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刘胜 2014/12/16 20:50:28
8.(2011新课标)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晋】刘胜 2014/12/16 20:50:52
还有这个题中的“公其是非于学校”的含义,谢谢了
20:53:32
【浙】陈丽 2014/12/16 20:53:40
这个公天下的涵义很好理解
【陕】刘建荣 2014/12/16 21:03:31
黄宗羲题一定要深入理解明夷待访录的含义和里面的具体篇章
【浙】陈丽 2014/12/16 21:04:21
第二个说说学校。
【晋】彭再 2014/12/16 21:04:24
陈大师 来了
【冀】艾 2014/12/16 21:04:26
谢谢陈老师
【浙】陈丽 2014/12/16 21:04:32
古代的学校和现代的学校不同
【陕】刘建荣 2014/12/16 21:04:35
材料出自明夷待访录之学校篇
【浙】陈丽 2014/12/16 21:05:48
因为古代人的政治思想是,政统和道统统一。政统就是我们理解的政制,道统,就是政治的指导思想。但古代和现代不同的是,道统及其解释权并不是掌握在皇帝手里的,而是掌握在士大夫手里的
【陕】刘建荣 2014/12/16 21:06:00
其中心意思是要提高学校在判断是非中的地位
21:06:22
【浙】陈丽 2014/12/16 21:06:22
也就是说,士大夫掌握着道统及其解释权,就可以对皇帝展开批评,
【浙】陈丽 2014/12/16 21:06:35
一旦皇帝作为不符合道统,士大夫是可以批评的
【陕】刘建荣 2014/12/16 21:06:50
对
【浙】陈丽 2014/12/16 21:06:54
那么古代的学校,就是士大夫议论和学习道统的地方
【辽】王尧 2014/12/16 21:07:09
有点类似于议会吧
【陕】刘建荣 2014/12/16 21:07:42
重点是提高他的地位
【浙】陈丽 2014/12/16 21:07:53
也就是说,古代的学校并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学校,而是士大夫议论道统的地方,而学校相对于皇帝具有独立性,道统及其解释权不在皇帝手里,皇帝无法左右道统的内容
【陕】刘建荣 2014/12/16 21:08:16
作为最高的评判机构
【晋】刘胜 2014/12/16 21:08:20
天下为公呢?
21:09:05
【浙】陈丽 2014/12/16 21:09:05
而黄宗羲的核心思想,是秦始皇以后,政统逐渐在压倒道统,他想扭转,想让道统重新取得原来就有的更高的地位
【晋】刘胜 2014/12/16 21:09:08
与“公天下”“家天下”区别
【浙】陈丽 2014/12/16 21:09:26
那么就是提高学校的地位了
【浙】陈丽 2014/12/16 21:09:40
【晋】刘胜军
天下为公呢?
天下为公,和西方说的主权在民其实是一个意思
【晋】刘胜 2014/12/16 21:10:38
正统
【晋】刘胜 2014/12/16 21:10:47
现在差不多明白了
21:12:02
【晋】刘胜 2014/12/16 21:12:02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还有这个,这里的公天下的含义与天下为公的含义区别
【冀】刘连 2014/12/16 21:12:05
【浙】陈丽 2014/12/16 21:12:12
道统就是形而上的道,政统是形而下的器。道统是指导政统,政统体现道统。但是秦始皇以后,政统压过了道统,让道统成为政统的门面,就是黄宗羲不满意的由来
【浙】陈丽 2014/12/16 21:12:38
那么至于中国古人的道统是什么?,就是大道行之,天下为公,其实就是西方说的主权在民,一个道理
【晋】刘胜 2014/12/16 21:13:44
吴晗 《论反内战运动》:“他们自以为有一个统,正统、法统或道统。”徐特立 《“一二九”感言》:“我们的法统是辛亥革命以来的法统,是革命的法统,这一法统被叛变大革命的反动派否定了。”
21:14:08
【晋】刘胜 2014/12/16 21:14:08
这里的法统是不是就是道统
【浙】陈丽 2014/12/16 21:14:22
不是,古人其实没有法统的说法
【浙】陈丽 2014/12/16 21:14:32
通常就是道统和政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