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孙孙卧前听讲故事
声声入耳问端详,句句关情致远方。
纸上得来心里画,身边感悟眼中芳。
夜夜春容新故事,朝朝絮语旧文章。
叶芽萌动春秋善,及广及高处处香。
晚睡前,孙孙总会缠着我给他讲故事。他六岁了,正是喜欢聆听故事的年龄,那双明亮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好奇与期待。我坐在床边,轻轻拍着他的背,开始讲述那些或有趣、或感人、或充满智慧的小故事。孙孙听得入迷,有时还会问这问那,让我忍不住多讲几句。
有时候,我会挑选一些经典的故事,比如《妃子骑》《鸿门宴》或者《龟兔赛跑》。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孙孙总是听得津津有味,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复述一遍,甚至加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有一次,他听完《龟兔赛跑》后,竟然问我:“爷爷,如果兔子不睡觉,是不是它就能赢了?”我笑着点头,告诉他:“是啊,有时候坚持比速度更重要。”
有时候,我会讲一些我们小时候的趣事,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的小哲理。比如,我会告诉他,小时候我们捉蜻蜓、放风筝的日子是多么快乐;也会告诉他,做人要诚实、善良,就像春天的叶芽一样,一点点萌动,一点点成长,最终散发出属于自己的芬芳。孙孙听得认真,偶尔还会冒出一句:“爷爷,那我也要像春天的叶芽一样!”
有时候,孙孙也会自己编故事。他会拉着我的手,说:“爷爷,我今天想听一个关于超级英雄的故事。”于是,我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我们的超级英雄,他们有的能飞,有的力大无穷,还有的能用魔法保护世界。这些故事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童真与想象力,让我感受到孙孙那颗纯真的心。
夜深了,孙孙渐渐进入梦乡。我轻轻关上灯,看着他熟睡的小脸,心中涌起一阵温暖。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他的童年,也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或许多年以后,当他回忆起这些卧前听故事的时光时,嘴角也会浮现出一抹微笑吧。
声声入耳问端详,句句关情致远方。那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种在孙孙的心田里,等待着有一天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而我,愿意一直陪伴着他,用故事点亮他的童年,用爱温暖他的成长之路。
2025年05月23日星期五
沉淀
风烟古去艳阳天,膏雨新来智慧田。
一犁旋耕言语厚,万里相知眼界宽。
掌上飞流迷俊采,心中造化架强帆。
锦囊更置勤勿变,韵律铺成雅颂篇。
时光的长河中,沉淀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古人云:“风烟万里,战士边关争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其中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有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总结。那些曾经的风烟与战火已随岁月远去,留下的是艳阳照耀的明朗之境,是智慧滋养的丰饶之田。
一个人的眼界如何能够拓宽?答案或许就藏在“一犁旋耕言语厚,万里相知眼界宽”之中。当我们用勤奋去耕耘自己的语言和思想,用真诚去结交万里他乡的朋友,我们的视野自然就会变得开阔。这种开阔,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无数次的积累与沉淀之后,才能逐渐得以显现。
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数据和声音包裹着。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打磨的内容。“掌上飞流迷俊采,心中造化架强帆。”只有当我们内心充满创造力,并将这份力量付诸行动,才能驶向更远的彼岸。
唐代诗人李贺的故事是一种绝好的激励。他总是随身携带一个锦囊,随时记录下灵感的火花。这种对创作的执着与坚持,正是沉淀的最好体现。日复一日的努力,他的才华便汇聚成一首首不朽的诗篇。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需要这样一个“锦囊”?无论是文字、音乐还是艺术,没有不断积累,怎能最终成就属于自己的“雅颂”篇章?
沉淀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喧嚣中找到宁静,在纷扰中守着专注。就像一片落叶缓缓落向湖面,激起的涟漪终将归于平静,湖底的泥沙却也因此更加丰富。每一次经历,每一次感悟,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泥沙”,它们共同成就了我们独特的底色。
尝试放慢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无论是清晨的一缕阳光,还是夜晚的一片星空,都会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厚重。这样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学会欣赏那些表象平凡却意义深远的瞬间,也会更加珍惜每一次可以沉淀提升的机会。
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让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锦囊更置勤勿变,韵律铺成雅颂篇。”愿我们都能以勤奋为笔,以时间为墨,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5年05月24日星期六
再别康桥(据徐志摩诗改编)
新娘金柳静悄悄,青荇柔波几动摇。
浮藻清泉七彩画,星辉水草满笙箫。
长篙漫溯一场梦,天籁逡巡两耳消。
寂寞已成来去韵,轻轻举手示相招。
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再创作,延续了原诗的意境与情感,却以更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康桥的静谧之美。
“新娘金柳静悄悄,青荇柔波几动摇。”“新娘金柳”喻岸边垂柳,似一位披着金色婚纱的新娘,静立水边,轻风拂过,柳枝微动,水波荡漾。这画面既延续了徐志摩笔下康桥的柔美,更赋予了新的意象与情感。
“浮藻清泉七彩画,星辉水草满笙箫。”水中倒影与光影交错的美景,仿佛是七彩画卷在眼前展开。夜晚星光洒落水面,水草随波轻舞,仿佛伴着笙箫之声,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长篙漫溯一场梦,天籁逡巡两耳消。”乘舟撑篙,逆流而上,仿佛进入悠长梦境。耳边的天籁之音,在不知不觉中消散,留下的是梦醒时分的淡淡惆怅。
“寂寞已成来去韵,轻轻举手示相招。”点明离别主题,寂寞已不是悲伤,而是一种来去自如的节奏。诗人轻轻举手,像是告别,又像是召唤,留下余音绕梁的温柔。
整首诗承袭原作节奏和韵律,但细节描绘更为精致,情感也更加内敛深沉。它不仅是对徐志摩诗意的致敬,也是一次深情的回望与再出发。
2025年07月12日星期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