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2014-03-01 18:24:11)
标签:

365

分类: 课程纲要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语文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授课时间:108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一)字词  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5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积累、体悟、质疑。  

2、在阅读中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会借助关键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欣赏语言(修辞)表达的特点。 

 3、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20篇。     

(三)写作与表达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正确分段和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课内习作7次,3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能认真倾听,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能根据交流的主题、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表达意思清楚、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尊重、理解对方。  

二、课程内容

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一周

2.17-----2,21

第一组 走进西部

第二周

2.24-----2.28

第三周

3.3------3.7

第二组 永远的童年 

第四周

3.10--------3.14

第五周

3.24-------3.28

第三组 语言的艺术

第六周

3.31-------4.4

第七周

4.7-------4.11

第四组 他们让我感动

第八周

4.14--------4.18

第九周

4.21------4.25

第十周

4.28------4.30

第五组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第十一周

5.8----5.10

第十二周

5.1----5.7(放假

第十三周

5.12-------5.16

第六组 走进信息世界

第十四周

5.19-----5.23

第十五周

5.26-------5.30

第七组 作家笔下的人 

第十六周

6.2------6.6

第十七周

6.9-------6.13

第八组 异域风情

第十八周

6.16-------6.20

第十九周

6.23----6.27

复习 放假

第二十周至二十一周

6.30-------7.4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2.挖掘西部风光、异域风情、人文、任务活动等资源进行语文学习。如学习“走进西部”这一单元,可搜集有关西部的文化的资料,让学生交流、办小报;又如清明节前后,安排学生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综合实践活动可安排学生课下调查、参观、访问,采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二)教学实施 

 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  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重点、学习目标。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预习,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朗读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 本册的默读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读中思的训练。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具体要求,读后质疑,逐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  继续重视积累,不但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如仿写句段、缩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5、寓教于乐,注重运用     

 古人有语:“寓教于乐。”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设计一些适合的语文活动,如朗读比赛等,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课程评价 

 (一)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评价主体多元性  注重日常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注重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多方评价结合。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三)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四)多一点变化,少一点雷同,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评价 

(五)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准备安排一次手拉手活动,主题演讲(《竞聘》)、一次辩论会(《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名著知识竞答、读书笔记展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