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驿发子寺传奇(母校传奇)

(2018-06-19 12:43:32)
标签:

南部县柳驿乡

发子寺

有一所学校,原本是传奇的寺庙;

有一座寺庙,曾经是知名的学校。

(庆祝初中同学毕业四十周年聚会)

“发子寺”抒怀

人生不仅需要实现伟大梦想,

还需要了结一些小小的心愿。

有一种重逢,

我整整等待了四十年。

公元一九七六年,

那是一个特殊的秋天,

有一群懵懂青涩的少年,

有缘成为母校的首批学员。

杜家祠堂烛光点点,

让我们播下美好的心愿;

发子寺的薪火承传,

把我们共同的梦想点燃;

“邦君树赛门”府考典故,

更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

渴了就喝一口老学山的清泉,

饿了在山坡上升起袅袅炊烟。

人生最初最美的风景:

夜晚欣赏“柳边驿”的晓风残月,

清晨感受“马跑泉”的古道扬鞭。

四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

虽然容颜的韶华易逝,

但是心中的芳华将永远驻守人间。

“发子寺”传奇

四川省南部县柳驿乡有个“发子寺”,它修建于康熙三年(又传该庙始建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4年)。她不仅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也曾经是教书育人的风水宝地,因令人向往的名字以及“邦君树塞门”府考典故而驰名千里之外。

话说晚清年间,山姓秀才佐元先生,又名山绍涛,不愿出任仕官,一心专注办学,给后人留下许多佳话。

正值府考秀才之年,同期学子十余名,能否有作为十分关键,若本期未能考中者,将延迟二、三年再考。佐元秀才教书不免留下一些逸闻趣事。一次外出办事,要耽误一段时间,便请父亲山毓英(活泉)谥号明德老先生代课。课间休息时,毓英老先生打了一个小盹,梦中见一棵参天大树突然倒下,把发子寺的山门给挡住了。老先生猛地惊醒,他回忆梦中情景,怎么会做这样一个梦?一连几天,他反复思考反复琢磨,最终得出此梦必定与府考秀才有关。毓英先生便出了“邦君树塞门”这一作文题目,让弟子们练习。

佐元从外地回来后,父亲把此事一五一十讲给他听,他也坚定父亲的信念,让弟子们反反复复地练习这一作文题目。弟子们做了又改,改了又做。连续两个多月了,难免有个别淘气、不耐烦的学生私下抱怨:天天做同一题目多没意思。但是,佐元坚定信念,始终不改题目。多数弟子勤奋好学,认真演练,佐元也耐心训导、指点。弟子们大有长进,佐元心中暗自欢喜。

府考那天,作文题目正好是“邦君树塞门”。弟子们答卷时个个神志清醒,轻车熟路,洋洋洒洒,诗文并茂。发榜时,十个弟子,居然有八名高中秀才。神奇的是,在高中的弟子中有一名是炊事员,一边干活一边偷听先生讲课,私下学习又十分刻苦,同期参加考试,也考中了秀才。在清朝的乡村,这样的事是绝无仅有的。

关于发子寺的传说还很多。发子寺所在的山叫老学山。寺庙正对面不远处就是有名的山姓人家村落。寺庙左侧面山脚下有个“范家坝”人杰地灵,在一范姓村民的家中至今保留一块珍贵的石碑,即范氏宗志碑;碑文上记载了这儿的范姓祖先是范公正文(范仲淹的后代);大明洪武年初(1368年),范仲淹的十代孙范道清由江南姑苏迁到了南部柳驿。寺庙的右侧面不远处有一股山泉,被誉为“神泉(水)”。

令人痛心和遗憾的是,发子寺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幸被毁掉。据说当时因战事需要,把寺庙的木料拿去修碉堡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尚未改革开放,教育界大兴开门办学之风,掀起了高山办分校之热潮。为适应全国形势,柳驿乡人民筹集粮草树木,调集工匠,于1976年3月在发子寺破土动工,修建了一所民办初级中学。

1976年秋季,发子寺首批学员正式报到了,组建成一个班级,这就形成了最早的初七八级。因校舍尚未竣工,学生就被安排在附近范家湾杜家祠堂上课。在此期间师生一方面要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参加繁重的建校劳动,还要耕种几亩地的农场试验地。

