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西•庐山】第一站:东林寺、西林寺

(2013-07-25 00:13:56)
标签:

庐山

旅游

东林寺

西林寺

http://s16/mw690/be2f981agx6BjGbKQZ9df&690

    题记:“因缘东林寺,先在山下寺中住了一宿,吃了两顿斋,念了一通佛。东林寺的盛名,从规模与管理上可略见一斑。幽静,确是静修好地方。可惜,心中杂念太多,摒除世俗,全面静悟的境界,依我的道行,实很遥远。此行,也不过是了一念起,体验不同的生活。凡人,终须活在俗世。”(西柚文)

东林寺、西林寺都坐落于庐山北麓,两寺均建于东晋,静含太古,秀挹庐山。

据载:东林寺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古往今来,来过东林寺的文人学者不胜枚举,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徐霞客、康有为等。

去东林寺之前虽然对其有所了解,但等踏入了寺院的大门,才发现东林寺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美得多!寺中树木葱茏,朱门黄墙,殿宇恢宏,梵音缭绕,环境相当幽雅。七月的阳光灿灿,香客和僧人穿梭于宽广的寺院里,身边有灰白色的鸽子悠闲地在树下踱步。

工作人员(可能是义工吧)一脸严肃和虔诚,几句话就让俗念重重的我们感到汗颜。能在寺院里留宿当感谢佛量无边,阿弥陀佛!http://s14/mw690/be2f981agx6BjGt6YW19d&690
                      始建于东晋的东林寺,迄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http://s9/mw690/be2f981agx6BjIEpKDSd8&690

寺中树木葱茏,朱门黄墙,环境幽雅。http://s5/mw690/be2f981agx6BjGtB7UM84&690

远望后山上的塔
http://s3/mw690/be2f981agx6BjGuSfES52&690
寺中图书馆一角

http://s7/mw690/be2f981agx6BjGwzKN886&690
寺中香客甚多,映衬出东林寺香火的旺盛。

    深入寺中,才看到寺里的香客、义工很多,宿舍很具规模。男客女客的宿舍楼是分开的,门口都挂有男或女客不得进入的警示牌,有事都可以找各宿舍楼的工作人员。女客的宿舍楼有四层,白墙朱栏,与楼下的绿树相映,庄严、清雅。


http://s10/mw690/be2f981agx6BjGtnC2J59&690
白墙朱栏的女客宿舍楼http://s10/mw690/be2f981agx6BjGwJNjz19&690
宿舍内部,简朴清洁。

 

    放下行李,来不及休息就直奔斋堂,因为如果错过吃饭的时间将会被拒之门外。按寺院规定,吃饭的时间为上午1050;下午1730。我们在斋堂门口排除,男女分两列进入,再分两边按顺序坐下,稍后工作人员将斋堂的门关闭。斋堂里不准说话,手机一律关机,食前众人诵经(开始诧异众人怎么都懂得经文,后来发现原来餐桌下边均放有经文一张),诵毕众人同时无声开膳。用餐时有工作人员专司添饭,每人前面有两个大碗,一碗盛主食,一碗盛菜。中午一餐,因为没来得及细读规则,不懂得怎样不出声表达添饭,结果干饭还没吃完,添粥的就来了,一大勺八宝粥没喝几口,加馒头的又来了,斋菜也是巡回地添,后来看着实在不对,只能连连摆手加以把碗覆上不让添,但量也已经够多了。饭菜都不能有剩余,饭后还有“惜福水”——用开水把自己的饭碗、菜碗简单地冲洗一下,然后喝掉。这一餐吃得那个饱呀,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饭后摆放碗筷,再致祝词,然后按顺序退出斋堂。

 http://s4/mw690/be2f981agx6BjGtVx19d3&690 在斋堂等用餐
http://s8/mw690/be2f981agx6BjGu7DIX27&690
餐毕回归,这位香客背后的字,道出了修行的目的。

http://s15/mw690/be2f981agx6BjGvtFCufe&690
寺中莲池,一边红莲一边白莲。
http://s15/mw690/be2f981agx6BjGwiY3A3e&690  寺中石碑,至今仍弄不清楚第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http://s10/mw690/be2f981agx6BjGsSUUVb9&690
寺外的山泉,可以浣衣、可以濯足,可以去凡尘。

    相比东林寺,西林寺显得小巧许多,不过更加清静幽雅。东林寺住的是僧,西林寺居的是尼,从规模格局来看,似乎也能感受到这一区别。如果真要静心修行,也许更多人会选择西林寺。西林寺建寺时间比东林寺稍早一些,寺后的西林塔,亦称千佛塔。庙中原有一幅墙壁,书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是苏轼到此游览之后的作品,历经传诵,成为千古佳诗。

http://s3/mw690/be2f981agx6BjJiCyWK52&690
西林寺的历史比东林寺悠久一些。
http://s6/mw690/be2f981agx6BjJblrfvd5&690
听师太的解释,林字加玉旁是为了区别东林寺,体现寺中居女尼的这一特点。http://s10/mw690/be2f981agx6BjJbAgRj59&690
相比东林寺,西林寺显得小巧得多。http://s3/mw690/be2f981agx6BjJbUeKS22&690
这应该就是寺后的西林塔吧。
http://s11/mw690/be2f981agx6BjK3B0mufa&690
寺中环境相当清静幽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