那时,上海人民空前的情绪高涨。世博会进园参观,有序排队。有的排7、8个小时都乐此不疲。在海外的华人惊叹:这样能吃苦耐劳的民族,谁能竞争得过?
一是各级领导能深入基层,了解民生疾苦
二是弘扬城市精神和法制,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发展 三是市领导心怀全市人民,无欲则刚,无私无畏

这三个月疫情的深刻反思。只有深深挚爱着这座城市,了解城市的基因和肌理,才能真正引领上海这艘巨轮,尽快走出泥潭,驶向胜利的彼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