1977年春季,校舍已基本建成,学生就搬至发子寺新校区行课。学校当初只有三间教室,属于土木建筑,门窗没有安装玻璃,冬天寒风凛冽,遇到下雨天外面大雨屋内小雨。白天饿了,师生们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挖灶煮饭,较早就体验了现代人“野炊”之快乐,柴米油盐是从家里背来的,没有自来水就到附近的赵应位老人家的泉井去提水(在发子寺右侧,有一条小路直通他家,他家有一口山泉井水,清凉甘甜,被誉为“神水”,附近的居民慕名而来)。晚上困了,较远的不回家的师生就在学校席地而睡,有的在睡梦中还梦见了“邦君树塞门”。后来学校终于可以集体蒸饭,但是,师生隔一段时间要到区上去背煤炭,水还是要到“赵老泉”那里去提。那个时候,“提水大军”,“运煤大军”,“炊烟大军”(每到中午山坡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是三道最靓丽的风景线。那个年代,大家似乎没有感觉到甚至忘记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累?每天总是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

1977年秋季学校又迎来了一个班级(初七九级),两个班的学生就在这简陋的校舍艰苦的学习。初七八级同学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同时完成了学习和劳动“双重”任务。1978年6月中考,全班竞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深得当地民众称赞。于是,慕名而来、蜂涌而至的学生把后来的一个小班级变成了108人的超级大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80年春节一场狂风暴雨,让校舍严重受损并变成了危房,学校不得已被迫搬迁至柳驿乡场口......

柳驿原名柳边驿,因小溪侧边有古柳,便于饮马休憩,故设驿站而以柳边名之。清人吴昆途径此地有诗云:“山路幽迴信马蹄,翠煙生处驿楼低,停鞭小倚风前柳,斜日深处啼竹鸡。”描绘了柳边驿当时的风貌和繁华。

话说发子寺的后来。1981年之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当地一些老人和居士的倡议下,在广大信男信女的共同努力下,在原学校的废墟上逐步修建了这座雄伟的寺庙。几经沧桑变化,“发子寺”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重新焕发出当年的勃勃生机和迷人风采。

备注:

端午节,我回老家参加初中同学毕业四十周年聚会,也是毕业后第一次聚会。阔别四十年,回到当年学习、生活的地方,不禁感叹万千!

马跑泉:马跑泉位于柳驿乡的马跑泉村的灶君山山腰,在山腰的台地上有一泓清泉,清澈的水下,可见到宛如马蹄的凹印,涓涓细流溢于池外,虽大旱亦长年不绝。泉侧有数人始能合抱的古柏一株,相传即为张飞手植。公元1700多年前,东汉建安十九年甲午(公元214年)的一个仲夏日子里,张飞引兵入蜀,增援刘备进围成都。飞乃率大军马不停蹄、人不卸甲地挥戈北上,至充国县境内时,已是人困马乏,更兼骄阳似火,三军燥渴,举目苍莽群山,觅饮无处,飞乃挥鞭驰马找水,行至一个叫灶君山咀的地方,奔马践地成坑,清泉涌出,兵将得饮。这就是享誉后世的“马跑泉”。故清道光二十九年编写的《南部县志》载:“马跑泉在县西百二十里,相传桓侯经此,兵马渴甚,乃驰马觅水,奔蹄践地得泉,因得此名”。马跑泉也是古驿站必经之地,又叫做大路坪。马跑泉后侧,有一石砌的张飞庙,内塑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义弟兄之像。庙建于明代早期,由于年代久远,已见倾圮。

拓展阅读:

“邦君树塞门”出自《论语》之《八佾》。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表达了孔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

【原文】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5),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1)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公元前645年死。

(2)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3)摄:兼任。

(4)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照壁等。

(5)反坫:坫,音dià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

【译文】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评析】

在《论语》中,孔子对管子曾有数处评价。这里,孔子指出管仲一不节俭,二不知礼,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批评,出发点也是儒家一贯倡导的“节俭”和“礼制”。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也有对管仲肯定性的评价。孔子认为管仲不知礼,但肯定管仲有仁德。

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旗免于衰落,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而不必拘于小信。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D5D1S797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AJrEzU0a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AJykv456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JWPM1Pd9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JNHq6O66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JOaEo4e4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FaVHxTd9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Fb4tTc82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FbGchhdf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Fc5xhQ8e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Fcu8Gw5c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FcWYIrc3

http://s1/large/003u6n4Bzy7lnFdvBRH8d

视频链接同学聚会片段

柳驿古驿道掠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