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跸驻地名轶事:五则村落传说里的时光印记(第425篇20251014)

(2025-10-14 19:10:01)
标签:

文化

历史

口口我在跸驻工作(1987年一2001年)十五载,对这片土地的历史脉络与人文故事早已熟稔于心。此地不仅坐拥剡源九曲 中的五曲佳景,行政沿革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卷:宋景德三年(1006 年)至清末,属剡源乡;1950 年分设三石、六诏两乡;1956 年两乡合并为三石乡;1981 年改称跸驻乡;2001 年并入溪口镇,成为溪口文化版图中独具韵味的一角。当地各村流传着诸多传说,尤以与王羲之相关的故事最为鲜活。今以村名为引,遴选五则典型轶事,以飨读者。

一、上下跸驻:吴越王驻跸访贤,双村因“迹”得名

口口传说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俶即位后,一心广纳贤才以安邦治国。他听闻浙东奉化山区的剡溪上游,隐居着一位名叫陈文雅的饱学之士—— 此人乃唐朝末年奉化县尉陈棠之孙,自幼熟读诗书、满腹经纶,是难得的济世之才。钱俶遂效仿刘备三顾茅庐 的诚意,亲自前往拜访。

口口彼时陈文雅正于当地寺院中蛰居读书,钱俶寻至后,二人促膝长谈,从经史子集聊到治国方略,相谈甚欢。钱俶深为陈文雅的才学所折服,再三恳请他出山辅佐朝政。陈文雅被钱俶的真诚打动,最终应允入世,后来官至殿中监(专事供奉皇帝的官员),时人尊称陈殿中。因吴越王钱俶曾分别在河东、河西两地驻跸停留,只为拜访陈文雅,后人便将河西命名为上跸驻,河东命名为 下跸驻,这两个村名便从此流传下来。

       二、六诏村:晋穆帝六诏征贤,羲之隐处留“名”

口口原跸驻的上路五村,旧时统称 六诏,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书圣王羲之的一段轶事。东晋年间,王羲之曾担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却因受会稽郡刺史王述排挤,决意远离官场。永和十一年(355 年),他辞去 右军 之职,从会稽郡迁居金庭,一心隐于山水之间。

口口相传王羲之最初的隐居地,便是如今的奉化六诏村。他曾在剡溪晚香岭修建别业,每日在此练字、牧鹅,还以书画诗赋教导子孙,过着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晋穆帝久慕王羲之的才名,不愿其才华埋没,前后下了六道圣旨,召他回京为官。但王羲之归隐之心已决,为避朝廷再次征召,便离开六诏,迁往金庭。后人为纪念这段往事,将王羲之曾隐居、皇帝六次下诏的地方命名为六诏。如今,六诏村已成为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承载着这段与书圣相关的佳话。

        三、塔下村:急移塔避祸保民,无塔仍续“名”

口口塔下村的名字,最初与一座塔紧密相关。相传在塔下村西坡的三基岩头,曾矗立着一座塔,村子恰好位于塔的下坡处,塔下村 因此得名。清代文人曹淦在《三石八景序》中,也曾留下至若山上镇塔,以塔名堰,长三十丈 的记载,印证了这座塔的存在。

口口可如今村中已不见塔的踪影,这背后藏着一段村民齐心避祸的故事。据当地老人口耳相传,曾有一支军纪败坏、动辄屠村的军队过境,放言明日屠村,到见塔为止。消息传到塔下村,村民们又惊又急,为保全村性命,连夜合力将西坡的塔拆移至康岭之外。正是这一举措,让十多里外的百姓都躲过了屠村之祸。虽然后来塔下村没了塔,但塔下 这个承载着 以智避祸、以爱保民 的村名,却历经数百年,一直沿用至今。

         四、三石村:丹洞畔道童比武,三岩叠“磊”定“名”

口口三石村的由来,与村后丹霞山的丹霞洞密不可分—— 这处丹霞洞,正是道家三十六洞天 中的第九洞天,自古被视为风水宝地。相传曾有两位道士在此炼丹,都想独占这处洞天福地,争执不下后,二人约定以比武定归属,规则是:谁能将丹霞洞后的巨岩踢下山崖,谁便有权在此修行。

口口比武当日,小道先上前,接连踢了两脚,巨岩却纹丝不动;第三脚使出全力,才让巨岩微微松动。轮到老道时,他气定神闲,只一脚便将巨岩踹下山去。巨岩滚落途中崩裂,三块大石块恰好叠在一起,形如汉字。后人见此情景,便将村子命名为三石村。后来,陈、何、赵三姓人家陆续迁居于此,村子也曾被称为陈家”“何家”“赵家,有“三石陈何赵,三个祠堂半个庙”之说,一直以来,三石村 的名字,始终是最能代表其起源的称呼。

五、水碓头:谐音辗转寻雅名,水碓头村“名”终定

口口水碓头村的命名,比其他村落多了几分 曲折,是村民结合生活智慧与美好期许的结果。村子地理格局独特:村前是猫头山,村后是老鼠山, 老鼠 本是天敌,村民便最初将村子称为鼠对头村

口口可在过去,百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能写 字的人寥寥无几;再加上 字寓意不佳,村民便想换个说法。因 在当地口音中略有谐音,村子便先被改称为水对头村。但很快有人提出,与水作对 终究不是吉兆,不符合村民对生活的期许,于是大家又开始琢磨更合适的名字。

口口此时有人注意到,村子地处两条溪流汇注剡源的交汇处,水力资源充沛,水位落差大—— 昔日村民们正是利用这股水流之力,装设了水碓(一种利用水力自动舂米的工具),极大方便了日常生活。水碓 既贴合村子的自然条件,又承载着村民的生产智慧,于是大家便将水对头 字改为 字,定名为 水碓头村。这个兼顾实用与寓意的村名,从此一直沿用至今。


跸驻地名轶事:五则村落传说里的时光印记(第425篇20251014)
               右起: 骆龙飞(中乡长)毛利达(右)李根裕(左)副乡长(1987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