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科学领域的理解与实践“数学认知”目标解读(下)
(2013-12-13 14:41:52)(三)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形状
小班: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对形状的整体认知和命名。 到小班末期可能认识6-7种: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等。
中班: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Ø
大班: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空间
小班: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中班: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大班: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四、数学认知的核心价值
阅读案例思考:
①案例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和经验如何?
②结合案例反思当前存在的对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是什么?
数学案例分析:
在一所幼儿园,我看到大班的教室里墙面和黑板上张贴着很多加减法算式,老师说,孩子们已经完全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但当天给我们看的是一个操作活动,孩子们用瓜子皮,玉米皮,小棍,豆子等,粘贴妈妈的头像。我问身边的一个男孩:“你知道3+5等于几吗?”孩子立刻回答“8”。我又问“那3+8等于几呢?”孩子也很快回答“11”,此时老师走过来听我们的谈话。我接着问:“你看你粘贴的画,这个妈妈的左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我又问“右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再一次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1,2,3,4,5。5个。”“那么,两个眉毛一共用了几个瓜子皮?”孩子用手指着从左到右数“1,2,3,4,5,6,7,8,9,10。 10个。”我便回头问老师:“你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①案例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和经验如何?
掌握了10的基数概念
没有真正掌握加法算式的意义
不能应用所学的数学解决相关的问题
②结合案例反思当前存在的对幼儿数学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是什么?
对儿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的期望经常会过高
过于注重表面的“教”的结果、轻内在的“学”的过程
脱离生活和实际问题
幼儿数学学习中常见的误区:
①认为幼儿可以通过语言的模仿和记忆来理解数或数量关系
②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做加减运算的习题练习
数学认知的核心价值
1、强调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强调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理解和应用数学能力的发展
3、强调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各种物品中的“数”、“形”、“序”
中国古建筑中的“数”、“形”、“序”
五、教育指导建议
1.创设有利于幼儿数学认知的环境和条件
2.通过生活和游戏,学习和应用数学认知成果
3.认识和正视幼儿数学认知的个体差异
4.将数学认知活动与各个领域活动相融合
5.为幼儿数学认知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6.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数学认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