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数学三轮复习计划

(2018-07-06 15:41:51)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高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高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为了搞好三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本年级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高频考点高考热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1、巩固一、二轮复习成果,汇总前两轮复习的成败与得失,再依据考纲对所考知识点逐一进行梳理,让学生按照各知识点的层次要求回顾反思,巩固提高。

 2、通过训练进一步查找知识的缺漏和能力的缺陷,(突出诊断功能),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重点问题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弥补综合训练,提升能力。按照考试说明要求,筛选、编制试题。通过训练进一步检查学生在答题规范、答卷技巧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3、进行模拟训练或仿真考试。

三、时间安排:428528

具体安排:10天为一周期,每周期为三轮,共三次考试,其中第三轮按高考时间安排

四、复习方法:套题(训练)+专题(矫正),以套题为主,专题为辅,注重模拟训练。

    认真把好组题关、做题关、分析关、讲评关和巩固关(特别是组题关和讲评关)

五、基本要求

  1、以考试说明为基础,精选试题

  准确把握《考试说明》所列知识点及其指标体系,并把对高考知识点掌握的系统性、认识的准确性、理解的深刻性、应用的完整性,贯穿于第三轮复习的全过程。以复习内容的基础性不变,应对高考试题的万变。第三轮复习要高度重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重新学习《考试大纲》,以“考纲”作引领来回归课本,梳理考点,哪些是必考的,哪些是必不考的,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并掌握每个考点包括的内容、每个内容包括的要点、每个要点包括的层次,切实做到准确、全面、深刻。在梳理过程中重点解决那些记得不准、理解不深、似是而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依据在一、二轮复习中学生易出现的带有共性的错误认识,以问题为线索,对重点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和应用加以强化。

  教师要处理好回归基础与综合训练的关系,题目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在这短暂的四周复习时间内必须把打实基础,完善知识系统放在第一位,要统筹安排好时间,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进行回归基础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把第三轮复习当成了综合训练、做模拟题的过程。要指导学生建立“回归基础”笔记本,以书面表达的形式自行编织出重点知识网络,该记的要记准,该背的要背熟。特别要结合重点知识、主干知识的应用,强化对所考知识点地掌握。

  2、总结反思 有的放矢

  复习内容的确定和复习过程的设计,一要依据《考试说明》要求,二要针对学生在第一、二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要结合每个轮次模拟考试中,学生暴露出的盲点、 疑点、易错点、易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复习内容和复习过程,力求通过一些针对性的讲授、练习、讲评、感悟,澄清并落实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应用上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前两轮复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应用的思路不断扩展,巩固这些学习的成果应是三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对做过的题目,特别是三轮复习中做过的题目、试卷、例题进行归纳、总结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方法,特别要认真研读“错题本”中的每一道题目,认真反思错题的原因,防止类似错误的重犯。尤其是中档题目和基础性题目更要搞通搞透。通过“错题本”的研读,让学生对各学科各类题目解题方法、技巧、解题过程以及常出现的错误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有利于坚定学生的信心,而且也能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

1)容易题争取不丢分——规范表述少跳步 加强接替表述的规范性,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尽量做到容易提不丢分,解题中 出现不恰当的“跳步”,使很多人容易失分。

2)中等题争取少丢分——得分点处写清楚,容易题和中档题是试卷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是进一步解高考题的基础,要确保基础分、拿下力争分、不丢零碎分。

3)较难题争取多拿分——知道一点写一点,一道高考题做不出来,不等于一点想法都没有,不等于所涉及的只是一片空白,尚未成功不等于切地失败,应尽量将自己知道的写出来。例如,涉及到直线与 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一般只要联立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如y),然后写出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假如二次项系数不为零,否则要讨论), 写出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哪怕后面一点都不会解,也已拿到本体三分之一的分数。

    4)克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例如在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 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以图代证”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题才能“得分”。

4、精当练习 中档为主

  在专题复习中习题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典型性、综合性、灵活性。每一个题应该是每一类题的代表,做到由题及类,触类旁通。专题训练和套题训练目的应以进一步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和能力上的缺陷为主,以及时进行弥补。为提高训练的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以保证训练题的针对性、典型性和综合性。

对学生所做习题和试卷要加大批改力度,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答卷中的问题,包括知识的、能力的、卷面的。

5.正确处理难题与容易题的关系,近年来考题的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按先易后难的顺序,在答题时要按安排时 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难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 又被耽误了,造成“隐性失分”。解答题一般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难,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尽量做到中等题少丢分,难题多得分。

   总之,在第三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取得最满意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